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薄層稠油油藏改善開發效果技術對策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薄層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期受油層厚度薄,蒸汽吞吐熱損失大;油層非均質性嚴重,蒸汽有效波及體積小等因素的影響,高周期吞吐后周期遞減大,開發效果差。常規蒸汽吞吐、熱化學輔助蒸汽吞吐、面積組合注汽、一注多采等技術的綜合應用,能有效改善薄層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期開發效果。本文以河南油田薄層稠油油藏開發經驗為例,研究總結了改善其開發效果的系列技術,對類似油藏的開發具有較好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薄層稠油;一注多采;水平井;蒸汽吞吐
  1 蒸汽吞吐開發規律
  河南油田薄層稠油油藏主要采用蒸汽吞吐開采方式降壓開采,通過分析研究現有生產動態資料,總結其蒸汽吞吐開發規律如下:
  1.1 周期內日產量遞減規律
  熱采吞吐井周期內產能變化大。分析總結了吞吐井的生產情況,把吞吐井一個周期內的生產規律總結為“四段式”特征,即一個周期內存在吐水段、高產段、遞減段和低產段四個階段。
  1.2周期間產量遞減規律
  周期間產量遞減相當快,周期產量、周期平均日產油與蒸汽吞吐周期數之間呈線性遞減規律。
  1.3 綜合含水
  隨著吞吐周期增加,綜合含水迅速上升。周期綜合含水與吞吐周期數之間呈線性關系。
  1.4 吞吐油汽比
  薄層普通稠油、特稠油和超稠油油藏油汽比變化規律呈線型變化。初期油汽比高,一般大于0.3,前三個周期平均油汽比為0.5,第三周期后遞減加快,第五周期后吞吐油汽比下降到0.25以下。
  2 影響薄層稠油油藏吞吐后期開發效果的主要因素
  2.1 油層厚度薄,熱損失大,周期遞減快
  2米-5米油層熱損失遠大于8米以上中厚油層熱損失,這就造成薄層稠油油藏蒸汽吞吐時周期遞減大,生產效果差。
  2.2 非均質性嚴重,汽竄明顯,蒸汽波及體積小
  縱向上由于非均質性的差異導致蒸汽總往高滲透帶竄流,不能有效動用富集油的低滲透帶;平面上由于蒸汽的竄流,注入蒸汽只是在汽竄通道附近地帶擴散,也影響了蒸汽的波及效率,造成平面上遠離汽竄帶剩余油不能有效動用。
  3 改善開發效果技術對策
  通過對薄層稠油吞吐后期影響開發效果的主要因素進行剖析后,采取針對性的技術對策能有效改善開發效果。
  3.1 立足吞吐,持續優化,擴大蒸汽有效波及體積
  3.1.1 正常吞吐
  多油井多周期吞吐后,在對每口井吞吐效果、潛力評價的基礎上,優化每一口井下一周期注汽參數、下一輪次注汽組合,同時依據每一口油井潛力類型、大小、分布狀況,優化工藝措施配套[1],從而編制出下一組合注汽輪次最優的注汽方案。
  3.1.2 氮氣輔助吞吐
  利用氮氣的增阻與賈敏效應、非混相抑水機理、混相驅機理、增能助排機理、隔熱機理、調整吸汽剖面機理等,配套蒸汽吞吐技術形成了氮氣輔助蒸汽吞吐技術,主要包括:氮氣抑水增油技術、氮氣輔助熱處理技術、氮氣助排技術及氮氣泡沫調剖技術。
  3.1.3 面積組合吞吐
  利用數模對單井組氣與面積組合注汽效果進行對比,對比結果表明(見圖2):汽竄井區組合吞吐效果好于單井吞吐效果,若在蒸汽吞吐過程中配套熱化學措施,面積組合注汽效果更為明顯。
  3.2 轉換開發方式,促進稠油儲量有效動用
  3.2.1 吞吐后期轉一注多采
  根據油藏的開發特點,優選井間熱連通性好的井組,選取1口中心井大注汽量間歇注汽,周圍井依靠中心井注入的能量連續生產,從而實現井組整體吞吐。與常規吞吐相比,“一注多采”通過中心井注汽驅替井間殘余油,提高采收率;河南油田2016年累計實施實施一注多采4井組,9輪次,累計產油2014噸,油汽比0.27,取得明顯效果。
  3.2.2 普通稠油吞吐后期轉熱水驅
  蒸汽吞吐后期油井油汽比變低,繼續蒸汽吞吐已無經濟效益??紤]到蒸汽吞吐后期地層溫度上升,總體采出程度仍然較低(薄層稠油油藏主力層采出程度低于20%),結合不同原油地層中具有流動能力時所需的最低溫度及啟動壓差結果,可優選普通稠油Ⅰ-2類油藏吞吐后期適時轉熱水驅開發。
  4 結論及認識
  ①化學輔助吞吐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油井生產效果,蒸汽有效加熱半徑增加,提高了中低滲透帶剩余油的動用。②汽竄井區組合吞吐效果好于單井吞吐效果,若在組合吞吐過程中配套熱化學措施,面積組合注汽效果更為明顯。③薄層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期可結合井區歷史汽竄情況及目前井網情況,可實施靈活多樣的一注多采技術,其具有投入成本低,見效快的特點。
  參考文獻:
  [1]崔連訓,魏佳偉,費永濤,等.超薄層普通稠油油藏開發實踐與認識[J].河南石油,2005,19(6):38-4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7535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