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基于可持續發展下的森林資源保護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森林資源一直以來都是人們在日常生活過程中非常重要的資源之一,保護森林資源其實就是保護我們自己的家園。在針對森林資源提出保護措施的時候,需要與國家的一些可持續發展戰略進行有效結合,這樣不僅有利于實現對森林環境的保護,而且還能夠避免出現森林資源過度浪費的現象。因此,本文針對可持續發展下的森林資源保護措施進行分析,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提供有效保障。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森林資源;資源保護
  雖然當前我國社會經濟不斷快速發展,但是正是由于很多行業都在不斷加快自己的發展腳步,導致我國生態環境遭受到了嚴重的打擊和破壞影響。特別是森林資源在近年來,已經逐漸呈現出了供不應求的發展狀態。森林資源其實是大自然給予人類的饋贈,在全世界范圍內,都是維護生態平衡和生態環境發展的重要前條件。森林資源科學合理的開發和利用,不僅能夠為人們的生存提供良好的環境,而且還能夠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提供豐富的資源給予支持。與此同時,森林資源科學合理的利用,不僅可以實現生態平衡,而且還能夠在水土保持等方面起到良好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森林資源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具有密切聯系,兩者缺一不可。所以對森林資源提出有針對性的保護措施,其實就是保護我們人類自己,科學合理的對森林資源進行管理和保護,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措施。
  一、森林資源保護現狀
  1.森林資源缺乏科學合理的分布
  主要存在問題:一是樹種單一,防病抗災能力弱。自1998年以來大面積實施工程造林,營造了大量針葉樹種為主的人工林,例如:貴州省鳳岡縣2016年二類調查數據顯示,風岡縣喬木林資源83489.4公頃,其中松30615.78公頃占比36.67%、杉木7166.16公頃占比8.58%、柏木7273.55占比8.71%,3個樹種組占了全縣喬木林資源面積的53.96%。在單一樹種的林分中決定了脆弱的生態鏈,生物物種的單一,在抵御病蟲害、抵御森林火災能力差,因此當下之急要著重解決由單一樹種的人工林分向自然林分的改造,提升林分質量,提升森林的抗病抗災能力;二是人工林占比高,森林生態效能低下。例如:貴州省鳳岡縣現有起源人工喬木林45575.39公頃占全縣83489.4公頃喬木林資源的54.59%。森林資源一直以來都是現代人在日常生活過程中非常重要的資源之一,不僅為我們提供木材產品,提供生態屏障,還承載著為人類可持續發展后備基因庫,人工林由于樹種單一,能承載的生物品種也必然單一,故樹種單一的人工林有著“綠色荒漠”的稱號;三是森林孤島化、碎片化嚴重。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特別是近年來交通的發展,高速路、二級路、鄉村路等等基礎設施的建設由于建設工期短,很多都是“三邊”工程,邊規劃、邊建設、邊報批,往往導致了前期研究少,實施生態保護對策少,匆匆上馬,沒能顧忌到對生態環境的撕裂、切割,使原本一體的森林生境破壞嚴重。
  2.地方政策缺乏科學合理的研究
  主要存在問題:一是對森林資源保護認識不足。部分地區在經濟與生態的權衡上算賬不清,存在先開發后治理的思想,認為經濟上去了,再來對被破壞的生態予以修復,沒有認識到破壞容易修復難,并且有些破壞具有不可逆的特性,生態修復的代價是目光短淺的短期經濟價值萬難補償的,生物物種的大規模消失的警鐘已一再敲響;二是政策制定的不科學性。部分地區一提及保護,就這不準動,那不準摸,森林的經營就是要科學實施,分類經營,對單一樹種的商品林用材林樹種,就要有計劃的進行采伐,有目的進行改造培育,用合理的人工干預促進森林向自然生境演進,向高級生態群落發展。三是政策制定缺乏彈性。要合理的保護好森林資源,就要因地制宜、實事求是,自然環境、社會環境都是復雜多變得,要保護好就得要讓地方政策緊貼地方實際,尊重自然選擇,比在營造林樹種的選擇上、在營造林時間上、營造林方式上,森林管護模式上都要與當地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融合。
  3.森林病蟲害問題比較嚴重
  眾所周知,在針對森林資源提出保護措施的時候,首先要做的一點就是要正確認識森林資源當中的一系列病蟲害問題,這也是森林資源當中不可忽視的重點問題。森林病害的發生,其實主要集中在蟲害方面。特別是近年來,森林蟲害問題的發生率越來越高,蟲害的種類也得到了進化,種類也越來越多,這樣對蟲害的防治就會加大工作難度。同時,還有很多蟲害在經過長時間的演變之后,已經發生了變異,有很多預防措施對這些新型蟲害已經無法起到良好的防治性效果。特別是很多外來生物,對森林資源的生態平衡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影響,同時對森林資源自身的生長還會造成嚴重的威脅。在針對天牛、加拿大一枝黃花等一些外來物種進行防治的時候,其實一直到現階段為止,都沒有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除此之外,由于森林分布處于嚴重不規則的狀態,檢測的管理范圍也比較大,所以在這種背景下,很難實現對整個森林資源病蟲害的合理防控。
