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山歌在中學音樂課堂中的教學有效性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現階段人們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在學校教育中大力開展音樂課程。通過音樂課程可以將我國的傳統音樂文化進行傳承,并且可以使傳統音樂文化得到傳播。傳統音樂文化普及的程度會受到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影響。本文將以中學音樂課堂為例,對客家山歌在課堂中教學有效性的情況進行分析。
關鍵詞:客家山歌;中學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
一、課堂教學有效性分析
課堂教學有效性主要指通過教師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其中的發展主要是指學生價值觀、知識技能、態度、方法與情感的協調發展。有效教學主要關注以下幾點內容:第一點,絕大多數學生能否接受課堂中所傳授的教學內容;第二點,教學計劃內容能否在規定時間內讓學生掌握,教師能否將教學內容更好的傳遞給學生;第三點,教學活動是否存在意義。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組成了教學活動,教學活動受到教師與學生兩大主觀因素的影響,因此,要想將課堂中教學有效性進行提高,就需要對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進行深入分析。本文將以客家山歌中《有好山歌溜等來》曲目的教學為例分析音樂教學的有效性。
二、課堂知識的講授
教師在講解客家山歌之前,讓學生利用客家方言進行自我介紹,然后利用客家山歌的相關內容進行提問,讓學生之間相互探討,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了解到學生對于客家山歌的掌握程度,并根據學生的情況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誘發。教師可以將課堂教學與學生的生活有效結合,讓學生將所學知識與新知識有效結合。教師可以彈唱《有好山歌溜等來》曲目,該曲目的教學可以利用趣味發聲教學,教師在將學習的主題引入之后,可以利用音頻或者是視頻播放客家人相互打招呼的聲音、動物的叫聲以及農戶喂雞的聲音等,并引導學生進行發聲練習。通過這樣的方式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全面激發,并且帶領學生一起開展發聲練習。于客家山歌歌詞而言比較押韻,教師可以讓學生使用客家方言朗讀歌詞,通過朗讀了解到演唱時的氣息以及方言的吐字問題等,然后教師一步步帶領學生唱出這首歌曲。
三、教師教學方法分析
第一點,制定有效的講述策略。教師在開展教學時應該將教學目的進行明確,將課堂主題循序漸進的引入,引導學生將新舊知識有效結合,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都要緊密結合、環環相扣,使整個課程能夠有效的貫穿。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模仿動物、勞作時發出的聲音或者直接發出動物的聲音,這樣不僅可以使課堂的趣味性逐漸加強,而且可以將學生的全部注意力吸引到教學中。教師在結束課程教學之后,可以讓學生演唱客家山歌,并讓其他學生進行點評,進而使學生學到的知識得以鞏固,并且讓學生更好的歸納所學知識。老師在講述教學內容的過程中應該注重語調以及語言的使用,在講述內容的過程中投入熱情,并根據教學內容調整語速,使講述具有準確性以及邏輯性。
第二點,制定有效的問答策略。教師應該針對關鍵知識制定相應的問題。教師在開展客家山歌《有好山歌溜等來》講解時可以從客家入手,制定有針對性的問題,然后導入本節課程所學內容,讓學生抓住本節課程的主題。除此之外,老師應該找準提問的時機,教師在演唱完該曲目之后,讓學生們總結山歌的特點,可能部分學生會回答“高亢嘹亮”,然后教師根據學生說出的特點分析原因,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總結出客家山歌的特點,并將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引出來。教師的講解應該具有靈活性,學生回答的答案也多種多樣,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回答的情況提出問題,這也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如果學生的學習基礎較差,教師就可以提出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這可以使課堂知識的得到有效銜接,同時可以促進師生之間更好的互動,在學生掌握的知識上發問,引導學生一步步的探索更深入的知識。教師從與客家人相關的問題引出客家山歌特點的原因,提出的問題逐步深入,并且將課堂提問坡度、廣度以及深度等技巧充分利用。
四、學習指導策略分析
教師在講解客家山歌的過程中,應該對學生開展有效的指導以及啟發。第一點,制定有效的練習指導策略。教師在開展客家山歌教學時,可以制定課堂練習。課堂練習就是模仿客家人相互打招呼、動物的叫聲以及農戶喂雞的聲音等,這些聲音的模仿都是趣味發聲練習,既可以讓課堂變得更加生動,又可以讓學生更好的將知識內化,教師在模仿客家人打招呼的聲音之后,可以通過啟發式的方式引導學生模仿勞作的聲音、動物的聲音,再讓學生朗讀山歌歌詞,進而讓學生找到有效的發音方法;第二點,制定有效的活動指導策略。音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對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队泻蒙礁枇锏葋怼非康慕虒W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對聲音進行模仿,第二階段是練習教唱山歌,在這一階段,老師可以引導學生改編山歌,讓學生在原有山歌的基礎上進行創作與改編,并對學生的改編進行指導,然后由學生進行表演。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自主性,并且充分鍛煉了學生的寫作、創造能力,讓學生將已知知識與所學知識有效融合,使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以及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發揮,并且將課堂的趣味性充分凸顯。
五、結語
本文中以客家山歌中的《有好山歌溜等來》的教學案例為主,通過本文的分析得知,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將客家山歌引入其中,可以通過客家山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將學生的民族文化藝術鑒賞能力進行提高,而且加強了學生學習優秀文化傳統的意識,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得以提高,為客家音樂的傳承奠定有利基礎。
[參考文獻]
[1] 曾小梅.客家山歌在城鎮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北方音樂, 2018,17:110+112.
[2] 羅薇麗.客家山歌引入中小學音樂課堂的探索與思考[J].四川戲劇, 2015,12:178-181.
[3] 徐靈瑛.整合客家山歌資源,豐富音樂課堂內涵[J].音樂時空,2015,03: 132-133.
[4] 廖有忠.客家山歌在高中音樂課程中的開發與運用[J].戲劇之家,2013,07:12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87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