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堅持開放不動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中國制造的“對外開放”,并不僅僅是中國制造業走向國際的問題,更是將中國制造自身與國際制造業增長最強大的力量結合起來的問題。制造業是國際化產業,中國制造業的長足發展與積極參與全球制造產業鏈分工體系息息相關。
  所謂“全球化”,就是國際勞動分工。勞動分工是經濟增長中最有力的量化因素。不斷增強的勞動分工國際化及其結果是推動開放戰略的最基本因素。舉幾組數字來說明,中國的出口占GDP 的比重從1979~1984 年的7% 增長到1992~1999 年的19.3%,進口占GDP 的比重從1979~1984 年的7.1% 增長到1992~1999 年的17.3%……在中國制造業全面融入全球產業鏈期間,中國經濟經歷了史無前例的持續高速增長。中國的經濟開放與持續高速增長之間的關聯性并不是偶然的。中國經濟對國際貿易的開放程度遠遠高于美國和日本,更大程度上利用國際勞動分工,是中國經濟創造比較優勢、更快速發展的關鍵因素。
  “引進來”也是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方面。1997~2018年期間,中國實際使用FDI整體呈波動增長態勢。2018年,盡管受到中美貿易摩擦等不利條件影響,中國制造業實際使用FDI仍然從2017年的335億美元增加到412億美元,增幅達22.99%。外資和合資企業事實上已經成為中國經濟不可或缺的充滿活力的組織形態。
  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的急速膨脹,對中國制造和中國企業的開放性提出了嚴峻挑戰,例如,以布局全球著稱的華為公司就被迫采取“備胎”計劃,調整原有的全球供應鏈,以保證公司的正常運營和發展。
  令人欣喜的是,高壓之下的華為并未喪失開放的心態,基于多年研發成果累累,華為更加具備開放的底氣。所以華為在重重威逼堵截中不但沒有“休克”,而且從容應對,坦然自若。他們熱忱感謝全球合作伙伴在危急關頭的鼎力支持,大力呼吁全球科學家和工程專家的合力協作,共同創造美好的世界未來,并且一如既往身體力行其全球化合作攻關的理念。
  中國正在花大力氣創造一個寬松公平、平等競爭、開放自由的環境,對外資企業、民營企業、國有企業做到一視同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2018年,我國取消了船舶建造、飛機制造外商準入限制,取消了專用車和新能源汽車的外商股比投資限制。以此為標志,一般制造業已經基本上實現了對外資的全部開放。而中國制造“走出去”的步伐不會停滯,譬如,“一帶一路”倡議得到了世界眾多國家的積極響應,這是做強中國制造業在新時期的一個重要方向。
  表面上看來,中國對外開放面臨的挑戰主要來自中美貿易摩擦等外部環境因素,但歸根結底,還在于我們有沒有更高層次上對外開放的能力,在于產業有沒有核心競爭力,這最終取決于核心企業的創新能力。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848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