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初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關鍵詞】 小學語文;作業設計;趣味性;自主性;層次性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0—0097—01
一、作業設計要體現趣味性
一直以來,作業的功能被定位在“鞏固知識”和“強化技能”上,直接導致作業陷入了機械重復、單調封閉的誤區。教師布置作業時總是貪多求全,生怕有遺漏,認為學生做得越多,就會記得越牢,將來學生的能力也越高。事實上,能力的高低與機械的記憶書寫沒有多大關系,小學語文要培養的是學生聽說讀寫多方面的能力,那種機械的書寫作業已達不到素質教育的新要求。一些學生經常完不成作業,其實是那些單調的書寫作業讓他們對作業喪失了興趣。為了改變這種局面,筆者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要求的特點,把作業設計得形式多樣,爭取讓作業內容豐富而又不失創造性,讓學生通過做作業全面訓練聽說讀寫的能力。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以及認知水平,可以設計出不同類型的作業,比如畫一畫、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說一說等實踐性較強的作業。
二、作業設計要體現自主性
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特長和興趣指向。所以,教師在開放性作業的設計中,有意識地設計多樣化的作業類型,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情況選擇適合的作業,這樣既能使學生帶著愉悅的情感體驗完成作業,又能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有效發展。
例如。我在教學《秋天》一課后,在班上宣布:“今天的作業,我們可以自己選擇完成,選擇的范圍如下:①愛讀書的你,閱讀一篇描寫秋天的文章。②愛郊游的你,去尋找秋天的腳步。③愛誦讀的你,朗誦一篇描繪秋天的美文給父母聽。④愛繪畫的你,用手中的畫筆去描繪這豐收的季節。⑤愛文學的你,摘錄歷代文人描寫秋天的詩詞。⑥愛習作的你,用優美的語言去描繪這美麗的秋色?!痹谶@個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有體驗成功的機會,既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積極思考探索,又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學生交上來的作業,也充分顯示了他們的才華。
三、作業設計要體現層次性
1. 作業量的分層。對作業量增減的依據是不同學生的發展水平和對其發展的要求。內容簡單、容易掌握的就少布置或不布置,切忌布置重復性強的機械性作業,這會極大地挫傷學生寫作業的興趣。對于學習能力強、態度認真、知識掌握較快的學生可以不留作業,給這些學生減負,讓學有余力的學生發展其他愛好,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自由發展。對于學習能力弱、態度不認真、知識掌握不牢的學生,可適當增加作業量。這樣,所有學生都可以得到充分的發展。
2. 作業難度的分層。作業的難度應略高于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遵循由易到難、層層遞進的原則,給學生一個可以選擇的范圍。能力強的可選做較難的,能力稍微弱些的可以選擇簡單的。由于小學生的好勝心較強,有些學生會知難而進,還有一些學生會在已有的知識水平上跳一跳,嘗試“摘樹上的果實”。這要求教師要充分了解每個學生,根據不同類別學生的最近發展現狀來設計作業,作業要有層次、有梯度、難易分層。如對于讀書筆記這類作業,低年級應以摘抄為主,中年級要以概述為主,高年級以談感受為主。因為學生之間存在著個體差異,所以學習相同的知識會取得不同的效果。如果設計作業不考慮學生的差異性,結果往往是能力強的學生“吃不飽”,而能力弱的學生“吃不了”,語文能力的發展都會受到限制。我在作業的設計中,摒棄了過去那種強制、命令式的作業布置方式,照顧到學生之間的差異,設計多梯級作業,充分給學生留出自主選擇的空間,讓優秀學生的求知欲望得到滿足,讓學習能力弱的學生能接受,充分發揮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
新課標明確指出,在教學中要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吧钐幪幗哉Z文”,開放性的語文教學,要求教師善于設計開放性的作業,尋找、挖掘、創造可供學生實踐的環境。引導學生與生活為伴、與自然為友、與社會對話,使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感悟生活、積累語言,培養能力,融入社會。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592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