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題“準”一點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技法點撥
“年年談高考,歲歲悔跑題。”恢復高考40年,作文如何撥開浮云看本質,迅速切準題意,已經成了每屆考生常說的話題??紙錾蠈忣}失誤,立意偏差,那就是一招不慎,滿盤皆輸,作文符合題意便無從談起。正因如此,很多考生視考場作文審題立意為畏途,希冀能僥幸地“符合題意”,至于更高層面的“切合題意”,則頗感心虛,直言力有不逮。
其實,高考作文的審題,考的是平常練就的“火眼金睛”,考的是考生的思想、思維和語言、情感??紙鲎魑氖翘厥獾膶懽鳎鶕}者的要求進行寫作,所以,考生要先搞清楚命題者的意圖:要我干什么,這就是審題。準確審題也是一個努力使作文符合題意,讀題伊始就步入正軌的認識過程。
考場作文,準確審題是關鍵,而準確審題之關鍵就是要準確地解讀題意,以達到切合題意的目的。從思維模式上看,應當先審題后立意。也就是先整體解讀考場作文題,不將題目割裂開,不碎片化地理解。說到底,審題是語文學習的高端性能力,是閱讀積累、思考維度、辨析水平、認識層級的綜合體現。準確地把握題目中所蘊含的作文題旨,對命題意圖不作疑似想,更不套路化。這就要求考生仔細審閱、深入思考、反復推敲作文命題及意圖準確再立意。
高考作文如何準確審題?
第一要審作文題目的要求:作文題中共有幾條要求,對內容、文體、字數等方面有什么限制等,考生必須明確,否則就有可能出現問題。
第二要審命題者的意圖:命題者有沒有立場,是否有隱含的意思?考生如何如何找命題者的命題意圖?這些均要仔細閱讀材料,并用“火眼金睛”從材料中去發現。
考生還要根據材料的不同類型進行區別對待:若材料是隱喻或引申型,材料蘊含的道理才是需要你闡發的;材料是客觀存在的社會現象,就是要你就事論事評價分析的情境或申論型;材料提供一個核心話題或者一個題目的是話題型或命題型;還有故事寓言、名言詩句、數據表格、圖像照片、網友論壇等,考生都要區別對待,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地一概而論。但萬變不離其宗,還是要抓“關系”和“關鍵”二詞。整體上厘清材料中的各種關系,從關系中推知材料的中心意思,再從關鍵詞句入手,讀破命題者的意圖。也就是在審準意圖這個環節,考生要注意做這幾件事:
一、理清關系,即概括材料中的內容或人物之間的關系。有些材料可能會涉及兩個甚至兩個以上對象,這幾個對象之間如果無明顯的主次之分,從理論上來說,每一個對象都可以提煉出至少一個觀點。有些材料可能會涉及幾個對象,而且這幾個對象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內在聯系,審題時一定要理清這幾個對象之間可能存在的關系。
二、抓住關鍵,要找到作文題目材料中的關鍵詞句,從主要對象或者重要對象入手進行分析,否則有可能偏題。
三、概括寫作關鍵詞,即從作文題目材料中概括出一個寫作關鍵詞。有些材料蘊含哲理或運用比喻,審題時我們首先應該認真分析,仔細揣摩,從而揭示出材料所蘊含的意義或道理,并以此作為立意的根據。
四、形成一個經典句子,也就是根據材料中關鍵詞句,或擴充,或壓縮,或轉述,形成一個切合材料內容的關鍵句子。這個關鍵句子就是作文的立意,也就是議論文的論點,就此寫作,一般不會偏題、離題。
文題呈現
“原生態”,狹義地講,指自然界最初的、最原始的狀態;廣義地講,指那些未經加工、訓練、雕飾、改造,原湯原水、本色自然的東西,或歌或舞,或曲或調,或作文或心靈,都有“原生態”。
對于“原生態”,你有怎樣的看法?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角度自選;標題自擬;除詩歌外,文體自選。
試題分析
“原生態”的特征是原始美、天然美。具體包括下列類型:(1)自然界的“原生態”——沒有污染、沒有遭到人為破壞的植物、風景、生態等;(2)食物的“原生態”——沒有施加化肥、農藥,未添加色素、防腐劑的果蔬等;(3)文化藝術領域的“原生態”——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如音樂、舞蹈等(原生態的歌聲吸引我們的最重要一點,就是自然、單純、發自肺腑);(4)寫作的“原生態”——真實、真切、真誠、真摯,毫不做作,親近“原生態”的詩文,猶如做一次愜意的度假旅游;(5)社會生活的“原生態”——純真、和諧、融洽,比如“天地人合一”“人與人之間不設防備,和諧相處”;(6)心靈的“原生態”——質樸、平和、善良。
構思作文時,可通過“自問自答”的形式拓展思路,可考慮原生態為什么受歡迎?原生態的反面是什么?原生態事物的現狀如何?發展前景又如何?破壞原生態的危害有哪些?原生態與現代化之間是怎樣一種關系?等等??蓞⒖家韵铝⒁猓?
