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感教學理論的社區教育有效教學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情感教學是一種注重學生學習的內在情感狀態的教學,致力于教學主體間進行心靈上的溝通與交流,增強學習的情感體驗。情感教學有利于促進社區教學主體間良好關系的建立,促進學員認知的發展,提高學員對生活的體驗、保持學習活力及促進學員的全面發展,從而實現教學的有效性。在社區教育中采用情感教學需從樹立情感教學思想、創設情感教學的良好情境、選擇立體交往的教學組織形式及設計好社區教學的隱蔽課程等方面進行。
[關鍵詞]社區教育;情感教學理論;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G7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7656(2019)03-0043-05
社區是由一定數量的人口為主體,按照一定的制度組織起來的,有著一定的地域界限和認同感的人類生活共同體[1]。社區內的成員在文化心理上的認同意識是社區的重要特征和基本構成要素之一。居民心理上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也是將社區成員凝聚在一起的粘合劑和紐帶,社區能夠滿足人們生存與發展的多種需要[1]。社區教育的教學對象大多是老年學員,他們來社區學校學習更多的是尋求情感精神上的寄托,即是否學得開心成為老年學員衡量社區教育質量的重要標準。在社區教育中采用情感教學,有利于豐富老年學員的精神生活,促進學員間良好人際關系的發展,更有利于促進有效教學。文章擬對社區教育情感教學的相關問題進行研究,旨在提高社區教育教學的有效性,進而促進社區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一、情感教學及社區教育情感教學概述
情感教學的思想,國內外有大量的學者對其進行研究。如2003年,在英國沃里克大學召開的情感教育學術研討會上,與會的學者一致認為,情感教學是教學過程中的一部分,它關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態度、情緒、情感以及信念,以促進學生的個體發展和整個社會的的健康發展[2]。有學者用一句話對情感教育下了一個規定性的定義,認為情感教育就是使學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2]。我國學者魚霞認為情感教學是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和培養學生的社會性情感品質,發展他們的自我情感調控能力,促使他們對學習、生活和周圍的一切產生的積極的情感體驗,形成獨立健全的個性與人格特征[2]。我國學者盧家楣認為情感教學就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在充分考慮認知因素的同時,充分發揮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以完善教學目標、增強教學效果的教學。這是作為教育者的人對受教育的人所應實施的真正的教學[3]。綜合上述,情感教學有以下特點:一是情感因素貫穿教學的全過程之中;二是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人生觀與積極的生活態度,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三是充分利用人的積極的情感體驗,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四是注重教學的情景設置;五是關注學生間的合作性學習。
社區教育作為教育教學的一種重要教學形態,和其他教育教學形態一樣,也需要關注情感教學的質量,關注學員的情感體驗。社區教育情感教學是指在社區教學活動中,教師做到以人為本,運用心理學的理論、方法,在充分考慮認知因素的同時,在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要素中充分發揮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有意識地激發和調動有利于社區學習的積極情感因素,以增強學員學習的興趣和激情,增強其學習動機、自信心及主動性,提高學員的學習動力和持久力,提高教學效率,從而實現教學中的師生共同參與,最終提高社區教育教學的有效性。其具體含義如下:一是致力于豐富學員的精神生活和情感世界,向學員傳授知識的同時側重于滿足學員學習的情感體驗,增加學員對生活的信心,實現其生命的自我超越,幫助學員形成正確、積極的價值觀、人生觀;二是師生關系是一種發展和諧,充滿愛、信任、寬松的關系,師生間情感交融,以積極的情感教學,優化教學效果;三是通過教學評價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提高學員學習的積極性,實現有效學習。
二、情感教學對于實現社區教育有效教學的重要性
