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透”一點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技法點撥
論證分析要透徹,就必須要深入論證觀點, 使論證逐步向縱深方向推進,如同層層剝筍,一層比一層更逼近事理本質。那如何才能做到透徹分析,將分析引向深處?
要把事理分析得透徹,涉及到的方面很多,本文著重從三個方面來闡述。
一、論述思路層遞化
運用層遞鋪展的方式來行文,圍繞中心論點來謀篇布局,使得各層次之間形成一種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現象到本質的關系,這樣,針對中心論點展開的層層分析,就猶如邏輯鏈條,緊密相連,環環相扣。如高鐵霸座事件,要先分析這種行為的危害,再指出其行為產生的根源;先分析當事者的不文明行為,再擴大到分析國民的劣根性。這樣的論述安排,自然妥帖,簡潔合理,逐步深入,契合人的認知規律。
二、論證方法多樣化
常見的方法有:例證法、引證法、對比法等。任何論證方法都是為證明論點服務的,選擇何種方法論證是在材料的搜集選擇、觀點的確立之后來確定的。運用多種論證方法的目的,絕不僅僅是為使文章形式花樣翻新,而是力求論證更充分,說理更透徹。運用“例證法”,千萬不能只說例子,而要根據例子展開,進行層層剖析,由表及里、從感性到理性、從經驗到結論,從演繹到歸納,從分析到綜合,一層一層深入地分析;“引證法”往往是引用權威的觀點、思想等作為論據,其關鍵是引經據典要有深度、高度、強度,闡述要做到多角度、多層次,有點有面,有實有虛,全面地來闡明自己的獨特觀點;“對比法”,就是在分析的過程中,正反結合,在比較中析理,在對比中深入。
要使說理透徹,依靠單一的論證方法很難取得預期的效果,考生要根據內容的需要靈活、綜合地運用,才能取得深層次、多變化的論證功效。
三、議事析理辨證化
要使說理透徹,在析理過程中,應該學會辨證分析法。具體表現為以下幾方面:用一分為二的觀點,采用實事求是的態度,客觀地、全面地分析事物,分析問題時不可抓住一點,不及其余;用聯系的觀點分析事物,要注意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學會由此及彼地分析事物,分析事件時,要善于聯系到相關事件,進而揭示其本質;用發展的觀點分析事物,世界上萬事萬物都是運動、變化的,只有用發展的觀點看待問題、分析問題,才能對事物的發展趨向作出正確推斷。
當然,分析透徹,不是上述三個方面所能完全負載起來的。成功的論述文離不開材料的搜集、論據的選擇、結構的設計及語言的表達等,但上述幾種簡單易行的方法,將會極大提高考生分析事理的能力。
文題呈現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材料1:2018年8月下旬,一段題為《G334列車上男乘客霸占靠窗座位不肯讓》的視頻在網絡上瘋傳。一男子在被要求回自己的座位時,公然叫囂“誰規定一定要按號入座?”隨后又裝病,以“站不起來”為由,拒絕回到自己座位,到了終點,卻微笑著下了車。事后,相關部門給予其200元的罰款處罰,并將其納入鐵路征信系統。
材料2:2018年10月28日10時許,重慶市萬州區一大巴在萬州長江二橋上意外墜入江中,該事故共造成15人死亡。經查,事故原因是乘客劉某因為到站忘記了下車而與司機發生口角,繼而雙方發生肢體沖突,導致車輛失控撞斷大橋護欄墜江。
請你根據上述一則或兩則材料來談談自己的看法,據此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試題分析
根據要求,寫作時可抓住一則材料,也可關注兩則材料,但這兩則材料本質是相通的,綜合考慮,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立意:
1.法治社會需要規則意識。建設法治社會,維護公眾的安全感,讓正義站到守規矩者一方,讓不守規則者得不償失,進而樹立規則的權威,讓社會更有序,公眾更安全。
2.文明社會,需從我做起。建設文明社會,人人有責,每個人都不是看客,“霸座”事件看似是小事,但實際上是對社會規則的蔑視、破壞,任由其發展,必將阻礙文明社會的建設;公交車墜江,每個人都是責任者。人人用道德來約束自我,做個守紀的公民,方能共建文明社會。
3.管理需要完善、創新。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堵塞管理的漏洞,讓不法者無機可乘,心存敬畏,才能防患于未然。
佳作示范
法令先行
袁琪嘉
2018年8月下旬,一則高鐵上占座的新聞引起了公眾的關注。當事人孫某為霸占窗邊座位,對他人出言不遜,面對乘警的勸說,采取“無賴”手段,并成功占座到終點。該事件以孫某被罰款200元、其信息錄入鐵路征信系統而告終。同年11月28日發生在重慶萬州的公交車墜江事件,則沒有如此輕松,乘客與司機發生口角及肢體沖突,最終導致車毀人亡,這一特大事故讓15個家庭陷入無窮的悲痛之中。
這兩件事都折射出當前我國法律體系存在漏洞。
胡適說過:“一個骯臟的國度,如果人人講規則而不是談道德,最終會變成一個有人情味兒的正常國家,道德自然會逐漸回歸。一個干凈的國家,如果人人都不講規則卻大談道德,最終這個國家會墮落成為一個偽君子遍布的骯臟國家?!惫蕠笳撸钕刃??!耙苑ㄖ螄瑒t舉措而已?!惫苤僬菓{借“以法治國”的方略,使齊國“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事實證明,法制一旦被破壞,將會給社會造成極大的危害。放眼全球,就會發現,越是發達的國家,法律越完備。新西蘭法律規定,自家花園里不準養家禽;加拿大規定,直徑四十厘米以上的樹或樹枝不準砍伐,即使是自家庭院中的也要經政府批準,否則就會受到法律的制裁。如此瑣碎之事,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國家秩序豈不井然?
當然,法律也需與時俱進,商鞅有言,“當時而立法,因事而制禮”,就是強調要建立起符合實際情況的法律。秦國的強大,與此密不可分。
霸座男子之所以肆無忌憚,就是因為他知道現行法律根本奈何不了他;各地常有搶奪方向盤大戰,就因為現有的相關法律不完善,處罰不了他,或者說,處罰起不到震懾作用。
試想,如果法律對此類現象施以更為嚴厲的處罰,如罰以重金或判刑等,想必這樣的行為立刻便會隱匿無蹤。而現實情況是,各地不時上演乘客搶奪公交車方向盤的事件,而最終的處理,大多是以批評教育為主或不了了之。霸坐的男子在整個行程中都沒有歸還座位,200元罰款完全可以看作買下理想座位的票價,而對于將其信息錄入鐵路征信體系這一處罰,相關鐵路局也語焉不詳,是對孫某的出行進行限制,還是監控?若下次再犯將如何處理?如果這些問題沒有一個明確、嚴肅的答案,都會讓心術不正之人有可乘之機,霸座之風恐愈演愈烈。
也許有人會覺得手腕強硬或嚴格按規矩行事會不近人情,也許有人覺得高鐵占座只是一樁小事,最好小事化了。但法律面前無小事,違者就要給予相應的處罰。國法不嚴,何以治民?
重視法律規則,制定合理適時的法律法規,才能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
我再次呼吁:國之大者,法律為先!
點評
作文在論述上采取的是遞進式的論證方法。首先,由材料引出觀點“國之大者,法律為先”,然后,按照“遵守法律——完善法律——法與時進”的思路,展開有層次的立體論述,論述方式靈活而合理,使得作文嚴謹中不乏靈動,規矩中不乏活潑。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73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