  二、基于可持續發展下的森林資源保護措施
  1.強化管理意識、作好森林經營規劃
  在可持續發展的背景下,要想真正實現森林資源科學合理的保護,并且在其中取得良好的保護效果,就必須要強化管理意識,實現對森林資源全方位有效的保護。在具體操作過程中,無論將重點放在產業結構的科學調控上,或者是在日常的防護措施落實過程中,都要從意識的角度出發,意識到森林資源保護的重要性。在針對森林資源提出一系列管理措施的時候,最先要做的一點就是要對林分結構進行有效的轉變,同時還要在其中增加科研比例的投入和落實。除此之外,還要對樹種的培育進行強化,特別是可以進行一些混交樹林的培育試驗,在最佳時期選擇符合實際要求的樹種進行種植,這樣做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促使林分結構自身的穩定性得到強化。作好森林經營規劃,要以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森林可持續經營理論為依據,以培育健康、穩定、高效的森林生態系統為目標,通過保護、開發、科學經營、持續利用森林資源,保護好生物多樣性,改善動植物生存環境,兼顧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促進人與森林生態系統和諧可持續發展。   2.加強政策的研究制定、提高森林的管理水平
  政策制定要積極的利用行政干預的動員力量,減少行政干預的不合理成分,特別是拍腦袋項目,不顧及實際,硬性分配,不對實際情況進行實際調研,盲目的最求數字,數字出政績,數字出成果,從而導致社會資源的不必要浪費。增強政策制定的科學性,要讓政策制定符合森林的可持續經營、可持續發展,提高森林資源的保護成效。增強政策制定的前期調查、調研務必使政策出臺,具有指導性,具有可操作性,防止有令不行,有令難行的情況發生。
  3.加強對病蟲害的防治理、探索系統防控機制
  病蟲害一直以來都是森林資源在保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同時也是資源保護中的難點。蟲害問題現如今越來越嚴重,如果無法及時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對蟲害問題進行妥善處理,那么勢必會導致整個森林資源遭受到嚴重的打擊影響。在這種背景下,要結合實際情況,在針對蟲害進行防治的時候,可以從蟲害的檢測預警、科研防治這兩個環節出發,對其進行全方位有效的處理。在針對蟲害提出檢測預警的時候,各個地區相互之間要保持緊密的聯系,特別是在針對一些潛在蟲害問題進行處理的時候,要對其進行科學分析和研究,制定和落實一系列符合實際要求的緊急備案。除此之外,在針對蟲害的品種、范圍等各個因素條件進行確定的時候,要安排專門的工作人員對其進行仔細的劃分和落實,這樣做的根本目的是為了避免蟲害的大范圍蔓延。探索系統防控機制,在積極應對病蟲害治理的同時,要將生物防控機制逐步的納入研究范圍,大面積的減少農藥的使用量,利用病蟲害天敵研究,天敵培育,及病蟲害病程研究,用生物的、物理的手段控制病蟲害的發展,形成系統,并實現系統的自然平衡修復。
  三、結語
  森林資源保護工作在具體落實過程中,不僅要在可持續發展的背景下實現進步和不斷優化,而且還要結合實際情況,從管理意識、方式等各個不同角度出發,促使森林資源保護的效果得到強化。這樣不僅能夠保證森林資源科學合理的利用,而且還能夠避免出現森林資源浪費的情況,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胡夢凡.淺談如何加強森林資源保護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J].農家參謀,2018(21):94.
  [2]巫家勝.淺淡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和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對策分析[J].山西農經,2018(09):97+99.
  [3]周芩屹.關于加強森林資源保護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探討[J].農家參謀,2018(09):108.
  [4]段雁青,余艷.加強森林資源保護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思考[J].綠色科技,2017(23):150-151.
  作者簡介:徐文學(1976-)男,土家族,大學本科,籍貫:貴州省鳳岡縣,工程師,主要從事:林政資源管理方面的工作。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90383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