現代教學論認為課堂教學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內在的心理狀態,良好積極的因素對學生的認知和行為具有巨大的調節功能和推動作用[4]。對于社區教育教學也一樣,學員學習的內在心理狀態影響著教學效果,因此,采用情感教學有利于提高社區教學的有效性,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情感教學有利于促進社區教學主體間良好關系的建立,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古代的情感教學思想主要強調“樂學”,強調學習的積極性及學習過程中愉快的情感體驗。并且情感本身具有感染、協調功能,愉快的情緒體驗會促進人與人關系的融洽,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2]。而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率,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是情感教學有助于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和創設安全、輕松的心理學習環境。隨著現代化的加速發展,現代的“社區”含義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社區學校中學員之間沒有特殊的感情,團結力、凝聚力不足,彼此之間交流少,這反映在社區教育教學中則不利于學習氛圍的融洽性、和諧性,更不利于學習效率的提高。而情感教學注重人的內心感受及學習的心理體驗,強調人與人之間友好關系的建立。研究表明經常處于愉快狀態的人最容易接納他人、與他人相處。因此,情感教學有利于創設充滿愉快、輕松、安全的學習氛圍,促進教學順利開展。二是情感教學有利于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師生之間進行情感的交流,有利于學員和老師之間敞開心扉,進行心靈上的溝通,彼此認可、肯定,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三是情感教學有利于建立合作、友好的學員間關系。情感具有協調功能,具有促進或阻礙人際關系的效能[3]。運用情感教學,學員間可以相互學習、啟發,共同解決學習中的一些問題,實現共同發展。
(二)情感教學有利于促進學員認知的發展,提高學習效率
情感心理學專家盧家楣認為學生認知的發展主要取決于兩個方面:一是學生認知加工的能力狀況,決定認知加工的效率;二是學生認知加工的動力狀況,決定認知加工的積極性[3]。前者與后者相比較而言,前者是較顯性的控制,能為教師所清晰發現,后者則是較隱性的控制,易為教師所忽略,而恰恰是后者的控制直接關系到學生認知加工的效率和積極性,決定認知發展的狀況,它涉及到教師如何使學生認知加工的潛能得到充分發揮,如何使學生認知加工的動力得到充分提高的問題,最終關系到教學的最終效果[3]。而情感具有動力功能,前蘇聯教學論專家斯卡特金認為情感是學生認知能力發展的動力[2]。積極的情感有利于增進人行為活動的積極性,提高學生認知加工的動力。近年來心理科學的研究表明,情緒可以調節認知的加工過程和人的行為[5]。通常情況下,積極的情緒在認知過程中起協調、組織作用,工作效率高[5]。當一個人處于愉快放松的狀態時,更容易通過感知覺接受外界的信息,且不易忘記。教學活動是一個知情交融的復雜狀態,這在社區教育教學中更能得到體現。參與社區學習的老年學員其學習意向呈現“非功利化”的特征,其學習動機以養生樂生為主,學習目的以健康生存為主,學習態度以從容淡定為主,學習興趣以廣泛具體為主[5]。他們在社區學習更多的是想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即學習得開心、快樂。由于老年學員在感知、記憶、想象、思維等方面能力逐漸減弱,導致其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接受知識的速度慢、記憶知識的能力差等情況,這就大大地降低了學員學習的有效性。而情感教學注重學員的心理特征,關注學員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有助于提高學員認知加工的動力,促進其認知的發展,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三)情感教學有利于提高學員對生活的體驗,保持學習活力
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情感具有保健功能[3]。積極的情感對一個人的身心健康具有增進的功能,而身心健康是學生有效學習的前提。對老年學員而言,身心健康更是其他活動的基礎。情感教學可以發揮情感因素對教學的積極作用,創造條件使學員處于快樂、輕松的學習氛圍之中,充分利用情感的這一功能,提高學員對生活的體驗,使其全身心投入學習,達到教學有效的目的。其次,情感教學有利于培養學員積極的人生觀。教學的有效性不僅指教學要有效果,同時也強調教學有效益,即教學要對學生今后養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有益。社區學校在使學員學到知識的同時,更多的要培養學員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和良好的道德品質等。一些老年學員對退休后的生活不適應,這需要情感教學給予其幫助。情感教學注重學員的內在需求,不僅關注學員在學習中能否接受知識,而且還關注學員接受知識的情感狀況,努力使學員在快樂、興趣中學習。學員在情感教學過程中產生的學習興趣、動機最持久,影響最深遠,取得的效果也是多維的。通過情感教學培養學員對生活積極的體驗也是教學有效的表現。
