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在自我規劃與設計中導航專業成長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王素芳,教育碩士,高級教師,江蘇省特級教師。1993年8月參加工作以來,先后在江蘇省淮陰師范學院附屬小學、江蘇省淮陰師范學院新區實驗學校、江蘇省淮安市人民小學任教,現任淮安市人民小學副校長。兼任淮安市體育訓練管理干部,負責管理多個市級運動隊。出版有個人專著《天行健 體育新》,參與編寫多本體育教育著作。她把體育教育視為一項事業、一門科學、一種藝術,用汗水與智慧孜孜以求,追尋著自己的教育夢想。
  成功者往往能不斷規劃自己、設計自己、超越自己。作為一名小學體育教師,我也努力用自我規劃與自我設計點亮自己的教育人生。
   一、深度學習:閱讀助力專業成長
   常言說,要給別人一杯水,自己就必須有一桶水。為了有這“一桶水”,我自費訂閱了多種報紙雜志、音像資料等,潛心閱讀、認真觀摩,用心探尋體育教學的真諦。我向書本學,向同事學,向專業導師學,向我的教育對象學。我所做的努力、所費的心力,常常讓家人和同事都為之感動。我以“干一行就愛一行、鉆一行”的精神自學,5次通過省級計算機、英語等級考試,2008年考上了碩士研究生。作為一名體育教師,我為了不讓寫作成為自己的短板,曾堅持3年,每天晚上去淮陰師范學院圖書館閱覽室學習兩小時。為了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我堅持每撰寫一篇文章,都請身邊文筆好的同事審讀,修改之處請他們用紅字標出,自己進行比對,反復推敲,這么一直堅持了20年。2016年,我有幸成為《江蘇教育》雜志的一名審讀員,3年多的深度審讀歷程,也讓我學到了更多教育教學的理論知識及實踐智慧。
   二、深耕覃思:科研導向專業前沿
   新課改實施以來,我用理論知識引領課堂實踐,致力于讓“體育課堂”成為學生“身心生長學堂”;我用“生長”定義教育,讓體育教學落地生根,讓學生成為體育鍛煉的主體;我用“學習者思維”創編教案,將體育“教學設計”轉向體育“學習設計”。我堅持“實踐出真知”的原則,聚焦于“行”的有效拓展,致力于“以行促學、以行導研、以行至長”的體育教學改革嘗試;我努力探尋體育課程課內外一體化的教學與管理的融合之路,致力于學科融合與資源整合的體育教學變革;我倡導讓兒童站在體育課程中央,以“結伴式學習”“兒童在場”等主張,動態設計和實施體育教學,實現師生結伴合作、互動學練,形成“健康陽光、激情飛揚”的獨特教學風格。我的“融合一體,適切悅動”的教學主張真正喚醒了兒童內心深處的運動天性,促使學生發自內心地去參與、去體驗,學生在寬松愉悅、生動活潑、充滿趣味、融合一體、適切悅動的體育課堂上玩出自我、玩出水平、玩出藝術、玩出進取,形成了融合視域下小學體育課內外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
   2011年,我出版了25萬字的專著《天行健 體育新》。近5年來,我參與編寫了《科學預設藝術生成》《體育與健康教學設計探微》《小學運動與生活》《生命與運動》《江蘇省中小學校內體育競賽的設計與實施》《小學體育室內課教學》等書。近10年中,我主持研究了4項省級課題并已結題,課題成果分別獲得江蘇省人民政府教學成果一、二等獎。
   三、融合一體:體育鍛造核心素養
   近年來,我以游泳、跳水、足球、籃球、田徑等體育課程為載體,努力鍛造小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
   為響應國家將大、中、小、幼體育課程進行一體化實施的要求,我從學校體育特色課程建構入手,以體育課堂教學、體育課程開發、體育社團設置、體育大課間鍛煉、業余體育訓練、群眾體育開展、學生課間活動為切入點,打破體育課程界限,讓體育課程與教學的外延擴展、內涵深化,構建以體育課堂教學為主、課外體育生活為輔的課內外一體化新型體育課程體系,同時,創新體育特長生的訓練與文化學習一體化管理模式,選拔和培養體育后備人才,讓體育資源得到有效開發與利用。
   在體教融合管理模式下,我努力做好體育課內課外一體化的教學與訓練。讓足球、游泳走進課堂,開展足球、游泳教學與普及。在普及的基礎上,發現體育苗子,培養特長生,鑄造足球、游泳人才鏈,實現體育人才的培養一體化。體育特長生管理實行學習、訓練、住宿“三集中”管理模式,實現體育特長生的學訓一體化。體育特長生訓練的資源,同時面向全體學生開放,普通學生的嘗試與受益,使體育資源得到有效開發與利用。我還努力研究與重構體育教學內容和體育大課間活動模式,創建運動會和小型體育比賽一體化的競賽形式,設計與拓展學校、家庭、社會等校內外融合的體育活動,實現學生體育、生活一體化。