1.莫把“原生態”當時髦。
2.辯證對待“原生態”:心存敬畏,但不要迷信。
3.人們期待“原生態”的心靈,渴望重建、擁有屬于自己的精神家園,期盼“真、善、美”的回歸。如梭羅——現代社會“原生態”的守護者。梭羅對工業文明、喧囂社會擠壓人類、侵蝕人性心懷憂慮,他認為人類只有過簡單淳樸的生活,才能享受到內心的輕松和愉悅。他在瓦爾登湖畔追求孤獨,實際上也是在追求深刻,追求原生態,他想在孤獨的心境中對人生進行思考和探索,孤獨催生了他深刻的思想。
4.當前,我們需要找回“原生態”的生活方式。
5.真正的原生態是順其自然。
6.正視“原生態”與改革創新、現代文明的矛盾。
佳作示范
原生態
白玉婷
“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這是陶潛筆下令人魂牽夢縈的桃花源,那份原生態的美引無數人心馳神往。而今,我們對“原生態”并不陌生,可其中真假究竟如何?怕是“原生態”早已不“原”不“生”了。當今社會,呼喚真正的原生態! 真正的原生態,是原湯原水、原汁原味、天然純凈的。
近年來,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一直是國內外關注的焦點,中國民眾真應“佩服”那些“原生態”制造者驚世駭俗的創造力:西瓜不夠大怎么辦?沒關系,我們有膨大劑!饅頭不夠白怎么辦?這好辦,可以用硫磺熏!奶粉不達標怎么辦?很簡單,三聚氰胺任你加!如此操作一番之后,冠以“原生態”食品的名目即可。對此,我自笑曰:黑夜給了你黑色的眼睛,你卻用它來尋找人性更深處的黑暗;紅日給了你紅彤彤的心靈,你卻用它來啃噬無辜者的生命。身為炎黃子孫本應赤心黑瞳,可利欲一熏心,眼一紅,心就黑了。
古人曰:“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便筱蟠髧?,地大物博,食品安全的天卻搖搖欲墜,豈不是民生國本之災難?那些天賦創造神力的“原生態”制造者們啊,請不要再打著“原生態”的噱頭斂財害命了。孩子們需要真正原生態的食品,而非原生態標簽下超標的化學添加劑;老人們需要真正原生態的藥品,而非原生態頭銜下不可食用的有機毒物。我們呼喚真正原生態的食品、藥品!
真正的原生態,是原原本本、不加雕琢、本色自然的。
我懷念,那西北大漠中廢詞失調卻有古今之韻的絕地之音??扇缃?,淳樸的民謠和勞動號子被包裝成嘩眾取寵的“神曲”,草原上的長調演變為現代的說唱與搖滾,就好比被浸過顏料、泡過香精的假花,縱使再嬌艷、馥郁如斯,又怎抵得過晨霧中那傲然枝頭、晶瑩欲滴的鮮花?再美,也不過是假的。
是否在鋼筋水泥中安插幾堆假山池塘,就是原生態景觀?是否穿草鞋、著布衫吼一嗓子就是原生態音樂?怕是難免東施效顰之嫌。我想,人們更應追求內在與精神層面的原生態,而非形式與物質層面的。我們呼喚的真正的原生態,不過是這個社會那張洗去脂粉的臉!
眾多原本就應取自自然的食物被貼上“原生態”的標簽,究竟是可笑還是可悲?我們的文化被帶有“人造”前綴的原生態玻璃罩與自然隔離,究竟是可喜還是可嘆?我們呼喚的原生態,不過是想吃得放心、活得舒心。
我期待這一天——天藍藍,草青青,風過蟲兒鳴;春放紙鳶秋望雁,夏聽荷雨冬賞雪。
我期待這一天——黃發健,垂髫康,炊煙裊裊香;百家民謠笑聲朗,一壺溫酒伴夕陽。
到這一天,我們便可以自豪地說:我們擁有真正的原生態,我們身處的就是桃花源!
點評
這是一篇精彩的議論性散文。作文開篇亮出觀點“當今社會,呼喚真正的原生態”,然后緊扣“真正”,分兩層展開闡述;篇末則以“我們擁有真正的原生態,我們身處的就是桃花源”呼應開頭,強化全文的主旨。
考生語言表達的功力高人一籌。行文中,用詞貼切生動,句式整散結合,像“身為炎黃子孫本應赤心黑瞳,可利欲一熏心,眼一紅,心就黑了”“我們呼喚的真正的原生態,不過是這個社會那張洗去脂粉的臉”等文句,很有意蘊,耐人尋味。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76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