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體育教師職業倦怠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體育鍛煉已經成為當前人民群眾改善體質、健壯精神的重要途徑。而校園體育課程也同樣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但是令人遺憾的是,多種原因共同影響之下,我國高校體育教師職業倦怠問題日漸凸顯,不僅影響了高校體育教學的整體質量,而且在客觀上影響了孩子們的身體健康。本文從高校體育教師職業倦怠的基本概念入手,對高校體育教師職業倦怠的表現、危害、原因進行了系統而全面的研究,并以此為基礎給出了解決高校體育教師職業倦怠問題的具體對策。
關鍵詞 職業倦怠 體育教師 高校 學校體育
中圖分類號:G812.5 文獻標識碼:A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國民經濟的騰飛,社會各行各業都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發展態勢。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所帶來的并不一定都是積極的影響。尤其是在當前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環境下,包括職業倦怠在內的一系列問題,已經成為影響我國社會和諧和穩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值得我們給予應有的關注和重視。
而高校體育教師作為我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一環,承擔了較大的教學壓力,因此職業倦怠問題在這一群體中出現的頻率更高。但是這一問題的客觀存在,不僅嚴重的影響了體育教學工作的開展,同時也對體育教師本人的發展帶來了一系列不利影響,因此對這一問題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1體育教師職業倦怠的概念
體育教師職業倦怠,主要是指體育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無法有效應對工作壓力而出現的一種極端反應。是教師在長時間高壓工作環境下所形成的特殊情感、態度。
2體育教師職業倦怠的表現
2.1較低的成就感
受到社會輿論環境、學校晉升制度等因素的影響,當前有部分高校體育教師認為,自身的專業缺乏必要的發展前景,同時無論是精神上還是物質上,體育教師這個職業和其他教師相比都遠遠不如,從而產生了自卑感。這種心理之下,他們往往會對日常的體育教學工作敷衍了事,不僅不考慮如何提高課堂質量,反而渾渾噩噩的度過每一節課。
3高校體育教師職業倦怠的危害
3.1影響體育教學效果,學科地位下降
高校體育教師職業倦怠問題的存在,最為深遠的影響就在于造成體育課堂教學質量的下降,進而導致學科地位的下降。我們必須認識到,職業倦怠影響下的高校體育教師,往往喪失了對本職業的熱愛和對體育教學工作的熱情,教學工作敷衍了事,導致體育課程枯燥無味。而這種情況之下,學生顯然會對體育課失去興趣,更無法體會體育的魅力。同樣,教學質量不高、教學效果不好也反過來導致體育這門學科的學科地位的進一步下降,形成了一個惡性的循環,最終使得高校體育教師的職業倦怠現象更為嚴重和普遍。
4高校體育教師職業倦怠的致因
4.1缺乏職業自豪感
本文研究中所引用的職業自豪感的一般性定義是指,通過自身所從事的行業而感到自豪的情感。我們必須認識到,職業自豪感的形成,是滿足個體精神需求和物質需求的重要前提。
4.2新課改帶來的心理壓力
事實上,新課改對于高校體育教師的職業倦怠心理也有一定的影響。由于體育課程改革過程中,對傳統的課程功能、課程結構、課程評價以及課程內容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調整,因此不僅要求高校體育教師重新摸索課堂角色的轉變;而且對教師的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對于傳統教學模式來說,新課改背景下的高校體育課程,教學任務更為繁重。除此之外,新課改實施過程中困難重重,也同樣給高校體育教師帶來了巨大的思想壓力,如果不經有效疏導,必然對其工作態度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
5改善高校教師職業倦怠情況的對策
5.1適應社會意識,堅定職業信念
當前階段,很多高校體育教師在面對社會的不理解、學校的不重視等問題的時候,片面的等待社會意識的自動轉變,或者學校更換一個更為重視體育教育的領導。這種心態,從本質上來說是將責任完全推給社會、學校的做法,沒有強調個人的努力對于現狀改變所具有的作用。
5.2明辨體育課的性質,應對新課改壓力
通過體育課的名字我們就可以看到,運動技術的教育始終是這門課程的根本。體育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傳授的是體育知識、體育技巧,而不是簡單的強化學生體質。教學性質的明確,是強化高校體育教師對自身、對本職業認知的重要前提。而明確了體育教學性質是運動技術的傳習之后,我們的一線教師就應進一步強化自身的職業素養和教學能力。
5.3創設良好的工作環境
良好的工作環境,對于提升工作效率所具有的重要積極作用值得我們重視和肯定。而在學校這樣一個大環境中,只有校領導真正意義上的認識到了體育課程的本質和重要地位,才能夠為體育教師走出職業倦怠心理提供必要的外部環境支持。
參考文獻
[1] 楊秀玲.美國教師職業倦怠根源探析[J].外國教育研究,2005(06):47-51.
[2] 唐芳貴.國外教師職業倦怠研究述評[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5,26(07):96-99.
[3] 曾玲娟.伍新春教師職業倦怠研究綜述[J].遼寧教育研究,2003(11):79-80.
[4] 王曉芳.體育教師職業倦怠概念解析[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7(06):36.
[5] 七成中國人出現工作倦怠[EB/OL].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網,2005-01-31.
[6] 賈立唏,周俊金.應用心理學詞典[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8:456.
[7] (法)帕斯卡爾.思想錄[M].譚善明編譯.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4:12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71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