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改下語文教學的新模式探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現今教育問題上,課改勢在必行,那么新理論指導下,教師也必須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本文就課改下教師該如何改變教學模式提出了語文學科教學方式的改變,并且從建立學習小組、閱讀教學新模式、寫作教學新模式三方面作了具體的闡述。
【關鍵詞】課改;學習小組;閱讀寫作
新課改一直是我國教育的關注重點。而教育界如何通過各種方法,使得21世紀的學生成為綜合型人才,學生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的發展一直是我國新課改永不停止的追求。課改,對我們老師來說就是要改變傳統課堂教學模式,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以學生為中心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打造生命活力與課堂效率和諧共振的高效課堂。在這種理念的引領下,我們教師就應該迫切地去摒棄之前不合時宜的應試教育的方法。鑒于以上情況,筆者將用自己的教學經驗來分析課改下語文教學的新模式。
一、建立學習小組
改變傳統的學習方式建立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是新世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而建立學習小組提高學生合作能力的學習方式則是最能體現課改精神的方式之一。因此無論是哪一學科,想要貫徹新課改精神,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在班級上組建小組。合作學習小組通常由6—8名學生組成,在構成上要求各小組成員的性別、學習成績、智力水平、性格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有著合理的差異,使得每個小組成為全班的縮影。這是一般的小組構建方式,但是我認為這個小組的構建要根據實際情況才能發揮最大的效果。我所任教的班級,語文成績中下,兩極分化十分嚴重,所以在人數上,筆者是以2個人為一小組,以優輔差,共同進步。例如,班上語文成績最差的一名學生和成績最好的學生為一組。在學習的過程中,組長全權代表老師,從檢查背誦到根據成績差的同學的薄弱環節自主出題。檢查成果的方式就是比較每次的考試成績,有進步就會有相對的獎勵,沒有達到目標,差多少分就從組長的分數里扣。這種相輔相成達到雙贏的學習和管理方式,把學習的主動權交回給學生了,極大地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還不斷提高了班里的語文成績。建立學習小組是新課改下所有學科教學模式改變的第一步。
二、閱讀教學的新模式
通過閱讀,可以使學生認識真善美、認識社會、認識歷史、認識人生、認識自己;通過閱讀,可以幫助學生達到識字與寫字的目的;通過閱讀,可以培養學生的言語功能。閱讀的功能如此大,那么語文老師在閱讀的教學中就需要使用恰當的方法。根據新課改以學生為中心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筆者認為閱讀教學的新模式有以下幾點。
1.運用對話互動
對話理論和互動觀念的出現使閱讀教學模式的創新成為了可能?!皩υ挕边@種對話不是只有作者向讀者的傳遞某種精神思想,而是讀者在閱讀后也會有某種反饋。也就是說,他也可以對作品作出自己獨特的見解。因此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文本多重的對話。作為語文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要抓住閱讀多重對話的特點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為學生營造氛圍,不代替學生自己的閱讀。舉個例子,筆者在指導學生閱讀《丑娘》這篇文章的時候,文中的娘為了兒子能夠順利讀完大學,貧窮的她無計可施,只能去賣血。就這樣她靠賣血供出了一名優秀的大學生,不過文中的娘在兒子畢業了該享受的時候得肝癌去世。我們都知道這篇文章就是要渲染一種偉大的母愛。當我要求學生發表自己感受時,有多名學生提出文中這位娘的做法會害了很多人,因為她因肝癌去世,那她的血是含有病毒的......這個案例說明了閱讀是學生自己的事,不能以教師的講授代替學生的感受。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個體作為閱讀主體與文本主體對的對話為中心。
2.重視質疑激思
《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彼栽陂喿x教學中,要靠激活思維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同時,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發展。而激活學生思維的最好辦法就是質疑,這就需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了。閱讀教學過程要激發學生質疑關鍵要調動和保護學生提問的積極性,要給學生提問創造必要的條件,要引導學生在無疑處求疑,挑起矛盾質疑,抓住分歧質疑,通過討論解疑。這樣的上課方式和氛圍,處處充滿了活力,處處充滿了民主自由的課堂氣氛,這種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方式打破了傳統的灌注式教學模式,激發了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學習的積極性。