(四)情感教學有利于促進學員的全面發展,實現教學的有效性
社區教育的基本目的之一就是促進社區成員的全面發展,即促進社區成員在思想道德素質、現代觀念素質、職業技能素質、文化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等方面的綜合提高,使社區中每一位成員逐漸成為道德高尚、學識豐富、身體健壯、心理健康的自信、積極、樂觀的現代公民[5]。教學作為社區教育活動的重要形式,是培養全面發展的社區學員的主要途徑。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產生的態度的體驗[6]。情感教學能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員的社會性情感品質,促使學員對生活周圍的一切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彌補其精神生活的缺失。積極的情感教學是實現學員全面發展的內在驅動力,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是積極的情感可以讓學員保持良好的心態。幫助學員養成主動、踏實、積極的學習態度,這是社區教學取得成功的關鍵。二是積極的情感可以彌補老年學員精神生活的空虛。有調查發現學員到社區學校學習的主要目的是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過得開心、快樂,而情感教學的目的也在于此,幫助實現學員的全面發展,而學員全面發展的實現就意味著社區教學的有效。
三、實施社區教育情感教學的策略
(一)樹立情感教學理念
社區教育教學中本身就存在情感的因素,如社區教師強調學員學習的情感體驗,是否開心、快樂;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創設充滿輕松、喜悅、尊重、愛的情境進行教學等,都體現了情感的色彩。理念是行動的先導因素,可為實踐的發展提供方向。情感教學的基本理念就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校和教師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關注學生學習的情感體驗,以情感促進學生的學習,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在社區教育情感教學中,首先應轉變教師的觀念。教師是情感教學的實施者,是情感教學是否順利實施的關鍵所在。因此,社區教師應明確教學的目的不僅是幫助學員獲得知識,更多的是使學員獲得積極的生命體驗,呈現生命的健康狀態;要尊重、關愛、信任學員,關注學員學習的情感體驗;要注重評價的激勵性功能,照顧學員的感受。其次,教師應堅持這樣一種學習理念:知識的獲得是建立在與他人進行情感交流的過程之中的,學習是通過與他人進行情感交流而進行的。
(二)創設情感教學的良好情境,增強學員的情感體驗
情境教學作為情感教育的一種表現形式,旨在將教學內容與生活情景聯系起來,促進學生有效學習。人的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產生的,在教學中,教師通過教學情景的創設,將學生帶入情景,刺激學生的學習情緒[2]。一個良好的教學情景的創設應根據教學內容來選擇合適的情景素材,并且情景必須明確地體現教學目標,同時也必須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在社區教育中,教學的形式多種多樣,如課堂講授、活動、游學、講座等,但無論哪一種教學形式,都強調情景創設的重要性,讓學員能在其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因此,社區學校應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設置不同的教學情景,并且教學情景的設置要緊貼學員的生活經驗,讓學習樂學、想學。如旅游英語、普通話、朗誦等語言類的課程,就應結合學員生活的場所,設置情景組織學員分組進行角色扮演的對話練習;游學類的課程就應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學員到實地去參觀學習。這不僅有利于學員在實際感受中學習知識,培養學習的興趣,獲得與其他學員共同學習的快樂,同時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增強教學的有效性。如在成都市金牛區社區學院開設的旅游英語直升班中,老師在講解超市購物相關的一些單詞、短語、句子后,就將班上的25個學員分成5個小組,每組5人,每個學員分別扮演超市購物的相關角色,如收銀員、導購、顧客等,用所教的英語進行對話,然后再進行角色互換。在這樣的情景中,既能增加學員學習英語的興趣,又能增進學員間的關系,讓學員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更能提高教學效率。又如成都金堂縣社區教育學院組織學員參加游學活動,這是情感教學的重要體現。在講如何釀酒時,組織學員到酒廠去參觀釀酒的過程,學員親自品嘗不同類型的酒,最后自己動手嘗試釀酒。學員邊游邊學,這既能照顧到學員的情緒體驗,又能從實際中學到知識。
