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初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音樂教育既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小學教育體系中必不可少的學科。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除了要教學學生基本音樂知識外,還要學會借助合唱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審美修養等。為此,這就要求小學音樂教師通過多元途徑提升合唱教學有效性,促使學生更好學習發展。
【關鍵詞】小學音樂 合唱教學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1-0208-02
基于合唱的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既能培養學生團隊合作意識,還能提升學生音樂素養。然而,經實踐得知,當前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成效并不樂觀,嚴重影響著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正常開展。鑒于此,本文就結合自身教學實踐,粗淺的談談如何提升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有效性,以期為相關教學活動開展提供可參考價值。
一、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現狀
經過多年教學經驗總結得知,導致當前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效果不好的因素可能在于以下幾方面。一方面,音樂教師綜合素質有待提升。據了解得知,學生不愿主動積極參與合唱教學的原因之一是教師教學多采用照本宣科方式,沒有一套能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方法,致使學生在合唱教學中“濫竽充數”,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另一方面,缺乏濃厚的興趣。在小學音樂合唱教學中,要想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需要學生具備高漲的參與熱情及較高的音樂素養。然而,由于課堂教學方法單一,無創新,就致使學生合唱參與興趣不斷降低,最終導致合唱教學效果不佳,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更是無稽之談。為此,在今后教學實踐中,我們應轉變教學理念,創新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參與興趣,提升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
二、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策略
?。ㄒ唬┘哟笈嘤?,提升素養
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提升,音樂教師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在通常情況下,小學生對某一學科的喜歡,50%的原因是來自對學科老師的喜歡。為此,這就要求小學音樂教師應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養與專業技能,成為小學生學習的榜樣。只要贏得小學生的喜歡與尊重,合唱教學就事半功倍。
例如,在日常教學實踐中,我會與諸多優秀的音樂教師溝通交流,旨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蛘?,通過課余時間多參與一些講座與培訓,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養,為接下來的合唱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只有我們通過不斷學習讓自己成為更優秀的人,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學生才會喜歡、尊重我們,愿意上我們的課,進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促使學生更好學習發展。
?。ǘ┧枷雴⒚?,激發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原動力,尤其是小學階段,小學生的主觀學習意識并不強,基本所有的學習行為都是由興趣驅動的。因此,在音樂合唱教學中,教師應該重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音樂不同于其他學科,這門學科對學生的天賦要求極高,而且要有對音樂旋律的準確把握才能學好。這些專業的知識對學生來說,極易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困難。而對于小學生而言,遇到困難是非常容易放棄的。如果教師不加以解決,學生對于音樂的興趣也就消失了。而當教師能夠給予正確的引導和培養,小學階段就可以建立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興趣愛好,對于更高年級的學習都有著很好的幫助作用。
例如,在對學生進行合唱教學的時候,我不僅僅要教會學生歌唱的技巧,還要把自己對合唱曲目的理解和創作背景都介紹給學生,尤其要與學生多進行溝通和交流,及時掌握自己的學生有哪些地方是弱項,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訓練,給學生的合唱技巧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以《同一首歌》教學為例,我會先把這首歌曲的創作背景和情感講授給學生們,讓學生們學會用什么樣的感情和情緒進行合唱,先讓學生有了對歌曲的興趣,然后再教給學生如何去把握歌曲的節奏和歌唱的技巧。這樣經過反復的練習才能讓學生的合唱水平有所提高,合唱的學習氛圍也越來越濃厚。
?。ㄈ菲餮葑啵黾訕啡?
一次好的合唱需要不斷的練習和反復的歌唱,對于小學生而言,這樣的練習方式很快就會感到厭煩。為了保證學生的新鮮感,可以在合唱教學中加入一些樂器的演奏,增加訓練的新鮮感覺,讓小學生再次進入到合唱訓練中來。從另一個方面來說,樂器演奏的加入,小學生的合唱還要配合樂器演奏的旋律,改變整個合唱的節奏和音色等,這對小學生的合唱能力也是一種變向的訓練,能夠有效的提高小學生的專業水平。久而久之,小學生會逐漸發現自己的合唱水平提高了,自信心也跟著提高了。與此同時,對于合唱這樣一個集體活動來說,樂器演奏的增加也是一個增加團隊凝聚力的好方法,因為樂器的加入,教師要和學生一起研究怎樣配合才能讓樂器的加入更加融洽,更加和諧。在這個過程中,還能增加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讓學生們學會為了集體的目標而貢獻自己的力量,幫助教師共同完成學習的目標。
例如,在學習《愛我中華》的合唱的時候,我會將鋼琴加入到合唱中,鋼琴的演奏可以讓這個后節奏感強烈的歌曲顯得更加有沖擊力,在明快的節奏中學生的合唱水平也會越來越高。又如,在學習合唱歌曲《撐著歌聲的翅膀》時,我會借用豎笛輔助教學。因為歌曲較為簡單,所以我采用了“分聲部自學”的方式,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自學歌曲旋律。起初只建議學生輕聲哼哼,可在分組指導時發現學生有些跑調走音,后來建議每一組請一名學生用豎笛來吹奏旋律,其余同學進行模唱,效果很好。可見,借用器樂固定音高來輔助學生識讀樂譜、熟悉旋律,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
?。ㄋ模└偁幖?,點燃熱情
一般情況下,合唱的模式就是教師組織一個團隊,由教師安排指定的曲目并進行反復的訓練。這樣的模式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倦的情緒,會逐漸喪失對合唱的興趣,不利于學生合唱能力的培養。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教師可以把班級分成兩個合唱隊,合唱隊自己的來選擇自己的合唱曲目以及如何去合唱,把合唱的創作空間都留給學生自己,讓學生在競爭中增加對合唱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雖然當前的教育模式依舊是以試卷的分數高低來評判一個學生,但是教師要意識到培養學生興趣的重要性,讓學生學會自己去探究學習,養成一個終身學習的好習慣,這些對合唱的訓練都是有用的,只有學生愿意自己去探索合唱的技巧,才會保持對合唱的興趣。教師的教學目標才會有所實現。
例如,在學習《可愛的蘋果》合唱練習中,我會把班級分成男女比例相當的兩個合唱隊,讓學生自己去組織練習這個合唱曲目,經過練習之后一起在班級進行合唱展示,最后由教師進行點評,總結出各隊的優點和不足。因為有競爭的存在,學生們自主學習的效率和能力都有明顯的提高,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僅適用于音樂課堂,也適用于其他的科目以及其他的事物上面,在競爭中培養出的好強心理以及不怕輸的精神都會是學生一生中最寶貴的財富。而且通過競爭和對比,學生們還會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和優點,在以后可以明確的認識自己,不僅提高了合唱技巧,也提高了其他方面的技能。
綜上所述,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對學生學習及健康人格有重要幫助作用,同時也是學生體驗多聲部感覺最有效及培養學生良好合作意識、協調能力的重要途徑。為此,本文主要從以上幾方面進行的探究分析,旨在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推動學生更好學習與進步。因此,我們作為新時代背景下的小學音樂教師,在后續課程教學中應科學組織學生進行合唱活動,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參與合唱教學活動的興致,對其進行有效引導,從而將合唱教學在提升小學音樂教學整體質量方面的作用凸顯出來。
參考文獻:
[1]楊曉健.聲樂律動,心隨我動——論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研究[J].北方音樂,2018(18):192.
[2]徐弛.試論如何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J].黃河之聲,2018(13):91-92.
[3]馬曉光.堅持多種方法并用,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質量[J].數碼設計,2017(11):26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01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