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數學課堂教學實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成為了人們關注的課題之一,尤其是小學生教育問題。為了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很多學校引入信息技術用于教學實踐中?!靶畔⒓夹g與小學數學教學深度融合”,是指在數學課程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信息方法與數學教學內容有機結合,完成學科教學任務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將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相結合可以深化小學數學教學改革,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率和打造美好數學課堂教學?;诖?,本文以小學數學為例,探究網絡背景下如何打造美好數學教學課堂。
關鍵詞:信息技術 小學數學 美好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13-0076-02
“十三五”期間,全面提升教育質量、在更高層次上促進教育公平、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進程等重要任務對教育信息化提出了更高要求,也為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在這個數字化大環境下,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是教師、網絡服務的對象;在這個環境中,學生可以自主的選擇學習的內容,獲得個人成長;可以讓知識可查可溯,直接解決問題;可以讓課堂與網絡融合,實現從“一對多”到“一對一”的個性化教學,減輕教師負擔,打造美好數學課堂。
1.“美好數學課堂教學模式”下的個性化學習,實現教育資源公平
“先學后教,以練導學,以學定教”是“美好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實施的核心理念?!皩W生學什么,教師教什么”歸根到底就是學生根據教師制定好的每個章節內容的預學目標去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個性化學習,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的實際情況制定有效的“因材施教”的方案進行指導。現代信息技術能夠為這教學模式提供環境和教學資源,從而滿足了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開拓學生創新思維,真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學習《圓》這一單元內容時,筆者決定把課堂暫時搬到了學校計算機室,在制定好的預學目標下借助計算機平臺結合預設的美好預學知識卡開展教學活動。學生在筆者的指導下進入了本課的學習,由于平臺中數學知識點和教材中的知識點一一對應,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學習情況,智能的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學習。學生根據媒體提供的形式多樣圖形、圖像、動畫和微視頻等資源,結合美好預學知識卡經歷了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了圓的面積計算知識。由于學生的個性差異導致知識接受的程度不同,部分學生學習中有一定
的難度,就得重復某些認知過程直到弄懂為止。媒體平臺就能為這類學生提供機會 ,以便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圓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導是本課學習的重難點,部分學生一時難以理解透切,則可以通過教師后續“導學”和學生自主操控計算機反復學習、探究相關的內容直到弄清楚、學明白為止。此過程中,學生們通過媒體平臺學習和掌握了數學知識,自主學習性得到很大的提高,個性化需求得到滿足,體會到了數學轉化思想,數學素養和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利用媒體平臺開展教學,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滿足個性化學習需求,獲得不同層次的成長,實現了教育資源的公平,能更好地打造“以學定教”的美好數學教學課堂。
2.“先學后教”合作式學習,體現學生主體地位
為全面提高小學生數學素養,全國各地的教育工作者們積極探索有效的教學策略。而小組合作的教學方式不失為一種有效的課堂教學手段。小組合作學習更有利于學生主體思維的發揮?!懊篮脭祵W課堂教學模式”中的“交流與展示”環節是學生合作式學習的更好體現。筆者在教學中把教學活動融入觀察網絡信息技術應用之中。讓學生在信息技術應用之中進行合作學習。
如,學習《位置與方向(一))》這一內容時,學生們已經通過網絡技術進行了課前預習工作,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可以跟上教學進度。為了讓學生們熟練地掌握東、西、南、北、東北、東南、西北、西南這八個方位,筆者利用網絡技術設置相應的課件放到媒體平臺讓學生分組合作學習。教師做出明確的要求:①每個文字、每幅圖都要看,盡量讀懂文字,讀懂圖形。②所有問題都要思考,看能不能自己解決這些問題。③劃出你認為重要的、關鍵的詞、句。④看不懂的打上問號。⑤組內交流,達成結論
課件一:站在校園正中央觀察周圍的事物,操場、圖書館、食堂分別位于你的什么方向?
課件二:詳細描述圖片中小明家周圍的事物。
課件三:用方位名詞描述你家位于學校的位置。
小組成員之間學習能力有高有低,可以在合作探究和合作學習中發揮各自的個性優勢,完成共同學習任務;當同學們遇到瓶頸,可以在他人的幫助下,獲得啟發和進步。當然,因為學生們的知識水平有限,解決不了問題時,筆者利用網絡技術設置了“后教”的動畫預案給予“親臨其境”的“幫助”,讓學生順利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在教學活動結束后,筆者根據學生們在課堂上的表現情況,利用網絡技術提供形式多樣的課后練習作業,供學生自主選擇,鞏固課上學到的新知識。
網絡背景下的合作式學習形式利用網絡技術,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營造一種輕松、熱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們在合作中學到知識、交流情感、提高學習效率,因此,受到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肯定。教師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應該多采用合作式教學方式,打造美好課堂教學環境,以期提高小學生數學學習成績。
3.“以練導學”發現式學習,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根據筆者多年教學實踐經驗發現,小學生學習新知識時具有自己的特點,即小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較弱,他們對抽象概念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總是需要借助已有知識和經驗漸進式去掌握新知。因此,教師在教授數學知識時要深入研究教材,聯系學生生活的實際,及時做好教材的背景材料充實和知識結構上的變通,改變內容的呈現方式,將教材內容變成適合學生探索、便于學生操作的學習素材,以利于學生在已有知識練習中循入新知識的探討學習中。
如,學習《三位數乘兩位數》這一課內容時,學生們對114x33這樣數值較大的數學計算公式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因此,筆者決定讓學生在復習舊有知識的基礎上,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學到新的知識點。于是,筆者設置多媒體圖片引導學生獲取信息,根據信息提出問題,選擇其中一個問題引導解決:“果園有33蘋果樹,每棵收蘋果114千克,一共收蘋果多少千克?”對于三位數乘兩位數學生無從算起,筆者設置新舊知識相聯系的美好知識卡引導學生學習探究:
鼓勵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通過新舊知識的聯系,由淺入深,一步一步引導,最終發現了規律,掌握了正確的計算方法。整個課堂當中,教師廵視引導,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學生已經懂的,做出肯定,不懂的重點指導學生去交流突破,讓學生去體驗,交流體驗都不會的,教師再點撥。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應用多媒體技術,提高課堂實效,培養了學生們的創新能力,提升了學生的數學素養。
現代信息技術憑借其高效、便捷、內容海量等特點被廣泛應用于各個階段教學工作中,尤其是小學階段。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學習的欲望;有利于化抽象為形象,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有利于豐富課堂教學組織形式,提升學生數學學習能力,最終提高小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打造美好數學課堂,促進學生全面成長。
參考文獻
[1]林清亮.淺析網絡學習空間的小學數學智慧課堂教學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7(17)
[2]鄧曼莉.網絡學習空間基礎下小學數學智慧課堂的教學策略分析[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6(12)
[3]敖麗麗.微課多樣化教學形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2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07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