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激情的提高措施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想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必須要將學生的閱讀興趣充分激發出來。在對學生閱讀興趣激發的時候,可以通過多媒體創設良好的交流平臺與閱讀氛圍,并且要將課內外的閱讀文章有效的結合起來,充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本文詳細分析了提高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激情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小學 語文課堂 閱讀激情 提高措施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12-0088-01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就是閱讀教學,同時也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要求小學生具有較強的閱讀能力,并且在不斷積累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語感。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加強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但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前提是要將學生的閱讀興趣充分激發出來,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閱讀教學中,從而進一步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
1.利用信息技術對交流平臺與閱讀氛圍進行創設和營造
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對閱讀情境進行有效創設。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在學習中必須要具有較強的興趣,這樣才能更好的投入到學習中,積極主動的進行思考。教學情境可以將學生的興趣源泉充分激發出來,通過多媒體將教學內容導入,通過視頻或圖畫,以情激趣,將學生的好奇心充分激發出來,從而使學生產生更多的求知欲與學習動力。讓學生在寬松和諧又產生憤排之情和閱讀急切感的教學氛圍中主動學習、自主探究,正是閱讀教學中發揮學生主體性作用的體現。在傳統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難以得到充分的體現,而在信息化的閱讀教學中可以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體現出來。傳統的閱讀教學中所使用的教材主要為文字教材、錄音錄像教材,這些教材的結構基本上都是線性的,這樣對學生的想象力、思考能力以及發散性思維有較多限制,而網絡閱讀資料以及多媒體資料結構是屬于網狀的,可以將學生的個性思維、發散性思維充分激發出來,使學生快速獲取知識。一是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故事大王比賽,小學生對神話和童話故事具有較強的興趣,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最喜歡的一個活動就是講故事,因此,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開展講故事大賽。在某次比賽中,學生在對《貓和老鼠做朋友》進行閱讀的時候,學生自己布置場景、制作道具,然后通過多媒體播放音頻,從而使學生更加生動的完成故事講解。二是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在網絡上寫下讀書心得,與其他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大多數學生在閱讀的時候都不愿意寫,因為他們沒有讀者,感受不到其他學生對自己的認同感,但是網絡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更好的載體,教師引導學生寫下來然后再讓學生進行閱讀,并發表自己的看法,這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自我認同感與閱讀能力。
2.引導學生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
語文教師在教學的時候不僅僅是將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感受作者的情感,讓學生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在文章閱讀中,情感傳遞時而細微時而強烈,既可以慢慢滲入人心,也可以直接震撼心靈,但是不管是哪種方式的傳遞,情感必須要強烈且真誠。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通過情感對學生的琴弦進行撥動,使其內心發出最真摯的情感。例如教師在完成《雷鋒叔叔,你在哪里》的講解以后,通過分析和討論“為什么雷鋒叔叔要對一位陌生的老大娘付出這么多?”“雷鋒與這個孩子素不相識,他為什么在這么艱苦的環境下還要幫助孩子找到家人?雷鋒當時是怎么想的?”等問題以后,學生還沉浸在雷鋒熱心助人的情感中,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再列舉一些助人為樂的事件,讓學生更好的感受助人的樂趣。通過這種情感共鳴,在最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使學生更好的進行閱讀。
3.將課內外閱讀有效的結合起來
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僅僅要對教材課文進行閱讀,還要適當的結合課外閱讀。課外與課內閱讀的有效結合,不僅可以使學生更加牢固的掌握教材知識,學生的閱讀能力也得到進一步鍛煉和提高,還可以給教師的教學提供幫助,使教學效率與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另外,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樹立大語文觀,積極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語文,觀察并感知語文,從課內閱讀逐漸延伸到課外閱讀。
4.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教師要積極的應用信息技術,創設良好的閱讀氛圍,讓學生更好的進行閱讀,另外,教師還要積極引導學生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從而更好的投入到閱讀中。
參考文獻
[1]汪靜東.點燃閱讀激情,煥發語文課堂異彩——淺談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J].課外語文,2015(12):137-137
[2]王雪梅.點燃激情高效教學 ——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J].新課程·中旬,2017(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19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