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聲部合唱教學之初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合唱是聲樂表演藝術中的一種重要形式,聽,練,合是學習合唱的基本流程,培養學生的“聽”“練”“合”使學生聽辨和聲音程,學習雙聲部的旋律進行,從而感知雙聲部的行進方向,并產生雙聲部合唱的效果。對學生進行合唱藝術方面的教學教育,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合作精神和演唱水平并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
關鍵詞:合唱;聽;練;合
合唱是聲樂表演中的一種形式,齊唱也是,但合唱并不是我們平時所說的齊唱,合唱的音響具有和聲的飽滿性,音色豐富,音域寬廣,適用于表現較大的力度聲響起伏,可以說是聲樂表演中極具特色的一種演唱形式。而二聲部合唱是指由兩個聲部,各自按本聲部的曲調,同時演唱一首歌曲。二聲部合唱的要求是聽起來和諧,每一個聲部演唱音響效果就如一人在演唱。也就是說二聲部合唱演唱出來的歌曲效果就像兩個人在同時唱一首不同曲調的歌曲。
因此合唱的特殊性便使得二聲部合唱的學習有一定的難處,那么,到底該如何進行二聲部合唱的學習呢?我認為,首先應該進行合唱聲音的訓練,感知聲部的進行方向,產生雙聲部效果。
一、聽
加強二聲部聽覺訓練,培養學生敏銳的和聲聽覺,形成良好的音準、節奏感是二聲部合唱成功的關鍵。
合唱是集體合作的聲音藝術。統一、和諧是合唱要求。所以,合唱要求音準絕對準確,合唱音準的訓練應由淺入深地進行,先練習旋律、音程,利用一組學生唱根音,另一組學生唱冠音的方法,再過渡到和聲訓練,要求每個學生都能聽到另一個聲部的音高及兩個聲部合在一起的聲響效果,這樣訓練可以使學生的音準能力和節奏的準確性得到提高。
(一)聽辨和聲音程
我認為,要唱好二聲部合唱,必須要有靈敏、準確的聽覺。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注重訓練學生的聽覺,特別是對和聲音程的聽辨與聽唱。在聽辨和聲音程的過程中,首先訓練學生聽辨區分出單音與雙音,以及雙音的每個音的音高。如:在教授 G調《讓世界充滿愛》中彈出和聲音程Mi Sol,讓學生聽辨這是由哪幾個音發出聲響,試著模唱,并與單音的旋律音程Mi和Sol相對照,從而使學生認識到雙音與單音的聲響效果的區別,隨后讓學生唱出雙音Mi Sol中的每個音高。在聽辨和聽唱雙音時,應先聽唱根音。為了讓學生更容易聽辨出根音,可突出根音(Mi),教師彈奏時根音彈的可比冠音強一些;待學生聽唱好根音后,再聽唱冠音(Sol),最后分兩個聲部將兩個音(Mi Sol)同時唱出來。多次經過這樣的訓練,學生就能很容易聽辨出根音與冠音。學生有了聽辨單個和聲音程的能力之后,就可將二至三個和聲音程連接起來進行分聲部聽辨、聽唱訓練。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就會發現學生的聽覺頓時變得靈敏多了。
?。ǘ┞牨娓?、低聲部旋律
聽辨和聲音程的目的是培養靈敏的聽覺,從而在合唱中能聽辨出并唱出自己所唱聲部的旋律音高,而不至于跟著其它聲部跑。當學生在第一階段的訓練中有了聽辨和聲音程及和聲音程連接的演唱能力之后便可進入聽唱二聲部旋律階段。
在唱二聲部時,我將二聲部旋律同時演唱出或彈奏出讓學生聽辨出并唱出其中的低聲部,待唱好低聲部后,再唱高聲部,然后高、低聲部合唱。合唱好第一句,再依次合唱第二句、第三句……最后連起來唱。對難點處可讓學生多聽辨或采用先彈奏出要唱的聲部旋律并讓學生記住,再同時彈奏高低聲部讓學生聽辨的方法。由于合唱時高聲部較明顯,低聲部不太明顯,所以要加強低聲部旋律的聽辨和聽唱。聽辨低聲部時,可將低聲部旋律彈得響一些,高聲部旋律彈得弱一些,以便于學生聽辨。
二、練
?。ㄒ唬┫冉痰诙暡?