3.立足學生經驗創設閱讀情境
在讀大學的時候,學過《西方文論》這門課程,其中“期待視野”這個概念我十分的深刻,它的含義就是說每個人對于任何一件事,他們都有自己先前的經驗和看法。我們作為老師就要利用學生已有的“期待視野”來進行閱讀教學。在學生之前就存在的生活經驗中努力幫助學生把生活的期待視野和文章之間建立一種身臨其境的內在關系,這樣的教學才會使得學生爆發出更大的探究動力。如《永遠的歌聲》一文的教學,考慮到學生對于身邊老師的感受和了解比較多,同時也有自己喜愛某位老師的感受??梢栽O置“你最喜歡的一位老師是誰?”“你曾經為你的恩師做過什么深刻的事情?”這些問題都是立足于學生已有的經驗而提出的問題,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結合閱讀模擬情景進行語言實踐
把閱讀教學活動置于學生熟悉的生活環境,無形中就淡化了學生的學習意識、強化了主體意識,從而能激發學生閱讀的強烈愿望。例如,根據課文描寫的內容和學生的具體生活,構建一種相同的或者相似的經歷,然后將枯燥無味的文字演繹成趣味的現實生活,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會不自覺地提高了。在學習《奴隸英雄》時,在了解劇中大意后,分小組將劇中的內容演繹出來,如此一來,學生的想象力、語言訓練能力都得到了訓練,甚至表演才華也得到了施展。學生的自信心和綜合能力肯定就會提高了。教無定法!我們只需根據實際情況挑選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即可。
三、寫作教學的新模式
課改以來涌現了很多成功的經驗,推出了很多研究成果。但是我發現很多內容都是在于研究閱讀教學方面,是不是說寫作沒有閱讀更加重要呢?事實寫作教學的重要性不亞于閱讀教學。而在新課標中提出對小學生作文的要求并不是很高,但是寫作它是一個人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它需要學生有較強的觀察能力,還需要一些生活閱歷,有一定的語言基礎,還要有比較敏銳的思維和語言組織能力。所以絕大部分的學生怕寫作文,老師怕教作文。正因此,作為語文教師更應深入研究課改下寫作教學的一些新模式。我認為有以下一些: 1.教會學生以讀促寫
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在語文教學中,閱讀就是寫作的基礎,所以我們作為老師應該要研究各種教學方式來帶動學生通過閱讀來促進寫作。通過大量的的閱讀,學生們才可以獲得豐富的生活積淀、多種的人格陶冶和精神塑造,才能為學生們培養一定的寫作動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引導學生從課本拓展到課外閱讀,老師自身也要積極閱讀,繼而推薦適合的書籍讓學生去閱讀。就我自己而言,要求學生一個星期看完一本書,然后再寫一篇讀書筆記,滿一個月評選出班級“閱讀之星”,其目的就是教會學生以讀促寫。學生腦袋裝滿了知識還怕寫不出一篇文章嗎?
2.教會學生做人促文
寫作是學生認知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外化,是運用所學知識整理思想的過程。所以要寫好作文,先要做好人,那么在教學的過程中,我會注重人文的教育,要使學生認識到,寫作是讓學生張揚思想個性,情感的個性,體驗的個性。教師要充分調動起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把寫作與學生的生活相結合,這樣使寫作不僅成為學生真實生活的反映,而且是更是對真實生活的一種思考,體現作文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精神。例如,作文題目《我敬佩的一個人》,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先是讓學生去學習令自己敬佩的一個人身上的品質,教會學生把這種可貴的品質引導到自身來,做到以做人促作文,為做人而作文。
3.教會學生感受生活豐富作文
作文內容空洞,言之無物,這是學生寫作的通病之一。由于學生生活的范圍基本上在學校和家庭之間,所以導致學生知識積累缺乏,生活經驗缺乏,沒有積累應有的寫作素材,這樣的不足嚴重制約學生寫作能力提高。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寫作是作者與他人、與社會、與自然的對話。因此,要教會學生能寫文章,會寫文章,寫好文章,教師就必須要帶動學生親近大自然,認真觀察身邊的人和事,多思考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如此一來,學生就會有話可說,有事可寫,寫作水平還能不提高嗎?所以在寫作的過程中,我注重培養學生對生活的體驗。例如,《我學會了做家務》,先是讓布置學生回家觀察媽媽做家務,然后自己再嘗試去幫忙做家務?;蛘摺兑淮坞y忘的旅行》教學過程中,老師沒有機會帶領學生出去旅游,那么只有通過家長的協助來完成。畢竟,如果沒有出去旅行,學生怎么能寫出優秀之作呢?
教學過程永遠都是一個充滿著動態意識的過程,所以作為老師要根據學生的動態規律去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在課改的引領下,我們老師更是要去研究一些能夠充分體現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新型教學方法。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44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