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下小學語文教學設計探究及反思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小學語文相對于其他學科而言,其教學設計屬于技術課程。為此,小學語文課程設計是小學語文老師最基本的要求之一,不管是重建課程教育資源、創新教學方法、構造邊際課程集群、還是從外部研究序次關系,均為課程研究中十分重要的部分。為此,本文對教改下的語文教學設計進行研究,以期教育同仁能夠有所借鑒。
【關鍵詞】課程設計;小學語文;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2-0116-01
教學的主陣地就是課堂,如何能夠在有效的時間內保證教學效果的有效性,就必須在課堂的教學內容上下功夫,通過教師的引領及學生的主觀上的思維過程,實現單位時間內高品質的完成教學目標及任務,以此促進學生最大化發展。
一、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的意義
新課改以來,取得了相應的成效,在小學教學過程中吸收了現代教學理念及方法,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依舊存在著教師作為主體的情況,在課堂教學中并未發揮出學生主體作用,學生的學習品質也并未有效提升。課本依舊作為語文教學的根本,語文教學的模式及方式看似比其他學科更為多元化,但是往往存在為了多樣化而多樣化的情況,并未達到新教改的相應要求。
在語文教學設計之中,必須依舊學生的認知規律及發展特性加之先進的教育理念,體現出語文是作為工具性及人文性的高度統一[1]。教學設計將教學大綱作為根本,明確總體目標及階段目標,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法,要想達到有效的教學目標教師就要費心進行設計。在課堂教學上體現出學生主體地位,發揮其主動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同時培養學生人文底蘊、科學精神的養成,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教學設計的方法
1.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激發。
活潑好動是小學生的一大特性,是其年齡較低所決定的,在教學內容設計上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這一特性,為達到教學效果,應避免強行的灌輸相應意識給學生,而是要提升課堂是趣味性,通過趣味性進而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例如,《烏鴉喝水》的教學過程中,要考慮到一年級學生的特性,可以用猜謎語的方式引出烏鴉,來提起學生的興趣及積極性,進而通過多媒體展示烏鴉的形態,讓學生知道烏鴉嘴的形狀,讓學生進行討論,在討論過后教師進行總結道:“烏鴉外形不漂亮,但是烏鴉卻非常聰明,大家知道為什么嗎?”以此讓學生好奇,進而引出“烏鴉喝水”,并將重點放在“喝”上,在不同的方式及情景導入之中,從多個角度來刺激低齡學生的感官,激發其好奇心,打破直接講授書本內容的單一感,從而達到提升教學效果的目標。
2.教學情景的創設。
若語文教師僅僅是對語文課本上的知識進行講解,會導致教學效果下降,其原因是因為小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故此,教師要著重利用情境創設,通過教師引導讓學生發現問題,再對問題進行解決,養成良好的探究學習的習慣,也是為全面發展打下基礎。例如,《秋天的雨》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對各自印象中的秋天進行描述,再通過動態視頻,加以課文朗讀的音頻,為學生營造出秋雨的意境,將學生置身于秋雨之中,再讓學生說出自己不同的感受。接下來,讓學生大聲朗讀第二自然段,著重突出對顏色進行描寫的句子,對顏色對應的事物進行總結。在適宜的情境之中,可以使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并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及求知欲,加之教師的正確引導,從而養成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品質。
3.教學活動的開展。
新課改要求教師教學過程中必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利用多種教學模式及方法對學生的學習潛能進行開發,在學生有效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之上著重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培養[2]。教學模式的不斷創新之中,必須對教學活動進行設計,能夠讓學生學習到新知識的同時思想上是愉悅的,進而對更多的知識進行探究。例如:《匆匆》一課的教學之中,教師可以大膽嘗試“合作學習”的模式。將班級的學生進行若干小組的分配,活動由兩個部分組成:一部分是資料搜集。主要內容是利用課外時間對跟“時間”相關的名人名言、散文,朱自清其他作品,例如《背影》、《荷塘月色》等進行搜集,形成小組匯總,課堂中再組對組的進行交流及互換;另外一部分則是小組閱讀,學生以小組作為單位對課文進行閱讀,對于印象深刻的句子或是覺得感慨的句子加以記錄,同時記錄自己的想法,若是存在不解可以小組匯總問題,當然整個討論時間15-20分鐘為宜。討論完成后,各小組直接進行問題交流及解決,突出學生自主能力的同時牢牢掌握課文中的知識點。
4.注重“教學反思”。
教學是遺憾的藝術,因為教無定法,為此我們每完成一節課的教學之后都應對課程設計及教學效果進行剖析,分析課程預設中各環節與實際授課中存在的偏差,學生的狀態,例如積極性、探究成果等,找出相應的規律,發現學生這一課堂主體中存在的問題,針對其他明顯特性進行相應的調整,在不斷的反思中不斷的成長。
結語
綜上所述,全面發展的教育背景之下,語文教師在課堂設計上要進行不斷的創新及嘗試并加之方思,充分利用好課堂導入、情景創設及課堂活動等多種方式,并將這些教學模式充分的落實到實處,以此來提升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品質,成為學生全面發展的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李作祥.新課改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設計實踐與反思[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6(25)46-47.
[2]奚佳佳.小學語文教學設計文本分析[J].科教文匯,2015(02)127-12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14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