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做中學”科學活動的有效組織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幼兒科學活動是教師引發、支持和引導幼兒對周圍物質世界進行主動探究、幫助幼兒形成科學情感和態度,掌握科學方法,獲得有關周圍物質世界及其關系的科學經驗的活動。本文就結合平時的一些教學實踐來談談如何有效開展“做中學”科學教學活動。
關鍵詞:幼兒園 科學活動 有效組織 策略
【中圖分類號】G 6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15-0041-01
讓幼兒放開束縛,充分發揮其想象力,使之自主、積極地參與到科學實驗活動中,讓幼兒有機會親歷探索自然界奧秘的過程,使他們在觀察、提問、設想、動手實驗、表達、交流的探究活動中,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建構基礎性的科學知識,獲得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為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成長為具有良好科學素養的未來公民打下必要的基礎。
1.“做中學”探索材料的提供
?。?)盡量滿足提供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感知過的或觸摸過的材料
《綱要》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和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是探索未知的基礎,因此要在“做中學”活動中盡量滿足提供幼兒日常生活中經常碰到的、感知過的或觸摸過的材料,激發幼兒對材料的興趣和探索欲望。如在觀察影子的活動中,利用生活中常見的小鏡子制作操作材料:將化妝用的小鏡子貼上彩色即時貼,在中間刻挖出飛機、蝴蝶的輪廓,當小鏡子對準太陽光時,飛機、蝴蝶就會在墻壁上來回飛,使活動更具有游戲性。同時,還引導幼兒嘗試運用不同的方法去猜測、探索、發現,并交流不同的感受。這樣,幼兒對熟悉的材料產生了新的興趣,從而與材料產生了積極的互動。如,塑料杯、紙杯、各種材質的線、飲料瓶、塑料管、塑料玩具、橡皮、皺紋紙、海綿、棉花、鐵釘、圍棋子、回形針、積木等各種生活中常見的材料,簡便的材料有利于幼兒回家后的再探索,使“做中學”活動得以延伸。
?。?)提供豐富的、操作性強的、符合幼兒探索需要的材料
《綱要》強調:“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因此,教師要幫助幼兒置身于能產生探索行為的環境中,及時提供豐富的、操作性強的、符合幼兒探索需要的材料,支持和引發幼兒積極主動地與材料相互作用。同時,材料要根據幼兒當前的興趣和活動需要及時補充、更換,從而保持內容和材料的吸引力,促進幼兒活動的興趣不斷被激發,不斷有新問題產生,從而持久地保持幼兒對“做中學”活動的興趣和探索積極性。
2.“做中學”教育情境的創設
科學知識以高度的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為特點。幼兒思維的發展趨勢是從直覺行動思維到具體形象思維再向抽象邏輯思維的發展而過渡,也就是說通過作用于事物的動作來主動地建構初級科學概念是幼兒學習科學的一個主要特點。為此,我們首先著眼于創設寬松和諧的教育情境,吸引幼兒樂于在與環境、材料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中探索學習。因此,我們要做到:
?。?)形成探究的情境設置
教師以有趣的情境引入,孩子的注意力能很快地集中,并被教師所設置的懸念所吸引,這時候再適時提出問題讓孩子思考,或讓孩子們自己提出疑問,鼓勵孩子把自己想到的都大膽地表達出來,能使孩子感到他們能提問,能發言,有權利發表自己的見解,如,為了認識磁鐵的特性,教師設計了“誰是磁鐵的好朋友”這一主題,并以“奶奶掉了針,拿不起來,請小朋友來想辦法幫奶奶取出針”這一情境引入,引起了孩子的探究興趣和欲望。
?。?)恰到好處的啟發引導
在“做中學”科學實驗活動中,我們應注重對孩子的啟發引導?!白鲋袑W”的精神告訴我們,不能輕易對孩子說“你錯了”,“你這樣不行”等等。這樣,我們會把我們未來的小科學家摧毀在萌芽中,扼殺在搖籃里。我們應該是積極的給予鼓勵。當孩子在實驗中出差錯時,我們可以說:“你可以再試一次?!薄澳憧纯磩e人是怎么做的?!薄澳銥槭裁春蛣e人不一樣呢?”而對于孩子在科學記錄上的錯誤需做個記號,決不訂正,放手讓孩子自己在交流和討論中去發現錯誤。通過提問引導幼兒各抒已見,相互協調,最終獲取基本正確一致的認知。例如,“你剛才是怎樣玩的?有什么發現?……”等,這樣才能營造一個輕松民主的交流氛圍。
3.“做中學”新知識點的構建
在以往的活動中,老師更多的關注是:孩子觀察到了什么,是否發現了問題?這只算是淺層次的發現。在“做中學”科學教學模式中,我們則應該把孩子的研究引向一個明確的方向,鼓勵孩子在積累大量感性經驗的基礎上,引導幼兒通過分析、思考、推理等一系列過程,將感性經驗提升到孩子易懂的科學道理上,這樣才能幫助幼兒建構知識。
如,在大班科學《哪個重哪個輕》的活動中,我為幼兒投放了天平秤、平衡器等稱量工具,并為孩子提供了大量的材料,如,各種材料不同的小球、圓片,大小不同的砝碼……,孩子們自己動手進行了一一比較,并對每一次的稱量結果做了記錄。在紙片與塑料片的比較中,孩子發現:塑料片重紙片輕;在砝碼的比較中,孩子發現:大的重,小的輕;在各類小球的比較中,孩子發現:鐵球最重。孩子們嘗試借助各種材料,運用多種辦法,進行物體的輕重比較,建構了有關輕重的一些知識,拓展了幼兒的思維活動。
總之,“做中學”在幼兒教育活動中是非常重要的。在科學教育活動中,我們要引導幼兒自由、大膽地進行觀察、操作、嘗試、實驗,自由自主地探究。要尊重和關注幼兒的個性活動方式,發現和肯定幼兒的創新思維和能力,觀察分析孩子的興趣和需要,在孩子求助時給予適宜的啟發與合作。
參考文獻
[1]李盛奇.有一種愛叫放手—幼兒告狀行為分析及對策思考[J].成才,2019(02)
[2]李燕慧.淺談提高藏族幼兒繪本閱讀能力的方法[J].教育革新,2018(0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03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