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作業設計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質量不僅決定升學成績,影響中學成績。而且隨著年級增加,課程種類增加,內容增多,難度增大,語文、數學等課程作業較多,英語課要求聽說讀寫背,主課之間擠占時間問題突出,影響整體成績。解決辦法是教學、作業等環節都要高效,在作業設計上遵循六大原則,注意作業設計的針對性、系統性、分層性、實踐性、能效性等特性,在教學上引入微課等多媒體教學法,教、育、學、練結合,進而抓住小學高年級能力形成期,發揮學生潛能,提高自學能力,實現“教是為了不教”的素質教育目標。
  【關鍵詞】小學 高年級 語文 教學 作業設計 原則
  【課題項目】課題類別:陜西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課題,課題名稱:基于學生核心素養提升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研究,課題編號:SGH18B429。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5-0062-01
  語文既是交流的工具,又是各門課程的基礎,也是生活工作的條件。而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質量不僅決定升學成績,而且關乎中學語文成績。這期間,隨著課程種類增加,內容增多,難度增大,特別是語文教習任務重,要求擴大字詞量、學會組詞造句、掌握修辭手法、運用閱讀方法、培養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能力及強化作文訓練等,英語課要求聽說讀寫背等,語文、數學、英語等主課之間擠占時間問題突出,形成作業量大、學習被動、興趣衰減、成績滑坡等結局。解決辦法就是教學、作業等環節都要高效。那么作業設計應遵循的原則是什么?
  1.因材施教的原則 結合生理、心理、思維等方面的特點,分類管理,發揮優等生、特長生的示范帶動作用,關注女生、差生,留意問題學生,既要注意班級間、學生間的橫向比較,又要注意班級、學生自身的縱向比較,多表揚,多鼓勵、多疏導。在作業標準、作業量等要求上體現層次性,不同學生不同要求。
  1.1生理特點。過渡性、矛盾性。由兒童期進入青春期,部分女生進入青春期,不適應。
  1.2心理特點。過渡性、矛盾性?!靶睦黼x乳”等問題困擾著學生。
  1.2.1情緒情感。小學高年級期間情緒穩定增長,自我調節能力不足,但隨著年級增長,調節能力增強,情緒逐漸穩定。社會感、集體感、友誼感、責任感、義務感 、理智感等情感形成。自我意識特別是獨立意識凸顯,進而求知欲、好奇心、學習熱情等需求增長,但興趣廣泛往往導致精力分散,落差又引發差生情緒低落。
  1.2.2人際關系。獨立性與幼稚性的矛盾突出,固執己見。學生間,交朋結友,團體意識濃,這種友誼有穩定性、排他性、獨占性。異性間有朦朧好感,但又不清晰,有時出現異性間排斥和攻擊等現象。親子間,抗拒父母過多的“看管”,代溝加大。師生間,教師威望下降,對教師的說教、訓練等語言行為都不感興趣,甚至有抵觸情緒。
  1.3思維特點。
  1.3.1過渡性。小學生認知由具體形象思維(直觀、感性)向抽象邏輯思維(詞語、理性)過渡。這時學生已有思維能力,如思維目的明確,思維過程完整,思維品質差異化等。記憶材料增加了。有意識記占主導。機械識記比例減少,意義識記比例加大,由以具體形象材料記憶為主轉變成以詞等抽象材料記憶為主。
  1.3.2 不平衡性。不能過早地去開發某一個感官,這樣將會導致知覺不全面,不充分,不協調。在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發展的過程中,存在著發展的不平衡性,學生在不同思維對象或不同學科或不同教材的認知上,思維發展趨勢差異顯著。
  2.循序漸進的原則 依據班級語文成績制定教學計劃,開展教學?;A差的班級要教學進度適中,拓展適度,突出重點,難易結合,精講巧講,作業適量。
  3.教、學結合的原則 課前課中課后結合的原則。教學實踐表明,隨著語文字詞量的擴大、閱讀寫作能力的提高、生理心理思維的發展等,學生自學能力提高,為安排課前作業奠定了基礎。課前作業,不僅使學生了解課文,帶著問題聽課,提高聽課效果,而且又強化了學生自學能力。課堂作業能加強對重、難點知識的理解。課后作業起到鞏固課堂教學效果、拓展應用課堂知識等作用。
  4.教學環節結合的原則 課文、單元、其中、期末結合的原則。講好課文,配套課文作業(課前、課堂、課后作業)。注意同單元課文異同的總結,講解相關知識,配套單元作業?!捌渲小币訌娚习雽W期知識的回憶總結,配套半學期綜合性作業?!捌谀币訌姳緦W期知識的回憶總結,配套學期綜合性作業。
  5.時段、內外雙結合的原則 平時、節假日結合的原則,課內、課外結合的原則。課內學知識方法,課外重拓展應用。課內課外的力度隨時段的不同而調整。平時以課內為主,輔之以課外。節假日基礎好的班或學生,以課外為主,輔之以課內;基礎差的班或學生課內課外并重。節假日鼓勵學生走進自然、深入社會,積極開展辦手抄報、閱讀寫作等創作活動。教師根據以上特點及教學進度安排實踐性作業和個性化作業,開拓學生視野。
  6.家校結合的原則 家(家長、學生)、校(領導、教師、學生)結合的原則。要求領導有方,教師善教,學生能學,家長會管。使教師、學生從作業中解脫出來,保證教師備課時間,保證學生學休時間。學校領導首先要營造美麗校園環境,鼓勵學生社團開展活動,在元旦、六一等節日舉辦大型活動,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愛黨愛國愛集體,向善向上向學。其次班級學生數量適中。教師首先要鼓勵學生參與活動并給予指導。其次要認真備課,吃透教材,改進教學。最后,按教師批改能力、學生完成質量等安排作業,“精講精煉精改”與“巧講巧煉巧改”結合;學校作業、家庭作業結合,不要讓家長批改家庭作業。家長要給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條件,督促學生完成作業。教師、家長配合,及時發現學生心理、生理等方面的問題,培養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總之,高年級語文作業設計上要遵循以上原則,注意作業設計的針對性[1]、系統性、分層性、實踐性[2]、能效性等特性,高年級語文教學上要引入高效微課教學法,教、育結合,教、學結合,學、練結合,進而抓住小學高年級能力形成期,發揮學生潛能,提高自學能力,實現“教是為了不教”的素質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武錦華等. 農村小學高年級語文個性化作業設計研究 [J].文理導航(下旬),2015(01):56-57.
  [2]盧梅芳等. 小學高年級語文實踐性作業設計策略[J].福建教育學報,2016(08):22-2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696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