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實施有效“對話”的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目前的農村中學語文閱讀教學高能低效,《語文課程標準》明確地提出了閱讀互動的三維結構——“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在構成閱讀教學的幾個要素中,“教師”和“學生”都屬于“讀者”,“讀者”屬于閱讀的主體,文本和作者則屬于閱讀的客體。閱讀教學活動,是閱讀主體與客體之間的對話過程,也是閱讀主體與其他主體、與自己對話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對文本獨特的感受和解讀,“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老師不能把自己或權威的解讀直接灌輸給學生,而要與學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互相交流進行對話。這種理念可以說是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突破,“對話”式閱讀教學也涉及學生觀的改變,要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把學生看成是一個自我生命的實現者,把學生看成是一個既有歷史性的又具有開放性的自我創造者。閱讀教學是對話的過程,閱讀應成為教師和學生思維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過程,是豐富自我與發展自我的過程。那么怎樣才能真正實現和處理好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教師、學生、文本、作者之間的多重對話呢?是值得深思與探究的問題。
一、實現有效對話的幾種關系
(一)師生與文本的對話
從心理學角度看,閱讀就是讀者“因文得義”的心理過程,閱讀教學就是師生借助文本開展的心智活動。讀者在感知、理解、想象、評賞的進程中,所產生的疑問常常會得到文本的解答,所獲得的感受時常會得到文本的強化,這就構成了雙向多程的對話過程。例如閱讀《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讀到開頭部分“那時候我有點驚異了”這里時,我們讀者心里也會產生同樣的疑問:“伯父為什么會得到這么多人的愛戴?”誰來回答呢?還是向我們講述這個故事的文本,接著讀下去,我們便一步步明了釋然了。我們的閱讀教學,就是讓學生在與文本的對話中真切感受到:文本就是一個繪聲繪色的故事家——在跟我們講述一個個生動的故事;文本就是一個偉大的智者——告訴我們許多道理;文本就是一個大學問家——解答我們無數的疑問;文本就是一位真摯的朋友——把最真切的心里話向我們傾訴。讓學生感到與文本對話就如同跟師長親友對話一樣,你有什么都可以問他,他有什么也都會毫無保留地告訴你。讓師生與文本對話,最基本的途徑就是一個字——讀。我們的閱讀教學是引導學生不僅停留在用“口”閱讀的層面上,還要用“心”去閱讀,把自己沉入到文本構建的意境中去?;趯υ挼拈喿x教學,就要把閱讀真正視為“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以老師的權威性分析替代學生的閱讀對話,要引領學生親歷閱讀過程,走進文本深處去觸摸語言,體驗情感,在咀嚼語言、品味語言中感悟文本、感悟生命。
?。ǘ┙處熍c學生的對話
閱讀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對話是建立在平等、合作基礎上的互動活動。既有“有聲對話”,也有“無聲對話;既有思維碰撞,也有情感交流;既有顯性的對話,也有隱性的對話。教師和學生同屬于文本的讀者,教師要在閱讀對話中真正發揮“首席”作用,給學生的閱讀對話以正確的導向和判斷。如:引導:同樣的閱讀內容,學生的理解也不近相同。解疑:由于學生生活經歷不同,所產生的問題也不一樣。點撥: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難免會有困惑和費解。啟發:學生的理解能不能準確、明了。表態:就是要闡發自己的觀點感受........。所謂“隱性對話”,就是無聲的或間接的對話,如眼神的暗示,會意的點頭,手勢語言和體態語言的輔助表達,動情的范讀撥動學生的心弦等。
?。ㄈW生與學生的對話
古人云:“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钡拇_,生生對話關系中要求教師“教學時,要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相互交流。通過學生個體之間、學生個體與群體之間思維的碰撞和交融,共享語文世界的精彩與美妙,構成互動的關系?!倍趯嶋H教學時發現生生對話的一種重要方式——小組合作,很多時候流于形式,分工不明確或是討論不集中或是一些人當聽眾不發表意見是重要因素,解決這些問題需要一段時間。
?。ㄋ模熒c自我的對話
說到底,閱讀就是“讀自我”。自我對話往往是在學生深刻理解課文之后進行。學生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閱讀心得和感悟與自己原有的生活積累、思想實際或情感體驗發生碰撞,從而對文本產生順應、同化或矛盾、疑問。在教學時要求學生學完課文后寫下自己的感想和體會,呈現的結果參差不齊,發現要實現學生人人都很好地自我對話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這時因材施教是多么重要呀!
