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數學教學形式的多樣化與新穎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小學數學學習的課堂上,傳統的課堂模式總是枯燥無味,讓同學們沒有學習的興趣。在教學水平迅速提升的當代,教學模式多樣化,成為了老師們追求的目標。小學數學課堂采用多種形式進行教學,可以提高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對于小學同學來說,培養學習的興趣,對以后的學習至關重要,所以在小學的課堂上,更應該追求教學模式多樣化和新穎化。本文具體從小學數學課堂出發,對課堂模式的創新進行簡單的闡述,希望可以幫助老師們創建一個更加歡樂愉快有特點的課堂。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形式;多樣化;新穎化
小學階段作為正式學習的第一個階段,興趣的培養至關重要。在這一階段培養的學習興趣,很有可能影響到今后學習的態度和積極性。因此,在小學階段,老師們更應該注意教育模式的選擇。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引入,課堂的教學模式多樣化,不再成為奢望,老師們應該積極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讓課堂形式更加多樣化。數學的學習對于很多同學來說,學習的過程中都會存在一定的困難,老師們更應該注重教學方法,幫助同學們更加快樂的學習數學,培養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一、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課堂中,老師們主導課堂。通常都是由老師通過課本進行教學,黑板進行板書,來進行知識的傳遞。這種模式對同學們的吸引力有限,枯燥無味的課堂讓同學們難以集中注意力投入到學習的過程中去。畢竟小學階段同學們的年齡較小,自律意識還比較差,并不能夠強制自己進行學習。所以,如果想要讓同學們投入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就需要從老師入手,吸引同學的注意力。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現代教育技術已經開始進入課堂,老師們可以充分運用這一技術,培養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比如,在教學的過程中,運用PPT或者是視頻進行教學,這樣一來可以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因為同學們對于新鮮的事物總是比較感興趣,在這一個過程中,老師可以把知識點都羅列在PPT上,課堂的效率也會有所提升,知識點也會比較連貫,有條理。例如,在學習運算定律時,課堂上老師需要教授的知識點比較多,交換律、結合律、分配律。老師為了強調知識點會將相關定律寫在黑板上進行強調,但是板書的過程費時費力。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老師講知識點輸入到ppt中,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
二、角色互換,激發同學學習熱情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老師被認為是課堂的主人,課堂中以老師為大,凡事以老師為準,什么都是老師做主。同學們學習的過程中,感覺就像是被動的,被逼著去學習,學習的積極性自然不會太高。現在的課堂中,我們可以試著尋找一種新的模式,改變以老師為主的課堂。也就是說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可以,由同學們進行知識的教學,老師們作為課堂的組織者。因為在同學們自己進行知識教學的過程中,首先同學們就會對課本需要學習的知識有一個整體的把握,理清知識的脈絡。然后同學們為了能夠將知識更好的教授給別的同學會認真的學習每一個知識點。最后,在實際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還會培養同學們的應變能力。
例如,在學習《三角形》一節時,我覺得這一節的內容相對比較簡單,依靠同學們自身的努力就可以進行學習。所以,我邀請一位同學在課上擔任小老師,向同學講有關三角形的知識。該同學在課下就做了大量的功課,遇到不懂的問題也積極向我請教,學習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在課堂上進行講解時,面對一些突發問題,同學們還是會措手不及,我會在一旁進行引導。經過幾次的鍛煉之后就會發現,有的同學課堂組織能力明顯提高,自我表達能力也有所提升。在這種模式下進行學習,同學們的課堂參與感比較強,課堂的活躍程度也明顯提升。
三、小組學習,互幫互助
傳統的數學課堂中,老師一人會主導整個課堂。課堂中的交流會比較少,通常都是老師單方面的知識傳輸,現在課堂中應該引入新的模式,讓同學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得以發揮。比如說小組學習。在學習一些問題時,如果同學們遇到了困難,可以在小組內先進行探討,然后再和老師進行討論,這樣的過程中可以培養同學們自主學習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布置一些作業的時候,也可以以小組作業的形式安排,這樣可以在完成作業的同時,培養同學們的團隊協作能力。小組內的同學是一個學期的整體,這樣一來,同學們學習的積極性,學習的責任感也會更強。例如,在學習扇形統計圖時,我要求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圖形的繪制。在以往的課堂中,我也會選擇讓每個人單獨完成圖形的繪制,然后我發現有些同學在學習的過程中并不認真做圖,非常的敷衍,在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該任務的完成時,同學們做起來就相對比較認真,而且對于一些想象不到的點,小組內的同學也會積極地指出,幫助每一個同學做出正確的圖形。
四、游戲中學習,激發同學學習興趣
數學其實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課堂,只是傳統的教學模式,讓數學變得枯燥,呆板?,F在老師們應該尋找一種更加積極快樂的課堂,讓同學們可以在更加輕松的氛圍里學習數學,培養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和圖像性比較強的學科。小學數學我們經常會做到應用題。栽樹問題可以說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數學問題。具體內容是,一條路有20米長,在道路兩邊栽樹,每5米栽一棵。一共需要幾棵樹。這種問題比較常見,但是也是同學們比較頭疼的一個問題,很多同學都無法正確的解答此類問題,所以可以讓同學在一個游戲中完成對該應用題的解答。比如在課堂上老師邀請一個同學來種樹。事先老師做標記好20米的路,然后給同學們一把尺子當做五米長。看同學們在20米長的路上,一共可以栽幾棵樹。在這個過程中就不像是解答應用題,更像是在完成一項活動,同學們的積極性就會大大的增高,學習起來也會比較有樂趣。
總之,數學的課堂應該是生動活潑,有趣的。我們應該擺脫傳統的呆板無味的課堂,讓課堂的模式變得更加豐富多樣,讓同學們對數學學習有興趣。隨著我國教育水平的提高,可供選擇的課堂教育模式越來越多,我們應該放眼看世界,尋找最新穎的教學模式,讓我們的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讓每一個同學可以在快樂中學習,并且能夠學有所成。本文是從小學數學課堂出發,對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的采用提出一些建議。希望可以幫助老師和同學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加的輕松愉快。
參考文獻:
[1]楊雋超.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建設[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5).
(湖南省安化縣梅城鎮栗林學校)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760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