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淺見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如今雖然進入信息膨脹的新時代,學生獲取新知識的方法有很多,但是閱讀始終是無法替代的一種途徑。在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本身就是學習者借助一定的閱讀材料和作者心靈對話的過程。因此,教師在教授學生閱讀技能,提升學生閱讀能力時,一定要具備正確的教學理念,掌握好恰當的教學方法,閱讀要有目標,要注重情感教育,采用問題教學的方法,并注重古詩文閱讀。
   關鍵詞:中學語文;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7-0118-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7.110
  
   閱讀教學一直都存在著耗時低效的問題。課堂上教師講得口干舌燥,學生聽得昏昏欲睡,而考試成績并不見起色。本來生動活潑的語言文字竟變成了干巴巴的說教,本來對語文充滿興趣的求知孩童,卻變成了對語言無動于衷的“木偶”。閱讀是學生各項語文能力的基礎,也是學生學習語文課的薄弱環節,教育工作者們必須認真貫徹新課改的要求,提高閱讀教學效率,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中學語文閱讀要有目標
   讀書不能濫讀。無目的的讀書,只會打消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讀而無趣,無論如何是堅持不下去的。因此每讀一遍課文,都要有明確的目標。初讀課文,我都提出簡單的要求:讀準字音,遇到不認識的字要查字典,反復讀幾遍。不添字,不掉字,讀通句子,不重復讀,讀出感情。有了明確的要求,學生在讀書時就有了追求,我要讀到什么程度,努力去實現這個目標。這樣一來學生就不會感覺到重復的無聊。而在分析課文時我都會根據某一部分內容提出適當的問題,激發學生讀書的激情,讓學生通過讀書體會到樂趣,享受到成功的快感。理解了課文后,我就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理解去讀,讀出感情。總之要做到,讀有目標,讀有指導。
   二、在理解詞句的基礎上感悟情感,讀出感情
   讀書的最高境界是有感情地朗讀,如何讀出感情,只有透過語言本身,通過對詞句的品析,才能做到。品詞析句是讀好書的基礎,是讀出感情的根本。
   教《泊船瓜洲》一詩,為了引導學生感悟作者濃濃的思鄉之情。我先引領學生齊讀全詩,在熟讀的基礎上說說詩的大意。說道“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師:誰說說這句詩的意思?生:春風又吹綠了長江兩岸,明月什么時候照著我回家?師:回家?何處是詩人的家?生:瓜洲。師:王安石原本是江西臨川人,但他自幼隨父在外,尤其是在鐘山居住多年,他把鐘山當成自己的第二故鄉。詩人離開家鄉,泊船瓜洲,望著鐘山,情不自禁地問:(生讀)明月何時照我還?師:明月何時照我還,照我江南。江南春天到了,怎樣的景象?生讀:春風又綠江南岸。出示CAI,引導學生欣賞江南美景。師:江南如此美好,又是自己的家鄉,他怎能不想?生讀:明月何時照我還?師:詩人已經六十多歲高齡,正如古語“七十古來稀“,使人如何不想?生讀:明月何時照我還?師:這一去路途遙遠,不知何時能回,不知是否能回,詩人怎能不問?生讀:明月何時照我還?就這樣,我一步步引導學生誦讀,學生越讀越有感情。幾個小女孩眼中已含淚花,我感覺到他們已經真的體會到了作者的思鄉之情。這節課的教學是成功的,得益于對學生的朗讀引導,對詞句的品析。
   三、以有趣有價值的問題為扶手,促使學生讀書
   問題教學法是一種積極有效的教學方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本身就是學習知識的一個過程。但設計的問題必須有趣,有價值。有趣味,才能讓學生樂于思考,勤于思考。有價值,才能讓學生通過思考有所收獲,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因此教學中的問題要與教學目標緊密相連,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難度要適宜,要經過思考就能想出答案,“條條就能摘到”,讓學生時常處于快樂中。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時刻被激情鼓勵著,不斷地去讀,去思考,去感悟。
   四、大力發展古詩文閱讀,讀出品位
   古詩文燦若繁星,有許多詩文中蘊藏著清新恬雅的畫面,更有許多詩文意境深遠,令人遐想連篇。教學中,教師應多加引導和點撥,給學生想象的空間,詩歌的欣賞離不開想象,只有充分的想象,展開藝術的畫面,才能品味詩的意境。將學生領入詩的意境,引導學生借助詩人的豐富聯想,展開想象,從而領略詩人的情懷。
   在這個環節中,教師要讓學生用自己的觀點去想象,因為學生的生活經歷不同,知識面的廣度和深度不同,對文章的理解角度也會千差萬別。此時教師的指導很重要?!叭f變不離其宗”,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文本,再進行個性化解讀。通過獨立思考,以小組的形式交流,學生有了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也分享到了別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等,這樣既增強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又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為學生的寫作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閱讀教學越來越模式化。在“一紙定終身”的教育制度下,我們的教學離“語文”越來越遠,語文教學中的語文味越來越淡。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其凝練的語言形式、委婉含蓄的表情達意、意境深遠的藝術境界值得我們,尤其是學生細細品味。所以,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應轉變教育觀念,把語文課上出語文味來。
  參考文獻:
  [1]徐建明.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之我見[J].學周刊,2017(26).
  [2]凌廣略.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提高課堂教學質量[J].科學咨詢,2008(18).
  [3]代辰.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課外語文,2017(36).
  [責任編輯 谷會巧]
  作者簡介:宋小軍(1981.11— ),男,甘肅通渭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語文教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234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