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音樂活動中的“教學做”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音樂是幼兒園教學生活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對幼兒的身心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本文結合陶行知教育思想,分析了幼兒音樂活動中實踐“教學做”的方法。
  幼兒 音樂活動 “教學做”合一
  【中圖分類號】G 61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5-8877(2019)04-0052-01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認為:“最好的教育,要想它有效,須是教學做合一。教學做合一,是最有效力的法子”。他強調教的方法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要根據做的方法,在“做”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在日常生活教育中以實踐作為自己對教育家教育理論的理解。
  1.“教”是活動成功的前提
  雖說幼兒是活動的主體,但也不能忽視教師在活動中的主導地位,教師在活動中的“一言、一行、一神”都支持、引導、激勵著幼兒。恰當運用將皆大歡喜,相反則全盤皆輸。在活動中,教師的角色定位很重要,應始終處于與孩子平等的界位上,話語的親切、動作的柔和拉近了與孩子的距離,調動了孩子的情緒,如在音樂教學活動《小雨點跳舞》之導入活動時,我利用幼兒熟悉的雨點滴落的音樂,與幼兒一起在音樂聲中感受小雨點跳舞的歡快場景。在猜想“小雨點會在什么地方跳舞呢?”的交流中增強了幼兒的自信心,猶如飛機的“引擎”將幼兒的情緒調動了起來。同時也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另外,在活動中,我多次用眼神、手的撫摩、語言的表達來肯定、鼓勵孩子,激勵孩子學習的勇氣。如在問到“我這里還有許多小圖片,你們發現了什么?這個問號在說什么呢?”雖然孩子的回答是重復的,但我還是很肯定地說“你真會動腦筋?!彼查g,孩子的表情被定格在那里:即使我的回答和別人是一樣的,但老師還是表揚了我。我一定要想出與別人不一樣的答案。表情解釋想法,想法激勵行動?!缎∮挈c跳舞》這首歌曲旋律非常好聽,通過介紹彩虹唱歌以及小雨點跳舞來講述發生的一系列好玩的故事。幼兒的回答豐富多彩,唱得也不亦樂乎。
  因此,教師的一句話不僅僅是肯定、鼓勵一個幼兒,而是激勵了所有的幼兒,使孩子充分發揮自我,將他們的“自我價值”在活動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2.“學”是活動成功的關鍵
  新的教育理念提倡“主動探索型的學習”,就是說,教師在活動中只是一個引導者、支持者,將以前的“牽引式學習”扭轉成“自主學習”。但在學習過程中不僅僅是“教與學”之定位有所改變,同樣教學手段的豐富與提高也能讓幼兒學的輕松。同樣在音樂活動《捏面人》中,教師如果將人機結合的教學思想融會貫通,那么活動的教學形式就會更加的豐富。所謂“人機結合”就是說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適時、適合、適度”的有效利用多媒體電教手段開展活動。因為“人機結合”能讓幼兒在學習興趣加以提高的基礎上既而發揮幼兒在活動中的“自主”。例如音樂活動《捏面人》,在學習歌曲的過程中,從欣賞老爺爺捏面人的視頻及老爺爺的面人作品開始,一下子就引入了正題,同時激發了幼兒對老爺爺的喜愛敬佩之情,增強了幼兒的學習欲望。
  在教唱活動中教師應給孩子們創設良好的環境氛圍,寓教于樂,同時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以充分調動孩子參與唱歌活動的積極性,讓孩子感受自然美,自發的模仿和學習,甚至以游戲貫穿整個教學活動,讓孩子輕松的學唱歌曲。如,在學唱歌曲《幸福拍手歌》前,首先播放歌曲讓孩子們欣賞,很快吸引了幼兒,孩子們在表揚和鼓勵下,信心大增,一下子對歌曲有了興趣;一些平時不大表現的孩子也投入到了歌唱活動中,和大家一起“瘋”了起來。在進行唱歌教學活動時,我嘗試讓孩子們自由的拍手、拍腿,邊拍邊清唱歌曲,擁有節奏地拍打增強孩子們學唱的興趣。教師的教學動作、眼神、語氣等也是營造教學氛圍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師在在教學過程中要抓住幼兒的興趣點,要富于感染力,建立輕松自由的教學氛圍,才能讓教學活動“活”起來。
  “理論聯系實際”、“理論運用實踐”這些都是古人經過長期的研究而得出的至理名言。想必它有一定的科學性。但我也相信它在幼兒教育中也存有一定的發展空間。這種互惠互利的空間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活動的當事人:幼兒與教師。作為青年教師在給孩子上課之前一定要認真鉆研好每一節課,在今后的音樂教學活動中我會更加仔細和深入的研究教材,從而更好的實施教學活動來不斷提高自己!
  3.“做”是活動成功的正果
  陶行知有一個經典的教學論就是“小先生制”。小先生制方法的原理是“為教而學”,可以把它簡稱為“教中學”,即“教也是一種做?!薄缎‰u出殼》的活動重點是探索小雞出殼的動作,發展創造力。回想以往的教學模式:普遍是教師提出問題后,在短時間內看到孩子沒有任何反應,教師就示范動作,然后讓孩子模仿學習。但“小先生制”的運用之后的效果卻“截然相反”?;顒舆^程中,當教師提出問題“小雞怎樣才能從蛋殼里出來呢?”孩子們隨即開動腦筋,細想各種辦法。只因他們的羞于言表,“答案”只能“羞于內里”。因此,教師可改變教學模式,大膽采用“小先生制”,讓先想出辦法的幼兒到上面來表演給大家看,利用小班幼兒的“愛模仿”,讓大家跟著“小先生”隨著音樂節奏做,豐富自己的經驗。教學策略的改變,孩子們的表演欲望被激發了,個個躍躍欲試。教師機會的給予,孩子大膽的嘗試:“用爪子、用腳踢、用嘴巴啄、用屁股拱、跳一跳扭一扭……”各種孩子所謂的“奇思妙想”順利出爐了。陶行知說過:“做的最高境界就是創造?!蹦敲幢敬位顒又杏變旱摹白觥币簿褪莿撛煨缘捏w現了。
  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不僅是幼兒學習的搖籃,同樣也是教師學習的搖籃。讓我們在這同一個“搖籃”里“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葛瑜雙.“教學做合一”在幼教中的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4(2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916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