二、實施有效對話的幾種方法和策略
1.要做到正確解讀文本。
正確解讀文本就是指能。也就是解決教學內容的問題。首先要“鉆進去”,依據《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的年段目標、單元目標、課文特點、課后思考練習等,綜合課文的教學內容。然后再“跳出來”,只有正確解讀了文本才可以把課文的精要提煉出來,正確解讀文本是進行深度對話的基礎。我們重視學生的獨立思考與表達,并不是就可以隨意任意解讀文本,反而要求我們更加重視正確解讀文本,即正確把握文本的價值取向。通過鉆研教材,對教材的二度開發,來確定“教什么”,再站在學生的角度,依據教學目標,結合課文特點確定本課語言訓練的內容,確定課文教學的重難點。只有這樣才能引導學生與作者進行深度對話。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崔巒理事長所說的課堂教學中“兩化”和“三多三少”的問題。那么,應該如何引導學生正確解讀文本呢?
首先要讓學生把自己的觀點與作者的觀點區分開來,有些學生很容易用自己對客觀事實的理解來取代作者的觀點,例如在上《田忌賽馬》時,有學生提出意見說,田忌這個人很狡猾,他不守承諾,不守規矩,本來大家已經約定,要上等馬對上等馬,中等馬對中等馬,下等馬對下等馬,他卻沒有這樣做,他勝之不武!面對這個出乎意料的觀點,老師應該怎么對待呢?面對如此情況老師應該怎么處理?我以為,老師首先要引導學生分清哪些是文本所呈現的客觀事實,哪些是作者本身對這個事實的看法與態度,雖然有時候作者沒有直接表態,但也是可以從文章的行文與措辭推測出來的,還有哪些是學生自己對這個事實的看法。正確解讀文本是指對文本所呈現的事實和作者態度的解讀,而不是讀者對這個事實的解讀。讓學生把這些內容都搞清楚就可以既不扭曲文本,也能讓學生充分表達。
2.深入地解讀文本
?。?)問題引領,帶著思考走進文本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睂W生提出問題的過程,實際就是思考的過程,也是自主學習的過程。教學《和時間賽跑》這篇課文時,可以首先圍繞課題質疑——“誰和時間賽跑?為什么要和時間賽跑?怎樣和時間賽跑?我們不妨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梳理,抓住一個貫穿文本始終的線索性主問題,有目的的走進文本,才能找到文本的密碼,破譯文本。
(2)充分地讀、思使對話走向深入
對話的宗旨就是要呼喚學生的主體參與。課堂教學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自我體驗,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創造的素質?!膀唑腰c水”式的課文閱讀,換來的只能是學生不痛不癢的認識,其對話交流只能是淺層次的,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我們在學生對文本傾心閱讀,潛心思考,真正與文本進行對話,在思維碰撞中迸發出智慧的火花,有了感性和理性的認識后,這樣的問題就能真正觸發學生的個性化解讀。所以課堂上一定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閱讀文本,使他們在總體把握文本的內容和情感基調的基礎上深入思考,與文本產生共鳴。只有有了時間和空間的保證,學生才有可能瀏覽、精讀,才能對文本進行咀嚼、感悟、推敲、品味,才能產生和作者之間的心靈碰撞和情感交融。
?。?)抓住關鍵詞語,深入解讀文本
最實質的閱讀,就是抓詞品句的閱讀。文本中的情與理都在字里行間,抓住關鍵詞語即抓住文眼,不僅可以破譯文本的語言密碼,還可以破譯文本的結構密碼。如學習《成吉思汗的鷹》時學生抓住鷹四次打翻杯子的動作“打掉”、“撞掉”、“撞翻”、“撲掉”,看出老鷹在知道主人發怒的情況下,義無反顧地阻止主人喝水,其忠誠躍然紙上。而成吉思汗由“有點生氣”到“真的生氣”,再到“氣急敗壞”,最終“懊悔不已”,不僅是成吉思汗的情感變化,也是文章的線索。
“對話”交流應是漸進式的,生成式的,其間需要幾種關系的不斷融合、激活。精心處理好這幾種對話關系是實施有效對話方略的保證。
?。ㄗ髡邌挝唬禾┲菔兄潜嶒瀸W校)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24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