加強學生數學合作交流意識的培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義務教育階段國家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驗、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探索和合作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同時又指出:"學會與人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由此可見,"課程標準"是非常重視培養學生數學合作與交流等學習意識。所謂數學合作交流,是指同學之間通過聽覺、視覺、觸覺來接受他人的數學思想,再把自己的數學思想用數學語言、動作直觀的形式表達出來,從而彼此之間彌補、溝通自己已有的數學知識。那么,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合作交流意識?
一、加強思想情感的觸及交流
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鼻楦惺侨藗冃睦砘顒拥囊淮筇攸c。學生本身具有一種情感潛勢,這種潛勢在外界刺激下就會引發出來。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
?。?)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思想情感交流。加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情感交流,首先,教師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尊重、關心、理解、愛護學生。正確的學生觀要求教師要關愛所有的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同學生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諧的關系。在教學中,教師要自始至終洋溢著飽滿的工作熱情,運用自己的情感因素來引發學生的情感潛勢。使學生為之所感、為之所動。教師要以情激情,以情帶語,以情發聲,以聲傳情,聲情并茂。用“師之愛”激發“生之情”。
?。?)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思想情感交流。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思想情感交流,具體表現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之間的互相尊重、互相幫助、互相關心、互相勉勵,以及互相交流學習方法和學習感受,互相交流克服學習困難的決心和信心。通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思想情感的交流,教師可及時把握學生的思想脈搏,及時消除學生之間的誤會及隔閡,避免學生在背地里亂猜測、議論別人的不是,杜絕鄙視后進生的現象出現。從而使學生感到集體的溫暖,達到學生之間的互相理解,增進團結,共同提高的目的。當然,學生之間的思想情感交流,有賴于教師的示范和導向作用的指導和發揮。
二、加強教學信息的反饋交流
控制論的創始人維納說過:“一個有效的行為必須通過某種反饋過程來取得信息,從而了解目的是否已經達到?!币虼?,課堂教學中,加強教學信息的獲取、反饋、交流和利用是非常重要的。
?。?)學生與教師之間教學信息的交流。眾所周知,傳統的注入式課堂教學一般只有教師的講授和學生消極被動地接受知識,其課堂教學信息通常是單向傳遞,而學校的教學活動應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由此來看,凡符合科學性要求的課堂教學,其教學信息的流通應具有"雙向性"的特征。該特征不僅表現在教師作用于學生,還表現在學生作用于教師。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反饋手段,采用提問、板演、練習、考查等形式獲取學生的學習信息,根據學生反映出來的信息,再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調節。從而培養學生數學合作交流的意識。
?。?)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英國大文豪蕭伯納曾說過:"如果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彼此交換,那么每人只有一個蘋果。如果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彼此交換,我們每個人就有了兩個思想,甚至多于兩個思想。"由此可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為學生多創設自主交流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自主交流中,相互合作、相互啟發、相互借鑒、相互補充,共同提高。數學學科十分有利于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因為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獲取,或對解決數學的問題,只要改變思考問題的角度,就有可能產生不同的思路和方法。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正是充分展示這種個性的大好時機。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小組討論,集體交流,合作啟智等教學過程中。學生在交流中,往往出現多種不同思路、方法的碰撞,從而迸出發絢麗多彩的思維火花。
如在教學分數的意義、性質和加減法后,教師出示算式:讓學生計算,大部分學生不會做。經教師啟發后,學生積極思考,討論交流,終于有了多種不同的解法:學生在討論交流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如何發表自己的思路,引導學生明白認真聽別人的發言是尊重別人的表現,要鼓勵學生人人參與到交流中。
三、加強教學效果的評價交流
加強教學效果的評價交流,"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鼓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皩祵W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評價交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適時啟迪、點撥、組織評價交流。教師評價學生,"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不要用完美無缺的答案作為評價結果的唯一標準,而要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分析肯定其中積極的因素,然后幫助提出改正的方法。要根據具體問題,采用分步肯定的方法進行評價,"評價結果的描述,應采用鼓勵性語言,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使學生體驗到參與評價交流獲取知識后的成功感覺和喜悅心情。這樣的評價交流,能較準確地反映出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能力,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形成各抒己見、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建立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同時能幫助學生樹立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評價交流。學生之間的評價交流,有利于促進學生發展。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必須創設情境,全面客觀、適時、及時地讓學生主動參與評價交流,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情感,促使學生積極主動投入到各項學習活動中。學生之間的評價交流可采用自我評價交流和相互評價交流的形式,學生在自我評價交流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思考自己在問題解決中的成功之處和不足之點進行自我評價。因為,他人的評價,只有通過自己的反思,才能轉化為自己的智慧。同時,要引導學生“三對照”。一是對照自己的認識和同學的認識有何異同點;二是對照自己的認識和課本上的結論有何不同;三是對照自己和同學的解題思路與方法是否相同,不同在何處,哪種方法簡捷。這樣的自我評價交流,促使學生信息互補,形成自我反思、自我總結、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學習過程。學生在相互評價交流中,教師要鼓勵學生貴在參與。講多講少不苛求,說對說錯不要緊,允許學生有想法就說,有意見就提,達到取長補短之目的。要克服那種只有少數學生講,多數學生聽的“陪客”現象。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720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