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高師院校視唱練耳多聲部教學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視唱練耳作為一項基礎的音樂課程,能夠幫助教師在教學中系統地訓練、提升學生的音樂聽覺能力,該學科設置的根本目的是開發、提升學生在音樂方面的聽覺能力。本文從高師院校視唱練耳多聲訓練的方式與方法著手,論述高師視唱練耳多聲訓練的作用與意義。
【關鍵詞】高師院校;視唱練耳;多聲部;教學
【中圖分類號】J613.1 【文獻標識碼】A
音樂是一種聽覺上的藝術形式,聽覺認知始終貫穿于音樂實踐的始末。聽覺認知的基礎是生理上的聽覺,而后才是對音樂元素的深層次聽辨,比如對音高、節奏以及音色等方面的音樂認知。在實際的音樂中,上述音樂元素大都以多聲部的形式呈現。因此,實現多聲部音樂的聽覺能力,在實際的聽覺訓練中顯得尤為重要。
一、視唱練耳多聲訓練的方式與方法
(一)多聲部彈唱
眾所周知,多聲部彈唱就是在同一時間內由一人完成的多個聲部的彈與唱,在音樂實際中,常以二聲部彈唱和三聲部彈唱的形式出現。由于彈唱聲部的不同,要求彈唱者需同時兼顧多種不音高與節奏,在此過程中,彈唱者的口、手、眼得到了有效的訓練,強化了個人的整體協調能力。不僅如此,多聲部彈唱練習還對琴人合一有一定的要求,需要二者在融合中達到音樂的共鳴。
初學者在剛接觸多聲部彈唱時,常會在彈與唱之間顧此失彼,從而失去了音樂的協調美感。因此,在教學練習初期,可以通過二聲部彈唱的形式來練習,即由初學者在同一時間內彈一聲部唱一聲部,以此訓練彈唱者的整體協調。
在初學階段,由于需要同時兼顧多個方面,彈唱者不可避免地會受聲部間的相互干擾,造成彈唱在音高、節奏等方面的偏差。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學生的不足,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對于音準較差、鋼琴較強的學生,可以通過輕彈伴奏、唱響聲音的方式強化視唱能力;反之,對于音準較好、鋼琴較差的學生,可以通過彈響伴奏、輕唱聲音的方式提高彈奏能力。經過階段性的訓練,學生能夠熟練地處理好彈、唱、劃拍三者的關系后,訓練的重心要回歸到音樂本身上來,根據音樂作品類型的不同,設計出符合音樂特點的彈唱形式。
當練習達到一定的熟練度后,試著不分聲部地練習彈奏一首新的二聲部彈唱作品。在更高的協調要求下,也提高了學生在音高、節奏以及速度上的準確能力,更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在節奏上的應對能力、音準控制能力。再此之后,開始對三聲部彈唱進行練習,建議在學生的練習之初,還是以各個聲部分別練習的形式展開,而后練習兩個彈奏聲部,再各自與唱的聲部進行配合練習,最后將三個聲部合在一起進行練習。
但是,多聲部彈唱的練習不僅局限在整體的協調性上,還應在音樂的表現上下功夫,人聲與琴聲的高度統一便是關鍵。在多聲部彈唱中,鋼琴有著同演唱相同的重要地位,無論是在彈與唱的音色上,還是在節奏、強弱的處理上,二者都要相互協調調統一。在練習中,要在傾聽鋼琴音色的基礎上進行演唱,盡量做到頻率上的一致。但不論是在音色上,還是在音量上,人聲與鋼琴聲都存在著較大的差距,要想實現二者間的協調統一,就要大量地反復訓練。在實際音樂中,受音樂風格的影響,不同的作品各有側重,彈唱者還需對作品進行針對性地分析,區別化地處理。
?。ǘ┒嗦暡恐爻?
