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數學學習合作交流的有效性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提高合作交流的有效性,首先要準確把握合作時機,于揭示規律、操作探究、靈活解題、釋疑思辨時合作學習。其次要注意合作小組的組織,合理安排小組人數,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間,確保合作交流的時間。再次要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讓學生學會傾聽、表達、質疑。
  印度著名作家泰戈爾曾經說過:“唯有具有強烈合作精神的人,才能生存,才能創造文明?!彪S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合作交流作為一種學習形式,越來越得到老師們的高度重視,也深受學生們的青睞。但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也發現,有些老師在安排學生合作交流時,存在著為合作而合作的現象,合作交流徒有形式,沒有內容,效率不高。那么如何提高小組合作交流的有效性?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準確把握合作時機
  合作學習在教學中具有較大的優勢,但并不是所有的內容都適宜合作學習。只有選擇適當的內容和恰當的時機進行,才能最大限度發揮合作學習的作用。
 ?。ㄒ唬┙沂疽幝蓵r合作學習。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中,有許多教學內容是對數學規律的揭示。這類知識的學習需要學生經歷從感性到理性的抽象概括過程,思維難度較大,對學生具有較大的挑戰性。合作學習能有效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學生在交流中相互補充、相互配合,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并從中培養學生觀察、抽象、概括的能力。
 ?。ǘ┎僮魈骄繒r合作學習。新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在教學內容的安排、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正體現了這一理念,學生在學習中往往要經歷實驗操作的過程來建構某一概念,證明某一結論。這時的合作學習不僅能幫助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親自體驗知識產生的過程,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實驗操作的分工合作中培養學生的協調能力、責任意識和合作精神,讓他們學會如何完成僅靠一己之力無法完成的事情。并且使他們懂得如何在群體操作中規范自我,最大限度體現自身的價值。
 ?。ㄈ╈`活解題時合作學習。蘇教版教材中,有不少一題多的解開放性題目,不同學生所列的算式往往不同。正是這種差異的存在,為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學生在合作交流中表述自己的觀點和解題策略,傾聽同伴的意見,并從中互相啟發,互相補充,共同進步。
 ?。ㄋ模┽屢伤急鏁r合作學習。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時學生看法不一,出現認知沖突,這是學生學習動機的源泉,也是學生參與合作學習的根本原因。如果此時采用合作學習,可以形成較濃厚的研究氛圍,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質疑,不同的觀點可以反駁,在這種思想的交鋒、智慧的碰撞中,學生思維的敏捷性、語言表達的準確性都將得到相應的提高,并且養成虛心接受他人意見的良好習慣。
  如教學四年級下冊乘法的分配律后,教材中有這樣一道題:99×62+99(第59頁第8題)。班上學生形成了兩種意見,爭論不休。有的說可以用乘法的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有的說不能,如果教師直接講解,必然限制了學生的思考空間。此時可以采取小組合作的形式,互相說出判斷的理由,闡明自己的觀點??梢越M內交流,也可以組間交流,問題則會越辯越明。學生通過變式證明了這道題是可以進行簡便計算的。事實證明,經過合作討論得出的結論,比教師講述效果要好得多。
  二、有效組織合作小組
  小組合作學習組織不好可能會流于形式,造成少數人說,多數人聽,少數人做,多數人看的局面,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有效合作呢?
 ?。ㄒ唬┖侠戆才判〗M人數。一般來說,分組時應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進行。成員應在性別、興趣、能力、學習水平等主要方面合理搭配,使組內成員之間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和互補性,保證小組競爭的公平性。每組以4至6人為宜,這樣既可使每個人有發言的機會,又能保證發言的質量。還應選出組織能力較強的同學為小組長。
 ?。ǘ┐_保合作交流的時間。有些老師在安排小組合作時,熱衷于做表面文章,沒有給學生安排足夠的合作交流時間,造成了討論交流得不深不透。因此,在學生進行合作交流時,老師除了要積極參與外,還要細心觀察學生合作交流的“火候”,讓學生既充分討論,又不浪費時間。
 ?。ㄈ┨峁┖献鹘涣鞯目臻g。老師要提供給學生一個說的空間,讓學生敢說、會說、說好,各抒己見,與小組同學一起分析、比較、判斷、取長補短。如教學判斷一個數能否化成有限小數時,教師可放手讓學生說出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判斷,最后,再讓學生通過討論得出最佳方法。
  三、培養學生合作能力
  合作學習是一種好的學習形式,但并不是安排幾個學生圍成一圈,坐在一起就是合作學習。合作學習必須以生為本,摒棄形式,注重實效,培養學生的合作習慣 ,提升學生的合作能力。
 ?。ㄒ唬┳寣W生學會傾聽。傾聽是合作的基礎,要教會學生善于傾聽其他同學的發言,理解發言的內容,掌握發言的重點,并能從別人的發言中吸取知識的營養,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二)讓學生學會表達。語言是思維的外衣,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要讓學生說完整話,學會準確、清楚、明白、簡捷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如在教學三角形的認識時,能說出由三條邊圍成的圖形叫三角形,而不是由三條邊組成的圖形叫三角形。
  (三)讓學生學會質疑。合作交流不是人云亦云,而是思想的交流,智慧的碰撞。在交流過程中,我們要鼓勵學生敢于對同學的發言提出質疑,敢于發表不同意見。只有這樣,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才能得到培養,創新能力才能增強。
  總之,在小組合作交流學習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選擇恰當的時機,組織學生進行合作交流;要把合作交流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擁有足夠的合作交流的時間和空間。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合作交流的有效性。
  【作者單位:淮安漁溝鎮韓圩小學江蘇】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0133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