學生對曲調的印象,常常有先入為主的思維定勢。既然總是第一聲部(主旋律)給他們留以較深的印象,那我在教學之初就暫把第一聲部放在一旁,先教第二聲部,把二聲部的曲調先拿出來讓學生模唱或做發聲練習,待學生對第二聲部有了一定的把握后,再教第一聲部(主旋律)。這也就是說,對于兩聲部的教學不能平均用力,要有先有后,有主有次的做不同安排。這種安排的順序,并不是按主旋律,副旋律的地位,而恰恰相反,這里是以“先難后易”為原則,以利于學生唱好合唱為前提。
?。ǘ捌叫小钡亟坛獌陕暡?
對于學習一首不熟悉的二聲部歌曲,在平時教學時我們可以把兩個聲部分別作為一首歌曲來學習,讓學生平行地學唱兩個聲部,然后讓學生分聲部合起來,以形成合唱。例如合唱歌曲《讓世界充滿愛》這首歌曲的第一樂段為齊唱,第二樂段為二聲部合唱,可以先將齊唱部分與合唱部分的第一聲部合起來教唱,好像就是一首完整的歌曲,唱熟練之后,再練習用齊唱接唱合唱部分中的第二聲部,重點練習由齊唱進入合唱時第二聲部的旋律銜接(因為之前有了先入為主的思想,所以得多加練習合唱部分的第二聲部),也像是學習一首完整的歌曲那樣。待“這兩首歌曲”都學會,并練熟后,這時再讓學生把各聲部合在一起演唱就比較容易了。這種教法能較容易有成效的重要原因是首先讓學生避開“合唱難唱”“第二聲部難唱”等思想障礙,把合唱當成幾個整首的歌曲來演唱,當進入合唱時,他們就會發現一切都已掌握,合起來便會容易的多,一聽到和諧的音響效果,信心與興趣頓時俱增。
?。ㄈ┙處熍c不同聲部合作的輔助訓練
在教唱二聲部合唱曲時,可以先由老師彈奏或演唱第二聲部,與擔任第一聲部的學生合作,并讓第二聲部的學生跟著老師輕唱,隨之再逐漸放開聲音地跟老師一起唱,當教師感覺到第二聲部的學生較有把握后,老師的彈奏或演唱隨機地由大聲變為小聲,最后完整地消失彈奏或演唱的聲音變為只要在某些音“攙扶”一下,待達到“火候”時,再讓學生兩個聲部合作起來,這樣就達到了“水到渠成”。必要時候,教師可以反過來輔助第一聲部,使之能順利地與第二聲部合作。
三、合
合唱最主要的是“合”,不僅僅是聲音的融合,更是學生之間的相互配合。這就對唱歌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說,除各聲部都要具有齊唱應具備的各種唱歌技能的一致性外,還應具有比齊唱更好的聽辨能力、視唱能力和準確的節奏感以及使各聲部間協調均衡的能力,并且,音準是聲部協調的基礎,因此加強學生的聽覺訓練是有必不可少的,在經過“聽”的訓練然后再合起來就會容易的多。另外,各聲部協調層次應清楚,一般主旋律聲部應當強一些,和聲聲部應當弱一些,并要培養學生在唱自己聲部的同時能聽到另一聲部而不受干擾的能力。
結語:
合唱是一種集體合作的活動,合唱教學應以音樂為紐帶,以合作為前提,既促進了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也培養了人與人之間共同合作歌唱的意識和能力。二聲部合唱教學是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手段,也是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環節,在掌握二聲部合唱的技巧之后,四聲部的合唱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讓我們相互借鑒成功經驗,豐富教學方法和策略,從而使我們的合唱教學以全新的模式面對我們的學生,實現知識技能與審美教育的有效結合。
作者簡介:趙超男(1990-),女,漢族,江蘇人 ,二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小學教育。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40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