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教師職業倦怠淺見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教師職業倦怠是客觀存在的,而且是高發職業群體。除環境、制度、社會因素誘因外,個人的自我調節、自我矯正、提高自身緩解能力也是有效緩解職業倦怠的重要策略。
  關鍵詞:職業;倦怠;危害;表現
  隨著社會發展,群眾對教育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教師的工作越來越繁忙,工作強度和壓力也越來越大。使教師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身心疲憊狀態,對所從事的教育教學工作產生了職業倦怠。葉瀾教授說:“沒有教師生命質量的提升,就很難有高的教育質量;沒有教師精神的解放,就很難有學生的主動發展;沒有教師的教育創造,就很難有學生的創造精神?!蹦敲?,如何正確認識并解決教師的職業倦怠,建設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呢?
  一、教師職業倦怠的表現及危害
  1、職業熱情、興趣消失,消極應付工作
  教師一出現職業倦怠后,就會產生厭教心理,缺乏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對于教學工作得過且過,上課經常遲到早退,不認真備課,寫教案,不帶教案上課,不仔細鉆研業務,教學方法簡單、落后,教學內容單一;對待學生漠不關心,常用諷刺、挖苦、譏笑的語言對待成績較差的學生,對學生進行心理虐待,更有甚者用打耳光、擰耳朵或者踢等方式體罰學生。這不但破壞了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而且使學生產生厭學心理,變得內向、孤僻、敏感、自卑,對學生的心靈造成終生不可磨滅的傷害。
  2、職業興趣轉移
  由于對于教學工作的倦怠,教師往往會將興趣轉移到自己所愛好的事情上去,比如搞第二職業,做生意,交朋友,玩牌,打麻將,吃吃喝喝等,從中獲得滿足感,喪失職業自豪感。
  3、對于教師身心造成影響
  由于長期處于一種壓力與不和諧的工作環境中,教師會經常覺得空虛、郁悶、挫折、憤怒、煩躁不安,失眠、緊張、食欲不振、全身疼痛,疲憊不堪等癥狀,并且覺得工作沒有意義,枯燥無味,前途渺茫,沒有希望,情緒波動很大,產生壓抑感,嚴重者會產生自卑、絕望心理,導致抑郁癥的發生。
  二、如何克服教師職業倦怠
  1、科學管理、建立民主
  學校管理制度化、民主化,學校充分發揮學校教代會的作用,并落實到管理程序上。每學年,學校都要召開一至兩次教代會,聽取校長的工作總結和工作設想,審議有關全校性的重大問題等,對校長的工作報告及需要審議的事項,教職工代表充分討論,不同的意見和看法,迅速反饋到學校,學校對原來的報告和議案初稿進行認真修改,再交大會討論,最后進行無記名投票表決,一旦通過,便成了學校的行動方針、教職員工必循的制度,最終使管理體制日趨民主、科學,學校實現由“人治”到“法治”的轉變。其次,是實行“一條龍管理”,即“校長——主管副校長——處室主任——具體辦事人員”,一級追一級,責任到人,負責到底。教學工作、德育工作、后勤工作、教科研工作等都有學校的主管領導和職能處室,學??偸菍⒚恳豁椌唧w工作落實到人,將紛繁復雜的工作變成了有條不紊的程序,使得學校的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2、輪崗進修,競爭上崗
  克服教師的職業倦怠,迫切需要一大批充滿活力、充滿激情、充滿創新精神的教師。當前,教師隊伍過于穩定,長期在一個單位,不僅年齡老化、結構老化、知識老化,一些老師還形成了思維慣性、工作惰性,長期面對一個崗位,早已沒有了創新的動力。進行輪崗進修,競爭上崗,改變暮氣有余、朝氣不足,穩重有余、沖勁不足的教育現狀。例如:現在,一些學校教師編制超編,可以按照實際工作崗位需求,設置崗位,競爭上崗,杜絕“兩個和尚抬水喝”的現象,其余教師集中輪崗進修或“跟班學習”,嚴格按照上下班時間的要求進行考勤,進修結束后,進行考核,競爭上崗。教師輪崗進修和競爭上崗的機制,可以打破舊的平衡,形成一股“沖擊波”,形成“鯰魚效應”,把教師隊伍充分激活起來,使整個教育產生新的競爭,形成新的風氣。如:我們常說的,“人挪活,樹挪死”,“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我相信,把教師輪崗進修和競爭上崗這著棋下好,必定能夠推動教育整體發展,全盤皆活。
  3、以人為本,科學發展
  人是一切工作中最關鍵的因素。必須以人為本,促進學校的科學、良性、可持續性發展。教師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也需要贍養父母,供養子女,也向往體面地生活,也需要有一定的經濟支撐。因此,應盡可能提高教師的工作待遇。教育主管部門應積極爭取當地政府切實貫徹“教師法”,真正做到教師平均工資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國家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的標準,甚至把教師納為“教育公務員”。學校建立獎教機制。獎勵優秀、樹立典型、創先爭優、促進發展,激勵教師更好地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提升學校辦學水平和教育綜合實力,全力推進教育事業的發展。充分發揮績效工資效能,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促進學校事業良性發展。貫徹按勞分配、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分配原則,對教師工作量、崗位職責和工作業績進行考核,拉開績效工資的分配距離,向一線教師及成績突出的教師傾斜,充分體現“多勞多得”“干多干少不一樣”。
  4、樹立正確的工作觀,體驗幸福生活
  滿足教師的高層次需要,激發工作熱情。只有端正工作態度,積極樂觀地工作,才能帶給工作者快樂和自豪的成就感。而一切懶散的勞動,只能使工作更加庸俗,而且工作效率低下。因此,必須引導教師參與教育研究,體驗工作的意義和價值。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你要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一些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致變成一種單調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一些研究的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教師會在教育研究中不斷發現新問題,迎接新挑戰,在努力解決新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到工作的意義和價值。同時,通過教育教學研究教師會不斷地獲得一些新觀點、新方法,而這些會讓教師體驗工作的意義和價值,進而激發工作熱情,提高工作效率。幫助老師進一步認識到“工作本身就是一種幸福,就是一種生活”。如果把工作僅僅看成是一個謀生的飯碗、一種養家糊口的手段時,就容易出現教師的職業倦怠。
  參考文獻:
  [1]黃志超.機制創新克服職業倦怠[J].讀天下,2019,(4).
  [2]郭麗娜.關于教師職業倦怠問題的思考[J].魅力中國,2018(24).
  [3]袁越.論提高師德修養 克服教師職業倦怠[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1(0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7/view-1490681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