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艾蒿修復重金屬鎘污染土壤的可行性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宋三污灌區是鞍山市一個大面積水稻污灌區,主要以重金屬鎘污染為主。通過前期利用植物修復該區污染土壤研究發現,艾蒿對鎘具有一定的累積吸附效果,本文主要從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兩方面論述和分析利用艾蒿修復受鎘污染的宋三污灌區的可行性。
1 生態效益可行性分析
1.1 艾蒿具有植物修復技術所需特性
艾蒿的生物學特性和對重金屬鎘的累積特性符合植物修復技術的要求。首先,艾蒿分布廣泛,在我國各地均有種植,種子和幼苗經培育和馴化后即可應用。其次,艾蒿地上部生物量較大,須根系統發達,對土壤重金屬有較強的吸附能力。宋三污染土壤鎘總量和有效態含量分別約為3.82毫克/公斤和2.23毫克/公斤,而艾蒿可以在土壤鎘濃度為10毫克/公斤以下地區正常生長,在宋三污灌區生長的艾蒿未出現中毒癥狀,植株生長正常。通過分析前期盆栽試驗的結果表明,艾蒿對鎘、銅、鋅、鉛均有富集作用,特別是土壤中有鋅的存在,促進和提高了艾蒿對鎘的富集和轉運能力,使得鎘主要集中在艾蒿植株的地上部分。艾蒿在修復宋三污染土壤過程中,表現出了較強的修復能力和良好的修復效果。
1.2 宋三地區污染土壤治理效率分析
通過分析艾蒿修復宋三污染土壤的3個月盆栽試驗結果得出結論:艾蒿對鎘的吸收率為5.7%/盆、次,若一年種植3茬,則對鎘的吸收率為17.1%/盆、年??赏ㄟ^計算盆栽試驗中艾蒿修復宋三污染土壤所需的時間(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來評估艾蒿對宋三地區污染土壤治理的效率。盆栽土壤為宋三污染地區的耕層部分(0~20厘米)土壤,每盆裝土900克,種植艾蒿3株。經艾蒿修復后,預計每盆土壤中的總鎘量達到國家土壤二級標準值0.3毫克/公斤(6.5<pH<7.5),所需修復時間5~6年??梢?,利用艾蒿治理宋三污染土壤在效果和修復時間長短方面是可行的。
1.3 安全性分析
對于宋三地區來說,艾蒿屬于“土著”植物,因此艾蒿要比其它引進的外來植物更適合當地環境,使得修復治理具有更多成功的機會;另一方面也能夠避免因利用外來物種進行修復治理而引起的生物入侵等威脅,減少對該地區產生的不良影響。由此可見,利用艾蒿修復宋三污染土壤安全性高,在實際應用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2 經濟效益可行性分析
作為被污染土地的直接經營者,如果不能從污染治理中得到更多的經濟實惠,污染農田治理成果就不能鞏固。但是在完成污染治理過程中,又如何能從種植艾蒿中獲得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呢?艾蒿本身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也可被用作飼料使用,但被用來修復過重金屬污染土壤的艾蒿卻不能直接使用。隨著各項研究工作的不斷開展,植物中重金屬元素的提取技術也逐漸成熟。因此,只要降低艾蒿體內如鎘等重金屬元素的含量,將其降低至國家食品衛生標準的最高允許含量食用標準之下,便可以直接使用,實現經濟價值。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756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