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安定區森林撫育工作現狀及對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截止2019年,定西市安定區有林地總面積140227.41公頃,其中有林地16000.75公頃,疏林地1372.68公頃,灌木林地48661.37公頃,未成林地37424.93公頃,苗圃用地22.63公頃,林業輔助生產用地1.78公頃,活立木蓄積量405468立方米,森林覆蓋率17.95%。為保證中幼林苗木成活,促進林木生長,對林分采取除草、松土、間作、施肥、修枝、撫育采伐、栽植下木和通過砍壞留好、砍小留大、砍密留稀等措施,來改善林木組成和品質,提高林分生產率,是真正提高林分質量、維護林分生態系統健康、提高生態功能的有效途徑。
一、森林撫育現狀分析
1.取得的成效。長期以來,安定區森林撫育工作一直沒有專項資金投入,“重栽輕撫”是林業工作的常態,森林撫育工作積極性和動力不高,撫育管理工作一直是林業工作中的薄弱環節。因此,安定區的林分結構和質量問題是十分突出的,主要表現在,林分生長不良,質量低下,且全部為人工純林,密度非常大,導致林木生長受到限制,極易產生病蟲害及發生火災隱患。自2009年以來,安定區持續實施了中央財政森林撫育補貼項目,先后共實施該項目造林面積1.45萬畝,使用中央財政森林撫育補貼項目資金152萬元。通過近幾年該項目的實施,對現有林地環境進行有效地保護、改善提高林木生長環境、促進林木生長、縮短林木的培育周期,使本地的幼林林分結構得到很大的優化,大大提高了林分質量和效益,提高了區域內的生存環境質量,對山區的工農業生產、社會經濟發展以及人居環境的改善提供了極大的保障,確保充分發揮其生態、經濟及社會效益。一是經濟效益比較明顯,通過森林撫育,抑制了森林內雜草與林木的競爭,林內通風透氣,林木生長環境改善,促進了樹木的高生長和胸徑生長,增加了單位面積的蓄積量,從而增加了經濟效益;二是生態效益得到顯現,通過森林撫育補貼試點項目的帶動,中幼林森林質量明顯改善,森林生態功能增強。通過森林撫育措施,抑制了雜草與林木的競爭,為林木生長創造了良好環境。撫育后林地內灌草滿山林木稀疏無幾的局面得到明顯改觀,生態功能增強,生態效益明顯。三是社會效益增強,開展森林撫育補貼試點工作,拓展了當地農民就業渠道,增加了農民收入。1.45萬畝撫育試點面積用工全部為當地農民,共有300多名農民參與了施工,增加農民收入100多萬元,為建設和諧林場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2.存在的主要問題
?。?)資金嚴重不足。由于物價上漲,民工工資上漲等原因,每畝森林撫育成本至少在150元以上,由于資金不足,林下灌草多,清理難度大,在實際作業中只能簡單化施工,或者大量壓縮工作量,在撫育過程中部分林分撫育不徹底,未達到撫育的任務,造成了現行森林撫育中的措施單一、簡單粗放,很難達到森林撫育高標準、高質量的目標要求。
?。?)森林撫育強度難以把握。安定區林木為人工林,如果修枝等撫育強度過大,會容易形成天窗,如果撫育強度過小,則達不到撫育的目的。因此,在實際操作中,考慮的因素較多,撫育強度難以把握。
?。?)科技優勢不明顯。森林撫育工作是技術含量較高的工作,要求全方位進行技術指導。在現實工作中,由于本單位沒有專門的施工人員,只能將具體施工外包給施工隊,雖然這種方法可以降低成本,但是,由于施工隊缺乏必要的專業森林撫育知識,造成工作規程不到位,日常工作存在偷工減料的現象,即使有技術員現場把關,但技術人員自身業務能力有限,管理效果不明顯,得不到預期效果。
二、森林撫育工作對策
1.加強組織領導。為確保高標準高質量實施森林撫育工作,強抓機遇,把此項工作擺到加快森林資源培育進程,提升林業持續健康發展水平的戰略高度,明確撫育目標和責任,部署階段任務及組織實施。按照《森林撫育規程》,編制年度實施方案和作業設計,并積極爭取國家森林撫育補貼項目,建立森林撫育工作目標責任制,把此項工作作為林場年終考核的主要依據,確保森林撫育工作順利開展。
2.積極爭取增加森林撫育補貼標準?,F在物價上漲,特別是勞務工資漲幅較大,森林撫育成本過高,現有標準難以維持,實施單位自籌資金缺口較大,因此,積極爭取項目資金,積極協調各級林業草原主管部門,加大對森林撫育工作的支持力度,確保撫育工作的順利開展。
3.進一步加強技術培訓與交流。積極匯報上級業務主管部門能經常性開展森林撫育培訓工作,重點加強對基層站所技術人員的技能培訓,強化他們在森林撫育實施過程中的監督與管理職責。同時,通過交流學習取長補短,學習不同的森林類型、林種、森林結構所采取的撫育方式,以及對方在森林撫育中好的做法,值的推廣的經驗,便于在今后促進森林撫育工作能夠更好開展與實施。
4.加強科技創新與示范應用,發揮林業科技支撐作用。遵循森林生態系統健康生長理念,科學開展森林撫育、林相改造,狠抓林業技術推廣,大力發展林業新品種、新技術、新成種引進、轉化和應用,充分發揮林業科技作用,推廣應用先進的林業科技,大力豐富林分植被的種類、色彩、層次和季相,有針對性地營造、補植具有功能性的樹種、花卉等植物,著力打造生態優良、林相優美、景致宜人、功效明顯的林分環境。
5.強化工程管理,優化工程質量
?。?)強化社會監督。在撫育施工前,利用張貼告示等形式對森林撫育的政策和撫育范圍、林種、樹種、撫育方式、撫育強度、地點、面積、撫育蓄積量、撫育期限、組織施工承包人員、面積、保障措施等內容進行公示,公示期限不能少于7天,接受社會各界監督。
?。?)強化質量監督。通過簽訂撫育施工作業合同書,明確撫育面積、作業內容、完成時間、補助標準、質量要求等內容,將撫育任務以合同形式落實到施工主體。并根據不同撫育措施、區域分布以及試點示范等情況,對森林撫育成本、社會經濟效益等進行成效監測、評估和分析。同時,實行林場技術人員跟班作業監督;做到依事定責,事前指導,事中檢查,事后驗收,全程監管。防止作業中發生亂砍濫伐等現象。
?。?)強化安全生產管理。杜絕野外一切用火,防止森林火災的發生;并組織開展施工作業等技術技能培訓和安全知識教育。
?。?)強化資金使用監管。撫育專項資金不準挪用、截留、串用,做到單獨建賬,單獨核算、??顚S?,由林業主管部門對計劃執行和資金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根據不同林種、林齡、林相及撫育相關要求,參照市場用工工價制定具體補貼標準。嚴格執行項目資金結算公示制度,對施工主體完成的工期任務和質量實行先驗收,后公示,再付款。
?。?)強化檔案管理。項目堅持以小班為單元逐級建檔,將撫育前后小班調查材料,實施方案、作業設計等相關文件資料逐一歸檔,并建立了專門檔案備查,由專人管理。
作者簡介:王麗萍(1979-)本科,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抗旱林業優良苗木品種選育及林業工程造林項目技術研究。
通訊作者:董建文(1973-)大專,林業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林業抗旱品種引進、節水灌溉、栽培技術研究和示范。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724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