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視唱練耳教學中學生音樂能力的培養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伴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進步,人們的知識水平不斷提升,由此音樂教育開始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創造力與表現
  力。自古以來,音樂都是我國文化傳承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項載體,并且占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為了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音樂能力,可以實施視唱練耳教學。基于此,本文著重分析該教學方式在音樂能力培養中的具體應用。
  【關鍵詞】視唱練耳教學;學生音樂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9)12-0018-01
  視唱練耳是音樂教學過程中的基礎,它既具有一定的基礎性和綜合性,還有極大的技術性,主要利用唱和跳來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如學生對于節奏感的把握,對旋律感的把握等,由此最終提升學生的聽辨記憶能力和基礎感悟能力,讓學生在欣賞音樂作品的同時,還能夠對其中不同音樂要素所產生的影響有更加深入地理解與體會。
  一、培養節奏感
  節奏感指的是對于音樂節奏的感受能力,具體來說就是對音符之間具體時間關系的感覺以及精準重現的基礎性能力。節奏感是人類的基本本能,每一個人都應該要具有一定的節奏感,但是通常都是需要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才能夠進一步開發。在音樂中,節奏占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它可以展現音樂的基本形象,能夠將音樂創作者的感情表達出來[1]。
  學生對于音樂節奏感的把握應該要在嚴格、科學的訓練之下提升,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培養的時候終極目標是為了能夠讓學生將不同風格音樂作品的節奏準確、清晰展現出來。其中應該要注重兩點內容的把握,一是看譜讀節奏與停寫節奏應該要交叉進行訓練;二是在挖掘和引導學生節奏感的時候可以選擇合適的時機,讓學生能夠依照自己內心的感覺來準確把握。在具體培養的過程中應該要注意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在樂理方面必須要認識各種音符與休止符,還要認識他們與時值之間的關系,以此掌握一定節奏變化的規律;二是在節拍上,能夠依照拍子掌握相應的節奏的變化趨勢以及節拍的特點,并組織出來正確的節奏;三是在擊拍方面要能夠把握好力度與拍點,養成良好的擊拍習慣。
  二、培養力度感
  在培養學生力度感的時候可以使用非標記性的力度訓練方式,也就是在音樂作品當中沒有將力度符號標記出來。在樂譜當中會有各種專業術語以及記號,在使用視唱練耳的時候能夠很好把握,而一些沒有標記出來的就要求演唱者要依照自己的綜合素質自己處理。訓練力度感便能夠提升學生這種能力。
  通常在劃分和處理這種沒有明確標識力度強弱的作品時應該先注重力度的處理,再注重力度的緊張感以及走向。也就是當律上行的時候應該強唱出,當下行的時候應該弱唱出;當整個音符出現多次的重復時,就要漸漸變強;要是旋律出現第二次重復的時候或者是同一個節奏型反復出現時,在表演的時候就要使用不同的力度;要是旋律都是有由時值相等的同音級連續當做是結尾的時候,最后幾個音級就要處理成為漸漸變弱或者是頓音[2]。
  三、培養旋律感
  在培養旋律感的時候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即旋律的模唱訓練以及填充訓練。對于模唱訓練來說,就是要在一定的時間之內將音樂的旋律準確記憶下來并唱出。通常一部音樂作品其旋律發展分為五種,即重復的發展、模進的發展、緊縮的發展、變化發展和擴展性的發展。一個樂段一般會有八個小節或者是十六個小節,所以,在訓練的時候應該要先使用各種方式記憶樂曲的節奏,然后再使用三視譜進行分析。教師在這其中應該要使用從整體再到局部的教學模式,以保證學生能夠對樂曲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最后,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對其旋律發展的種類進行判定,使用自己的方式進行理解。對于填充訓練來說,就要在掌握相應旋律與節奏發展變化的前提下進行相應的發揮,再進行補充性的演唱以及演奏。但是發揮并不是肆意的發揮,它是要在一定風格和對調性的基礎上進行的。使用視唱練耳教學能夠提升學生的音樂能力及音樂素養,其主要內容就是培養學生的節奏感、旋律感以及基本的力度感,使用之后能夠有效提升學生聽辨與分析的能力,可以為學生的音樂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雨.論在新課程背景下視唱練耳教學中音樂能力的培養[J].音樂時空,2014(14).
  [2]古麗娜爾·托合提.視唱練耳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音樂能力[J].都市家教月刊,2014(10).
  【作者簡介】
  趙涓(1974~),女,漢族,陜西西安人,學歷:本科,蘭州現代職業學院(教育藝術分院),中教一級,研究方向:音樂教育。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420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