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素質教育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小學數學素質教育的實施主是通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途徑來實現,小學數學教學在素質教育中有著極其重要地位,素質教育要求小學數學必須立足地通過學生數學素質的提高,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
關鍵詞 小學數學 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深入, 應試教育退出了歷史舞臺,基礎教育必須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全面轉軌。在素質教育條件下,如何抓好數學課堂教學,已成為我們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已經是擺在每個數學教學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如何實施素質教育,下面就這一問題談幾點個人的淺見。
1素質教育必須面向全體學生
教學面向全體學生是素質教育的根本實質。實施素質教育,課堂教學必須面向全體學生。要面向全體學生,關鍵在于教師要更新教育思想,樹立現代教學觀念,以人為本,還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為此,數學教學應解決好幾個問題:一是切實擺正教與學的位置關系。教學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每個教學環節、方法、手段要切實建立在有利于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和形成能力的基礎上;二是切實改革“以講代學”的灌輸式的教學方式,使師生真正從“教師什么都講清楚,學生什么都聽清楚”這種不正常的關系中跳出來,大膽引導和放手讓學生通過主動去感知和領悟知識,促進學生“自動化”學習;三是切實改變“以少代全。忽視一片”的現象,既重視“個性發展”又注重“全體積極參與”。
要面向全體學生,就要精心設計“以學生的學為中心”的課堂教學過程。為學生創設愉快、和諧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讓每個學生都有通過積極主動參與獲取知識并形成能力的機會。尤其是學困生,更要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只有當學習取得了成績而收到鼓舞,才會產生對學習的興趣。”教師要盡量給學生創設成功的機會,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引發他們積極參與的意識,變“苦學”為“樂學”,變“被動”為“主動”。
2激發學習興趣,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學生對學習是否感興趣,這在很大程序上決定著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教師教學水平的發揮。因此教師要努力營造輕松、活潑的課堂氣氛。積極向上的課堂氣氛能夠吸引學生參與教學,并從中感到學習的意義。在課堂上,教師的講解應盡量采用生動有趣的語言,這樣才能引人入勝,“拴”住學生、“迷”住學生,從而把學生帶進有趣的數學王國。比如為了幫助學生記憶大小月的規律,可采用順口溜的方式“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日永不差,平年二月二十八,閏年再把一日加”。讀起來朗朗上口,便于記憶。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非天生,需要靠教師的積極引導和著力培養。在數學教學中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可以把抽象枯燥的教學內容轉化為日常的生活現象,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生活中充滿著數學,一個數學教師要善于從學生的生活實際提出數學問題,善于引導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去解決生產和日常生活的簡單實際問題。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從而產生興趣,發展興趣,逐步增強學生的數學意識。使學生勤學、愛學、好學、善學,保持旺盛的求知欲,這樣學生的數學素質就能真正得到提高。
3強調知識的形成過程
“應試教育”之所以出現高分低能,其原因之一就是忽視了知識形成過程的教學,而去一味的講數學結論、問題答案?!八刭|教育”則要求教師依據學生形成概念、結論的認知過程,依據學生接受知識的心理規律去組織教學,這就要求教師在正確的把握教材的編排意圖、理清知識的邏輯結構恰當確定教學目的的基礎上,運用學生知識形成的規律卻組織實施教學過程。
?。?)由重視概念轉向其形成過程。小學數學中的概念比較抽象,有些還不是一次能形成完整的概念的,這就要注意其形成、發展、完善、擴展的過程,同時注意其不同階段的不同要求。如,數的概念,由認識10以內的到20以內的,到百以內、千以內、萬以內、多位數,由自然數、整數到小數、分數、百分數等;再如,長方形的概念,由實際測量、感知特征的初步認識引入,到周長面積的計算以及與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的關系等等,具有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我們在教學中一定要把握教材的編排意圖,研究其各階段的教學要求,既不可隨意加深,操之過急,也不可一帶而過,簡單處理。
?。?)由重視結論轉向其推理過程。小學數學教材中,有些定律、性質、法則、公式、規律等都有完整的文字概述,這種“結論型”知識內容,在教學中很容易出現“重結論,輕過程”的現象。實踐證明,這種單純傳授結論的做法,學生既不能牢固掌握結論,也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教學中,要根據結論的成立條件,通過不斷的推理,步步證實,最后揭示結論,必要時還要巧設情境,不斷反復,切不可匆匆而過,過早結論。如,在教學分數除法的計算法則時,要讓學生運用具體的事例,通過分析、比較,最后概括形成法則,這樣既加深了印象,又減少了以后計算中出現的錯誤,從而提高了計算能力。
(3)由重視答案轉向其思考過程。應用題的列式解答,思考題的正確答案,都不僅是一個算式、一個答案所能體現出其思考價值、教學效果的,其包含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尤為重要。有經驗的教師總是在學生多種解法中,擇優選佳,再請這位學生說思路,講解法,把其視為“成果”推薦給全班學生。這充分說明了簡潔的算式、簡單的答案已不再是教學中追求的單純的目標,更主要的是期間包含的巧妙的、令人稱贊不已的教學思想、解題方法等。
4注重創新能力的培養
俗話說的好,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創新是時代和國民對教育的根本要求,是素質教育的靈魂。在基礎教育階段,小學數學教學必須重視對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培養,讓學生從小就具有厚實的創新基礎。這種能力受著多方面的影響,但我們也不能忽視教學的重要性,環境塑造人、改變人,因此我們在小學日常教學中就要特別關注,高度重視。一方面,在平時我們不要忽視學生一些無厘頭的答案或表達,我們要抓住一些有利的時機追本溯源,讓學生說出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有可能會有意外的發現;另一方面,要在日常教學中盡可能的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調動其積極性,給他一個問題讓其大膽探索。如:在班內開展一些小發明,小制作比賽,通過活動我們會發現學生的創新意識還是很強的。我曾經在班內開展過如何讓一張起扔的更遠活動,通過活動收到了超乎預想的效果。
總之,只有以學生為本,重視每位學生的發展,開拓學習的思路,將小學數學同實踐生活相結合,實現知識、能力、思維的全方位的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才能落實素質教育,為社會的發展培養優秀、高素質的人才。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正確地認識到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對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全面加強學生能力的培養,發揮數學教學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29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