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高校輔導員職業倦怠的調查與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高校輔導員在職業崗位上工作表現、政治素養和道德品行,會影響學生,對德育工作的開展和人才培養質量會產生深遠的影響。本文運用問卷調查、走訪調查和比較分析法,對高校輔導員的職業倦怠的概念特點和現實狀況進行調查研究。從學校事業發展、學生的成長成才、輔導員發展以及高等教育事業等方面,闡述了輔導員職業倦怠的影響,并從社會、制度、家庭和個人因素等方面分析了高校輔導員職業倦怠的成因,結合當前實際,從社會高度重視輔導員工作、學校出臺措施支持輔導員工作,順應高等教育事業發展,從加強高校輔導員職業化、專業化、專家化等方面,提出改善職業倦怠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高校教育;輔導員;職業倦??;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9)03C-0025-03
  一、高校輔導員職業倦怠的概念和特點
 ?。ㄒ唬┞殬I倦怠的概念
  職業倦怠是指職業人群在進行職業活動中,從事服務行業的人們由于經歷長時間的工作,承擔過多的工作量和過高的工作強度,心理上、生理上產生了疲憊狀態。
  職業倦怠是指,個體在工作環境中,無法及時地排解工作壓力,無法化解工作中面臨的困難和挫折,導致身心俱疲的狀態。高校輔導員職業倦怠是學生工作者在超強度的工作壓力下, 因無法有效緩解超負荷工作壓力,未能處理和解決面臨的困難和問題,進而產生情緒和行為不佳和疲憊的狀態。
  (二)職業倦怠的特點
  高校輔導員承擔著大量的事務性工作,面臨著超強的工作壓力, 內心壓力大,呈現出來的職業倦怠,有以下兩大特點:
  一是行為失范。高校輔導員出現職業倦怠,會引發內心的不平和震動,容易造成心理失衡,產生社會發展、價值觀以及生活姿態的變化,導致在工作過程中一旦出現不順心之處,工作中產生不適感,容易導致心理失衡,失去工作重心和積極性,長期被挫敗后,失去信心。
  二是情緒失控。高校輔導員在學生管理活動中,由于工作中出現難題、工作時間無序、工作強度太大,造成情緒上壓力過大,處理意識失控,直接造成工作混亂,導致對工作產生較強的抵觸情緒,造成生活悲觀、活力不足,對待他人比較冷漠,對待工作積極性不足。
  二、高校輔導員職業倦怠的情況調查
 ?。ㄒ唬┱{查對象
  本文通過對沈陽市部分高校中從事一線工作的輔導員進行問卷調研和走訪調查,詳細了解職業倦怠的情況,全面了解職業倦怠的形成原因,提出了改善職業倦怠的對策建議。
  基于研究的需要,參照職業倦怠理論,制作高校輔導員職業倦怠調查問卷1000余份,收回有效問卷998份,符合調查問卷統計要求。統計數據如下:在被調查輔導員群體中:男性占65.38%,女性占34.62%;28 歲以下占29.33%, 28~35 歲占 51.08%,35 歲以上占 19.59%;本科學歷占 13.03%,碩士學歷占 86.97%。
 ?。ǘ┱{查方法
  通過問卷調查法、走訪調查法,收集職業倦怠情況數據,對沈陽市部分高校一些輔導員存在的職業倦怠現象進行剖析,總結職業倦怠的特點、表現,全面分析造成職業倦怠的原因,歸納職業倦怠的趨勢和因素,提出破解職業倦怠的可行性意見和建議。
  (三)調查結論
  1.高校輔導員職業倦怠的表現。
  通過問卷調查、走訪調查,可以發現沈陽市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倦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職業認同感不強。調查中可以發現,高校輔導員長期從事事務性工作,職業認同感不高,96.4%的被調查者認為高校教師是待遇相對豐厚且較為穩定的職業,但卻有34%被調查者對于高校輔導員崗位較為滿意,只有4.5%的被調查者對于高校輔導員崗位滿意,45.2%的被調查者認為高校輔導員崗位不滿意,主要原因有工作強度大、發展空間小,只有3.4%的被調查者愿意終生一直從事該職業,有75.2%的被調查者有改變職業的想法,有些想尋求轉型或考博深造,繼而進入專任教師的行列。
  二是高校輔導員缺乏職業化發展。當前,我國高校行政管理人員和專任教師主要通過獲取行政級別或專業技術職稱途徑晉升,數量和質量都有嚴格的要求,輔導員由于工作性質和自身特點,通過此類渠道晉升的較少,大部分高校輔導員主要通過獲取行政級別晉升,空間有限。被調查專職輔導員隊伍中已經取得碩士研究生學位的比例達86%以上,但是只有12.8%的專職輔導員感到有晉升空間。