(三)設計好社區教學的隱蔽課程,以情助教
隱蔽課程是指學校范圍內除正式課程之外的、按一定的目的性進行規劃、設計或安排的,以不明確的、間接的、內隱的方式作用于學生的各種因素的總稱[2]。它對學生各方面的發展都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這是顯性課程不可替代的。當然,隱蔽課程對學生發展的影響具有兩面性,積極健康的隱蔽課程有利于給學生學習帶來良好的體驗,能獲得賞心悅目的精神享受,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情感,從而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率。學校中的隱蔽課程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課堂中的隱蔽課程,主要是課堂物質文化和課堂文化氛圍[2]。課堂物質文化包括燈光光線、座次排列、教學設備、教室的裝飾及衛生狀況等,課堂文化氛圍包括師生關系、教師的教學方式、課堂氛圍及學生間關系等。二是課外的隱蔽課程,包括校園物質文化和校園文化氛圍[2]。校園物質文化包括校園的環境、衛生、綠化、規模、裝飾等,校園文化氛圍包括校風、學校的管理模式、師生關系、校貌等。在社區教育中設計好隱蔽課程,有利于將情感教學落到實處。一是設計好課中的隱蔽課程。首先,從課堂物質文化的角度出發,教師里的光線要好,讓學員在明亮的環境中學習;桌椅可呈圓形擺放,有利于學員間、學員與老師間情感的溝通;教學設備要齊全且現代化,方便學員學習;教室要保持清潔、干凈,讓學生獲得積極的精神享受等。其次,從課堂文化氛圍的角度出發,教師要愛、信任、尊重學員,為學員創設輕松、安全的學習氛圍,培養良好的師生關系及學員間關系;教師善于根據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式,如旅游英語語言類的課程應選用對話法,插畫剪紙等手工操作類的課程應選用練習法,參觀景點類課程應選用游學法等。二是設計好課外的隱蔽課程。首先,從校園物質文化的角度出發,社區學校應隨時保持校園環境的干凈、清潔,多栽培象征著生命力旺盛的綠色植物。從校園文化氛圍的角度出發,學校領導者應采用民主、協商的管理方式,多傾聽、尊重學員的意見,營造充滿對話、輕松、民主、安全的校園氛圍。學員在社區學校長期受積極的隱蔽課程的影響,置身于愉悅、輕松、安全的課內和課外環境中,就能獲得積極的精神體驗和情感體驗,產生歸屬感,以情助教,激發學習的內在動力,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四)選擇立體交往的教學組織形式,實現有效教學
教學組織形式是指為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教師和學生按照一定制度和程序相互作用的結構形式,是師生的共同活動在人員、程序、時空關系上的組合形式[7]。不同的教學組織形式產生的教學效果也不一樣。有學者從師生溝通的角度提出了立體交往式的教學組織形式,即指師生之間面對面、呈多向性的交流、溝通,而不僅僅是老師向學生的單向交流。這有利于學員間快速、準確地相互了解,從而建立感情。在社區教育采用情感教學,可選擇師生立體交往的教學組織形式。為了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社區學校應將班上學員分組,分為5-7人一組,每個小組成員圍成圓形入座,進行面對面交流,教師也參與其中,必要的時候進行指導,這樣既有利于人際交往,培養學員間良好的情感,又有助于促進學員的情感與認知的協調發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如在成都市金牛區社區學院的傳統文化直升班課程中,老師就將班上27個學員分成4個組,每組7人左右,圍圈而坐,老師將討論任務按抓鬮的方式分給每組,每個小組中每人要按立體交往的方式發言參與討論,最后進行統計。這樣幾次課后,學員間關系增進不少,大家開心愉快地學習,教學效果大幅提高。
在社區教育中運用情感教學,是其教學有效的前提條件,也是實現學員全面發展的保證。這既能提高他們學習知識的效率,促進社區教育有效教學,又能豐富老年學員的精神生活,培養他們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和人生觀。
[參考文獻]
[1]黃煥山,鄭柱泉.社區教育概論[M].武漢:武漢出版社,2005.
[2]魚霞.基礎教育新概念——情感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4(4).
[3]盧家楣.情感教學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4]鐘方健.情感教學——提高物理教學有效性的途徑[J].物理教師,2010(3).
[5]葉忠海,朱濤. 社區教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6]呂歌.中學語文情感教學及策略[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6.
[7]裴娣娜.教學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745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