  基于學校體育教學內容融合、體育管理機制融合和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理念,我用了20年時間構建了小學體育課程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有力推動學生核心素養向內生長,促進全體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實現了“育心、育體、育技”一體化的培養目標。
   四、學生在場:校內競賽面向全體
  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我探索開創了“競賽項目技術+”素養環境下校內體育競賽模式,即在校內體育競賽中精心構建全員運動的競賽模式,實現校內競技普及化,使校內競賽真正服務于全體學生成長,改變了“學校體育競賽以一年一次的全校田徑運動會為主,每班只有幾個體育特長生才有機會參加,其他學生均為‘看客’”的現象。我主張校內競賽既關注“量”又保證“質”,強調每一個學生至少完成兩項競賽任務,而非關注人均參加幾個項目;既“做優過程”又“培養習慣”,不斷設置和強化趣味性強的體育競賽項目,同時改變“成敗式”的評價方式,更多地關注體育弱勢生,培養學生積極參與體育競賽的興趣和樂于體育鍛煉的習慣?;顒又形覀兗乳_展“競技項目”比賽,又將競賽項目進行“活動拓展”,采用“競賽項目技術+項目比賽、競賽游戲、運動達標、競賽展示、競賽文化等系列活動”的模式。這樣,校內體育競賽就真正成為學生、教師、家長全員參與運動的盛大體育健康節日,學生立于體育活動或體育競賽的中央,每一位學生都能真正參與其中、運動其中、快樂其中、獲益其中。在我工作過的學校,我所組織的體育活動,參與競賽的學生總能達到學校學生總數的85%以上。我所任教過的學生小學畢業時,90%以上掌握兩種以上體育運動技能。我追求讓每一位學生都真切感受到體育運動的魅力,讓體育真正成為學生成長的“第九條跑道”。
   五、標新立異:智慧開創育人天地
   我力爭讓自己的個人成長與學校事業發展同步共頻。我秉持“融合一體”的教育理念,從體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協調育人等方面,努力探尋學校、家庭、社會體育融合之路,致力于學科融合與資源整合的教育變革和育人實踐,形成了“體教融合”體育教育模式。作為分管學校體育工作的副校長,為確保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我帶領體育教師團隊研究和開展大課間、課余訓練等課外體育活動;每年組織有家長、體育明星等多方社會人士參與的校內“小小奧運會”和“校園吉尼斯”等系列體育競賽;我將游泳課排入課表,在全校近5000名師生中全面普及游泳運動,進而影響全區,實現了清江浦區小學游泳課程的全面普及。
  除了完成任職學校的教學工作任務,我還參與創辦并管理著淮安市體育小學,積極推動和優化體教融合工作。2011年,我被淮安市體育局聘為淮安市體育訓練管理干部,并負責管理淮安市市隊校辦的跳水隊。2016年,我又負責管理市隊區辦的射擊隊、射箭隊和拳擊隊等4個市級運動隊。7年來,我沒有周六和周日,也沒有寒暑假。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我所在的學校26次蟬聯區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小學團體總分第一;區委區政府3次給學校發來賀信,連續6年下文表彰我分管的運動隊和個人;跳水隊7次參加江蘇省青少年跳水錦標賽,共榮獲34枚金牌、25枚銀牌、28枚銅牌,參加全國比賽榮獲12枚金牌、9枚銀牌、12枚銅牌,運動員的文化平均成績超出全省均分10分;2017年我分管的跳水隊、射擊隊、射箭隊和拳擊隊參加江蘇省年度比賽,獲得13枚金牌,占淮安市13個縣區參加江蘇省年度大賽所獲金牌總數的三分之一。
   “努力到無能為力,拼搏到感動自己!”我常常以這句話來勉勵自己。體教融合鑄就學生強健體魄,特色課程鍛造學生核心素養,內外一體建構教學育人模式,陽光運動喚醒學生體育夢想。這是我的育人理念,也是我的專業追求,在與學生共成長的體育之旅中,我將一如既往,矢志前行!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803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