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學語文素質教育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語文課堂教學要實施素質教育,就必須注重教學實踐總結與教學理論學習,注重因材施教,面向全體學生,發展個性,培養能力。結合語文新課程標準學習體會,進行教學反思。針對初中的現狀,應該從多方面培養初中學生學習語文的習慣,提高語文素養,探求培養中學生終身學習語文的能力,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加強中學語文素質教育的方法與途徑。
關鍵詞:淺談;中學語文;素質教育
語文素質,就是指以人的先天稟賦為基礎,在后天的語文環境和語文教育的影響下,通過學習主體的學習活動形成并發展起來的內在的、較為穩定的、持久的影響人的語文活動的特征。
實施素質教育是迎接2l世紀挑戰,提高國民素質,培養跨世紀人才的戰略舉措。當前實施素質教育已成為中小學教育教學改革的主旋律,語文課堂教學則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素質教育足為實現教育方針規定的目標,著眼于受教育者及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宗旨,促進受教育者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為基本特征的教育。所以搞好語文課堂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那么如何才能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呢?我個人認為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端正學生的學習心態
學習心態就是指對待學習的態度,以及學習的看法;在學習上表現得積極還是消極;是否能全身心的融入學習中去;是否能正確的領悟到學習的利益。良好的學習心態是學生培養自身素質的起碼要求,是學生主觀教育的需要。教師進行素質教育要通過學生來產生作用,只有學生接受了這種教育才能起作用。
首先,教師要讓學生明確學習的意義。教師在授課時,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現在的學科教育雖然與以后進入社會、參加工作存在一定差距,甚至根本用不上,但是,學習是為了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學會學習、學會思考,是為了學以致用,對成長和成才有重要意義。尤其在當今時代,科技信息飛速發展,一個人更需要了解自己、了解社會,有正確的思想觀。
其次,學生自己要想好,就必須要有上進心,要將學習看成是自己的事。學習,不僅是要學習書本上的知識,人生也是一本深奧的無字書,要將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要看成鍛煉自己的機會,將學習看成提升自己的一種方式,而不是為了學而學??傊?,自己要將心態放正,將學習看成是自己的事。
二、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現在的中學生多是獨生子女,由于社會問題和不良現象的影響,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日益突出。初中生剛剛進入青春期,作為未成年人,他們感到自己已經長大成人了,強烈的成人感和獨立意識成為他們重要的心理傾向。他們希望自己能像成年人一樣受到尊重,自尊感明顯增強,做事喜歡自作主張,不希望成年人干涉,渴望獨立,他們對父母和教師之言不再“唯命是從”,往往嫌父母和老師管得太嚴、太啰嗦,對家長和老師的教育容易產生逆反心理,具體表現為性格孤僻、沉迷網絡、吸煙、不學習等,這些都影響了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青年是祖國的未來,如果我們不給予疏導和教育,那么青年一代的素質培養無從談起,更不能肩負社會主義建設的重任。所以,教師的素質教育內容中必須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讓他們樹立正確的觀念。在教師科學的教育下,學生的不健康心理會逐漸消除。
語文教師要運用學科教學進行滲透教育。語文教材中的不同文學作品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育,為學生心理品質的優化提供了有血有肉的憑借物。學生應領略人文文化的博大精深,獲得崇高的思想教育和積極的人生教育,充分地感受人物堅毅的形象美、崇高的品行美和莊嚴的生命美,從而健全自己的人格,讓自己成為一個理想純潔、內心充實、精神豐富的人,形成積極健康的良好心態。語文學習就是能通過挖掘教材的內容,促進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影響,通過對課文中典型人物的分析、情感體驗,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意志、個性品質。
現在的社會講求團隊合作精神,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把不同學習層次、不同性格的學生結合成一個小組。學生為了共同的學習任務參與討論學習,并在學習過程中互相補充,各抒己見,從他人身上更全面地審視自己,發現自己的缺點,看到別人的優點,認識的團隊的力量是強大的,從而培養了集體主義精神和團結合作的素質。
三、提高教師素質
教師是素質教育的執行者,教師是素質教育成敗的關鍵,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素質教育的效果和命運。所以,提高教師素質,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
教師是教育者,處于為人師表的地位,因而他們的態度對學生學習態度的形成具有更大的影響作用。教師對所教學科的態度,即對所教學科的實用價值重要性的理解,如在傳授學科知識時表現出的熱情,對學科進展成果的關心等,必然影響學生對該學科的態度。因此,教師要做好榜樣的作用。
1.教師要有創新教學的意識
創新是素質教育的內容,教師要有創新精神,才能培育鼓勵學生的創新精神的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不可能憑空產生,需要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培養和引導。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端正教育思想,完善教育策略,消除壓抑學生創新精神的障礙,努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語文教學要能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想象,激勵學生的創造,這才是真正的素質教育、面向新世紀的人才教育。在課堂教學中要對傳統的教學進行創新,大膽探索新的教學方式,讓語文課從傳統的模式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從樊籬中解放出來。
2.教師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
教師除了有扎實的專業素質,還要廣泛學習,具備淵博的學識,使自身的知識結構變得全面。素質教育需要語文教師不僅是語文學科方面的專家,更是一個具有廣博學識和開闊眼界的學者,了解教育專業理論。對教育學、心理學、教育管理論、教學能力學等有了解,教師就能掌握學生的心理和個性特征,制定出符合學生的教學策略。
3.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
觀念是行動的指導,有什么樣的觀念就會出現什么樣的教學行為。傳統的應試教育下的教學是灌輸式的教育,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包攬者,教師的教代替了學生的學。素質教育要求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成為學生學習的啟發者、合作者和幫助者,從以傳授知識為中心轉變為以促進學生發展為中心,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尊重學生人格,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注重學生的體驗過程,注重學生的創新意識的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師要成為“授人以漁”的角色,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學會學習,掌握知識大門的鑰匙。
總之,要全面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與語文能力,就必須樹立語文教學的素質觀。素質教育的目標是著眼于人的整體素質發展,是以學科個性為基礎的多元綜合系統。實施素質教育已成為中學教育教學改革的主旋律,而語文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基礎學科,語文課堂則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所以搞好語文課堂教學就顯得愈來愈重要。
參考文獻:
[1]陳至立:與中外記者暢談中國教育
[2]李嵐清:《李嵐清教育訪談錄》《教育原理》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36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