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護林防火技術在森林資源保護中的應用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森林防火是森林管理和林業發展中最為重要的工作之一。本文對森林防火的重要性進行了分析,并對當前造成林火產生的原因進行了討論,對護林防火技術在森林資源保護中的應用進行了探究,希望能夠為森林防火工作的開展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森林;防火;技術
  在森林保護工作中,火災的發生是對森林造成破壞最為嚴重的一類災害,森林火災的發生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夠給一片生長了數十年、上百年的森林造成毀滅性的災害,會對當地乃至更大范圍內的生態、經濟、社會帶來巨大的損失。
  一、森林防火的重要性
  森林又被稱為“地球之肺”,是全世界最重要的資源類型之一,對于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森林還是各種動植物賴以生存的重要環境,具有保護生物多樣性,維持生態平衡的作用。同時還能夠起到保持水土、防止泥石流、滑坡、沙塵暴等自然災害發生的作效果。此外,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對于森林資源有著較強的依賴性,特別是一些靠近山區、森林的基層地區,其生活、生產都離不開對當地森林資源的開發利用。由此可見,一旦發生森林火災會嚴重影響當地林業及其他產業的發展、破壞生態平衡、威脅居民生命財產安全。因此,加強對森林火災的預防工作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是我國林業發展、生態文明建設以及和諧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二、森林火災產生的原因分析
  要想對森林火災進行有效的預防,首先就要對造成森林火災的原因進行全面的分析。常見的森林火災原因主要可以分為人為因素與自然因素兩個方面。
  1.人為因素。導致森林火災的人為因素主要是指因森林管理不當或其他人為因素導致明火進入森林進而引發火災。例如,在除夕、清明的節假日時期,由于相關部門管理不完善,森林附近人們燃放鞭炮或者焚香燒紙等行為導致明火被帶森林中而引發火災,再加上這一季節氣候干旱少雨,而森林中又積攢了大量的枯枝枯葉,因此發生火災的幾率大大增加。森林周圍的農村多采用燒灰積肥的方式處理雜草,而農民自身的防火意識不強,對于火勢沒有進行有效的控制,在風力的作用下導致火苗延伸至林區,進而導致森林火災的發生。在部分森林旅游區,由于游客在游覽時將煙頭、塑料瓶等丟入林區,或者在森林內起火野炊而沒有注意防火進而造成森林火災。此外,部分企業工廠在生產過程中沒有注意防火、人為惡意防火等都是造成森林火災的重要原因。
  2.自然因素。造成森林火災的自然因素主要是指因當地氣候或者某些自然災害而導致的森林火災發生。常見的自然森林火災主要有雷電擊打樹木導致樹木被點燃;因此天氣炎熱導致森林內蒸騰旺盛,地面十分干燥,部分植物枯死;森林內巖石坍塌或移動出現的火花造成火災發生。
  由于自然因素造成的森林火災相較于人為因素只占了非常少的一部分,且該類火災往往較難進行預測,因此在對森林火災進行的預防工作中主要需針對人為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管理。
  三、護林防火技術在森林資源保護中的應用
  1.預測技術。護林防火預測技術主要是針對可能造成森林火災的各種因素采取措施來進行預防的一門技術。針對自然火災,主要是由氣象、林業及其他相關部門建立起完善的林火預測網絡,通過對森林內的風力、降水、空氣濕度等數據進行分析,準確得出當前氣候下森林火災發生的危險程度并進行預報,從而加強各個方面的護林防火工作,盡量避免森林火災的發生。例如,在預測有雷雨天氣發生時,可以通過在森林上空噴灑藥劑,調整云層、空氣結構,減少雷擊發生的概率。而針對人為火災,則主要是通過林業及相關部門加強對森林內部以及周邊的人類活動的管理,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和規劃來減少林火發生的可能性。例如,通過加強森林防火宣傳、嚴禁在森林內或周邊燃放爆竹、搬遷可能造成火災的企業和工廠等。
  2.阻隔技術。護林防火阻隔技術主要是指防火帶、防火溝等的設置,主要通過在林區中劃分出一定的地區避免火勢的進一步蔓延。當前防火帶的設置使用的主要是火燒法,該方法能夠將防火帶內的可燃性物質盡可能的去除,有著較好的阻隔效果。該種方法的使用有著較高的技術要求,需要先對可燃物的含水量以及森林內的溫度、濕度風速等進行測量掌握,然后嚴格控制用火時間。不過火燒法也同時具有易造成水土流失、投資大、維護難等缺陷。通過翻耕土壤形成1~2m寬的生土帶能夠有效的防治地面火的蔓延。通過設防火溝的設置能夠阻止地下火的蔓延。防火溝的寬度一般為1m,深度為腐殖層、泥炭層以下0.35~0.5m。此外,還可以通過根據林地情況利用抗火性能較好的樹種營造混交林防火帶,在其郁閉度達到一定程度時能夠起到較好的防火效果。
  3.通訊技術。由于森林一般具有較大的規模,因此在防火管理上必須要保證信息的有效溝通。護林防火工作中,常用的通訊技術主要包括有線通信、無線通訊、遠程控制等方式。我國目前在森林防火方面已經建立起了較為完善的護林防火通訊網絡,實現了各部門之間的快速、高效的信息共享和交流。此外,集群通信、數據短波通訊、網絡數據通訊、短駁自適應通訊等先進技術也獲得了較好的應用,使得護林防火工作的科學性、規范性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有效的增強。
  4.撲救技術。在森林火災發生之后,必須要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火災的撲救,從而避免火災的進一步擴散,造成更大的損失。常用的撲救技術主要可以分為直接滅火與隔離滅火兩種方式,其中直接滅火主要是指使用ABC干粉滅火劑或其他化學藥劑對林火進行直接撲滅,這種方法對于規模尚小的林火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此外,人工撲打、用水土滅火、直升機吊桶灑水滅火也是較為常用的直接滅火方法。而隔離滅火則主要是通過砍伐火災周圍樹木形成防火帶來防止火災蔓延,等待發生的火災的森林燃盡后自然熄滅,這種方式主要針對較大規模的森林火災。在撲救完成后要對森林內進行全面的巡查,對于仍然存在的火星進行徹底撲滅。
  四、結語
  綜上所述,護林防火對于我國的經濟、社會、生態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針對可能造成林火發生的各種原因,林業、氣象及其他相關部門要積極采取措施,加強護林防火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從而為我國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參考文獻:
  [1]陳少華. 護林防火技術在森林資源保護中的運用研究[J]. 花卉, 2016(24):72-73.
  [2]彭貴友. 護林防火技術在森林資源保護中的應用[J]. 農技服務, 2014, 31(6):233-233.
  [3]孫運萍, 楊亮. 護林防火技術在森林資源保護中的應用[J]. 科學技術創新, 2013(22):284-284.
  [4]何誠, 劉柯珍, 李艷云,等. 北斗衛星導航技術在森林防火中的應用[J]. 森林防火, 2016(2):31-3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7244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