  三是高校輔導員人力供給不夠。根據教育部加強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按 1:200 的比例標準配備高校專職輔導員,但是調查學校中高校輔導員比例僅為1:600到1:300。高校輔導員常常要面對繁忙的工作,工作量是正常工作3~4倍,67.9%的輔導員感到少有精力靜下心來從事科研與教研,78.2% 的專職輔導員被調查者認為授課量和發表論文數量難以達到要求。
  2.高校輔導員職業倦怠的影響。
 ?。?)對教育事業發展的影響。
  在高等教育快速發展的今天,需要一支健康、穩定、充滿熱情與活力的輔導員隊伍。然而,現實情況下,由于高校輔導員隊伍人力配置不夠、工作強度過大、職業發展空間受限等原因,很多人不得不將高強度的輔導員工作,作為過渡到教學崗位的工作。高強度工作背景下,輔導員職業倦怠會使其產生對從事學生工作職業重要性的質疑, 對自身利益背景與對學生工作重要性認識的博弈,往往使輔導員陷入兩難選擇。這就造成工作動力不足,對工作的興趣降低,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履職盡責觀念產生動搖。輔導員工作隊伍的不穩定,對輔導員職業化、專業化發展會產生一定的阻礙,關系到學校人才培養的質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2)對學生成長的影響。
  作為高校接觸學生時間最長、次數最多的人,輔導員是影響學生最多、影響效果最大的人群。一旦高校輔導員產生職業倦怠,就容易出現行為失范和情緒失控,對待學生態度消極、冷漠無情,特別是容易排斥部分學習成績差、態度不積極的學生,不能一視同仁教化育人,對青年學生思想和個性發展帶來消極負面影響,影響學生價值觀念和人格心理的健康。因此,輔導員作為大學生成長過程中的良師益友, 其職業倦怠感勢必影響學生的學業狀態和長遠發展。  ?。?)對自身發展的影響。
  輔導員身居學生工作的一線,肩負著管理工作的責任,若一旦陷入職業倦怠困境,就會深刻感受到自身生理與精神衰竭、情緒疲倦,以及心理上、生理上的不適。同時,由于職業倦怠,部分輔導員對工作缺乏熱情,在工作中不主動擔當研究工作,不能主動解決教育和班級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能力和水平無法提升,影響發展。不僅會影響高校輔導員身心健康,造成工作方面、生活方面的消極狀態,而且會造成行為失范和情緒失控。
  (4)對高等教育事業的影響。
  輔導員承擔著高等教育事業重任,需要切實履行教育、管理的職責。一旦輔導員出現了職業倦怠,導致工作興趣低落、成就感不強、轉崗意愿強烈,不僅容易傳染學生,也容易影響同事。高校輔導員的個人職業倦怠,直接會影響履職盡責,影響教學和高等教育,最終影響學校人才培養質量。雖然是少數輔導員存在職業倦怠,但可能帶來放大效應,影響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導致人才培養質量下降, 進而影響高等教育質量。
  3.高校輔導員職業倦怠的成因。
 ?。?)社會環境因素。
  隨著市場經濟負面效應在社會生活中的不斷顯現,高校輔導員會面對一系列問題,比如,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更加注重追求物質利益,導致高校輔導員職業滿足感不強,思想容易波動,心理產生較大的壓力。由于理想和現實之間的差距,挫折感一時無法排解,難免會出現悲觀、焦慮、抑郁等情緒,甚至有部分人存在悲觀厭世念頭。新時期社會環境下,價值觀多元化發展,新情況、新問題更加突出。
 ?。?)職業發展因素。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從精英化走向大眾化,全社會對高校輔導員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要求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加強職業化教育,打造專業化、專家化、職業化的輔導員隊伍。事實上,由于高校招生規模擴大,特別是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型,受家庭和社會風氣的影響,高校輔導員工作面臨很多教育難題、安全難題等。當問題發生時,社會輿論就會將高校推向風口浪尖,將責任歸咎為高校管理缺失和教師失職。因此,輔導員績效非顯性,周期較長,工作的付出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回應,無形中影響對自身工作的認同。
  (3)個人觀念因素。