多聲部重唱是多聲部視唱中最豐富多變的一種類型。從二重唱乃至更多人數的多聲部重唱中,隨著人數的不斷遞增,彈唱的難度系數也在不斷增大,在豐富作品的結構、和聲以及織體的同時,對彈唱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要對學生進行針對性地訓練。
1.和聲、織體和曲式分析
在彈唱音樂作品之前,需要分析出作品的和聲進行、段落結構,準確地掌握作品的調性走向,尤其要對作品中的離調或轉調進行著重分析,明確調性的前后變化。
2.分聲部練習
在分聲部練習中,教師可以先要求學生練習每個聲部,讓學生熟悉作品的整體彈唱要求,以此提高學生在聲部演唱時的兼顧能力。多聲部重唱的關鍵主要是人聲與人聲的協調統一,因此,教師在學生聲部的分配上要以音色和音區的協調為主,可以分配音色明亮、音區較高的學生演唱旋律聲部,音色厚實的中音區學生演唱中低聲部。
3.分析作品類型,設計處理方法
根據多聲部重唱作品類型的不同,彈唱者在聲部間的處理上也不盡相同。
非旋律聲部在和聲性作品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受其弱旋律性的影響,常常不被重視。因此,高師音樂教師在和聲性作品的教學訓練中,要強調非旋律聲部與旋律聲部的和聲關系。首先要強化聲音頻率的一致和諧,而后做到旋律聲部的突出,尤其是非旋律聲部,要穩定好音準音色,在襯托旋律聲部的同時豐富音樂作品。
在復調性音樂作品中,受層次感的要求,每個聲部都有各自的旋律部分,因此,彈唱者要在演唱前進行仔細的分析,并在演唱中突出音樂的主題,清晰地傳達出聲部間的交替感,淋漓盡致地展現出復調作品的立體性。
二、高師視唱練耳多聲訓練的作用
多聲部音樂聽覺認知教學在視唱練耳教學中始終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在高師課堂的音樂教學中占據教學的首位。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除了通過和聲聽覺訓練進行教學外,還加入了多聲部視唱與旋律聽寫的練習,各有側重的兩種不同的訓練各有成效。和聲聽覺訓練的課程主要圍繞音高間縱向關系展開,主要包含聽辨音程、和弦等訓練方式。多聲部視唱與旋律聽寫的訓練主要集中在多個線條組成的橫向音高關系方面。兩種教學模式在音樂教學的初期分別集中在各自的縱、橫方向之中,隨著教學程度的不斷加深,兩種教學方式逐步靠攏、趨于一致,走向真實的音樂作品。
在音樂教學體系中,大多以學生的和聲聽覺訓練作為多聲部音樂聽覺訓練的基礎和開端,因此,該訓練在視唱練耳的學習初期尤為關鍵。這與多聲部視唱與旋律聽寫的訓練情況恰恰相反,日常音樂教學中常將其視為多聲部音樂聽覺認知訓練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在此方面的教學訓練普遍偏晚。不僅如此,在音樂教學課堂的占比中,與和聲聽覺訓練的學習強度相比,多聲部視唱與旋律聽寫的授課時長明顯偏少,普遍存在教學比重偏低的現象,在教學“量”的分配上明顯需要加強。
三、結語
視唱練耳是高師音樂教育專業中十分重要的基礎課程,而多聲部教學便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從音樂的專業性角度來看,多聲部教學在提高學生的多聲思維能力、和聲聽覺能力以及聲部協調能力等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學生可以通過多聲部教學訓練實現個人在視唱練耳能力、音樂實踐能力以及個人音樂修養方面的有效提升。不僅如此,多聲部教學中主張的團結協作精神,也在潛移默化地培養彈唱者的社會性,不知不覺間對社會的和諧文明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培養優秀的音樂教師是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教學宗旨,同時直接關系到普通音樂教育的教學效果。因此,對高師視唱練耳中多聲部教學現狀的分析和研究,不僅能夠有效地推動高師音樂教育的良好發展,而且在普通音樂教育上可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
參考文獻
[1]樊博雅.試論視唱練耳教學中多聲部視唱與多聲部旋律聽寫訓練的若干問題[D].上海:上海音樂學院,2018.
[2]李鶴.音樂作品貫穿于視唱練耳教學新模式的探究[J].當代音樂,2017(6).
[3]于丹丹.高校視唱練耳多元化教學探究[J].當代音樂,2015(21).
作者簡介:張宇(1986—),男,河北省秦皇島市,牡丹江師范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大提琴演奏與教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01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