  輔導員在做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時雖付出很大的精力,但很難立竿見影。從輔導員的工作內容來看,科研能力、工作成就難以量化,效果很難反映。社會上流行著一句形容輔導員工作的話,“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 因此,在高校推進以績效工資為主的工資制度改革,輔導員的工作水平、綜合能力和專業素質并沒有納入工資獎金中,導致職業過程中缺乏使命感、榮譽感和成就感,相比專任老師,高校輔導員會產生心理落差和倦怠情緒。
  三、改善高校輔導員職業倦怠的對策建議
  (一)科學規劃職業發展
  建立輔導員職業生涯規劃。著眼于職業發展的長期性、穩定性,積極搭建職業發展的平臺,探索發展的新路徑,營造“歡快、激情、事業凝聚人心”的學生工作氛圍,努力拓展輔導員職業發展空間,調動工作熱情和積極性。搭建輔導員職業化和專業化發展平臺。高校應該進行創新改革和有益探索,有效拓展輔導員職業發展路徑,從而緩解職業倦怠,增強工作的成就感。
 ?。ǘ┲С指纳乒ぷ鳝h境
  要提升高校輔導員職業化發展力度,找準學生工作的切入點。在制度建設、選聘、管理、培養和發展等方面加大傾斜力度。落實輔導員隊伍“雙重身份”,發揮“雙重效應”,獲得“多重發展”。 從政策角度保證輔導員工作有條件、干事有平臺、發展有空間、待遇有保障,不僅做到政策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也要做到事業留人。落實“雙重”身份。從學校人才培養的高度和學校發展需要的全局建設輔導員隊伍。按照輔導員專業化、職業化要求,輔導員可以在本職崗位上繼續發展,也可以轉崗到行政干部崗位。
  (三)打通拓展崗位交流
  完善高校輔導員崗位交流制度,探索實施輔導員國內高校交流、進修機制,開闊視野,為輔導員提供掛職鍛煉的機會。對有培養潛力的輔導員,讓他們脫產選派到政府機關掛職鍛煉或輸送到有關高校攻讀博士學位,培養一批有引領作用的輔導員骨干。參加交流、進修的輔導員須在本職崗位工作滿兩年,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和道德品質,符合交流、進修的年齡、任職條件。年度考核優秀或獲得省部級及以上榮譽稱號的輔導員應優先參與交流、進修。
 ?。ㄋ模┤嬖u價工作績效
  高校應建立全面評價輔導員工作的績效體系,從處理突發事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溝通表達、組織協調等方面,科學評價工作績效。職業化、專業化、專家化建設的新常態對高校輔導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輔導員應審時度勢,把學習作為一項習慣,強化教育學、心理學、政治學、管理學等方面的知識學習,優化知識結構,從而更好地開展新形勢下的學生工作。創新能力是核心,沒有創新,思想政治工作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應積極提升輔導員教育育人功能,激發學生工作新思維、新思想,創新輔導員工作新方法,培育工作精品??蒲心芰κ怯行У难a充,在新形勢下,高校輔導員應加強理論研究,提高理論水平,擺脫學生工作日常事務纏身的低層管理狀態,積極打造“科研型”教育工作者。
 ?。ㄎ澹└叨汝P注職業認同
  社會、學校要充分關注輔導員職業化、專業化、專家化建設,加強職業認同,增強職業認同感和歸屬感。要從內心深處對輔導員職業產生認同,充滿興趣,并以此為榮,才可能全身心投入,才能將工作做出成效,彰顯亮點。作為高校輔導員,只有認清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在困難和問題來臨時,面對學生較多、個性差別較大的實際情況,了解學生工作突發性,保持定力,才能以樂觀的心態和姿態去面對、感染學生。
  基金項目:2019年沈陽市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重點課題,課題編號:SDSZ-2019-023。
  參考文獻:
  [1]汪琳.影響高校輔導員職業倦怠的相關因素調查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7,(4).
  [2]于紅艷.新形勢下基于MBI測量的高校輔導員職業倦怠與激勵研究[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7).
  [3]于曉洋.民辦高職院校輔導員職業倦怠感與職業能力的研究[J].智庫時代,2018,(1).
  [4]何玉春.高校輔導員職業幸福感現狀及提升對策研究[J].科教文匯,2018,(5).
  [5]于博.高校輔導員職業倦怠歸因探究——社會結構與性別的視角[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543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