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高中體育與健康 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的實踐探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2017版課標著力發展學生的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推動體育教學模式創新,要圍繞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實,重組課程教學內容,更新課程教學方法,科學組織課程教學過程,學生通過課程教學過程的講解、示范、練習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而逐漸形成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的發展。本文對如何培育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的問題進行了探討,提出了優化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的策略,以圖改進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工作,提升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質量。
  【關鍵詞】學科核心素養;體育運動能力;體育健康行為;體育思想品德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9)35-0031-04
  《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版)》的提出,適應了新時代“全面發展的人”的教育思想,凝練了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明確了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的目標,以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引領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學習評價的變革,從而使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貫穿在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通過結構化模塊知識的系統傳授、與運動聯結的技戰術運用、情境化的游戲比賽、多視角的觀察分析、合作化的探究學練、技能掌握的評價診斷、學習后的總結反思等多種途徑,使學生獲得終身體育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和方法,逐漸形成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的發展。
   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引導著課程教學更加關注健身育人,更加注重學生關鍵能力、必備品格與價值觀念的培育,更加強調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行為。在課程建設和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深入探究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和價值,綜合分析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探索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的策略,更好地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讓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在課堂教學中落地生根。
   一、實施多樣選項教學,提高專項運動能力
   1.結合學生興趣愛好,培養專項學習能力。
   專項學習能力是掌握和運用體育知識技能的必要條件,學生在專項運動學習中運用方法和技巧能力的強弱將直接影響掌握和運用體育知識技能的效果。因此,在新課程標準的實施中,一要結合本校的實際,在選項課程結構的設置、模塊教學目標的確定、模塊教學內容的選配和專項評價方法的選用等方面都要重視學生的運動興趣愛好,突出選項學習能力的培育。二要注重體育教學資源的開發和環境的改善,結合地方文化、本校的體育傳統項目和運動特色,實施多樣化的運動選項模塊課程,可開設“球類項目+特色”“田徑類項目+時尚”等多種模塊課程,增加課程學習的選擇性,引導學生在高中三年的學習中,自主選擇1-3項進行較為系統、全面的學習,提高專項運動能力。
   2.關注技能規范學練,提高綜合應用能力。
   高中生的心智水平、自我意識在高度的發展,思維品質具有獨立性和批判性;他們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韌、靈敏等體能要素在不斷發展變化,能較好的適應專項化運動學練要求,為較高難度運動技術技能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因此,在模塊選項教學中,我們要關注技能學練的規范性和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一是通過運動技能系列模塊遞進式學練方法的選擇與實踐,幫助學生理解運動項目和相關技術動作特點,加快學生掌握專項運動知識和技能的進程,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二是依據教材的技能特點和結構,關注課堂教學中技術動作的規范性,使學生能理解技術動作的結構,掌握技術動作學練的方法和技巧,積極體驗運動的精彩性,從而獲得深入學習的欲望。三是通過高效、規范的組合技術動作和競賽活動學練方法的探索與創新,開展有效的合作學習,使學生掌握和運用結構化知識與技能,提高學生綜合應用能力。
   3.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提高技術分析能力。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動作示范的瞬間,只能讓學生初步建立技術動作的表象,特別是有些較為復雜的技術動作過程不能清晰的呈現,而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能發揮其特有的功能,為體育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內容和形式,通過新穎有趣、生動形象的圖、文、聲、像的主體呈現與展示,運用快慢、動靜、暫停、回放等交換功能,具體分析技術動作結構和順序過程,能更有效地突出技術動作細節和難點,使學生準確形象的觀察到完整技術動作的結構和方法,從而掌握科學練習方法和技巧,開拓高中生的思維品質,引導學生用已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去解決實踐中的問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強化多媒體技術教學的實踐研究,整合結構化的教學資源,營造新的體育教學情境,創設新的教學手段,探索新的學習方式,避免形式化的信息技術教學,讓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互教互學、富有活力的實踐體驗在高中體育課堂上真正發生。
   二、加強體育健康教育,改善學生健康行為
   1.運用多種形式,拓展健康認知。
   健康教育(1個模塊)是新課程標準必修必學中的重要教學內容,是以促進健康行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形式,也是改善學生健康行為的重要途徑。因此,我們要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以教育部《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為指導,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動,運用專題講座,櫥窗宣傳、信息交流、參觀展覽,多媒體技術等多種教學形式,開展閱讀、視聽、討論、辯論、網絡學習等方式來拓展豐富學生的健康認知,并運用所學的健康知識與方法來改善學生的健康行為,形成良好的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2.增強運動意識,促進技能發展。
   運動意識是健康行為和鍛煉習慣養成的前提。新課程標準提出:“健康行為是體育鍛煉意識與習慣、健康知識掌握與運用的具體表現?!钡诔B下的體育教育教學中對運動意識培養的關注度不夠,在體育活動方案的設計中比較注重形式,被動參與運動的學生還很多。因此,我們在高中生運動意識培養上:一要面向全體學生,以校園體育文化為載體,有計劃、有組織的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性趣味體育活動,營造群眾體育活動氛圍,使師生融入其中,共享體育鍛煉的成果。二要積極搭建學習與鍛煉、比賽與展示的平臺,推動課內向課外延伸學習,使學生的專項技能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運用,從而促進學生運動特長的形成。三要發揮運動獎勵功效,對學生參與鍛煉、展示和比賽的優秀成績,可作為《運動與健康》綜合素質評價的獎勵加分因素,促使學生運動意識的增強。    3.強化健康意識,養成衛生習慣。
   學校開展健康教育要把強化學生健康意識和提高健康素質為基點,將健康行為與生活方式、疾病預防、心理健康、生長發育與青春期保健、安全應急與避險五個領域的內容以單元構建模塊,研制校本化的健康教育實施計劃,分別由體育教師、心理教師和醫務教師來承擔健康教育的教學任務,發揮各自的專業特長,使健康知識傳授與健康技能培育得到實效性地進行,從而達到全面培養學生健康意識、自覺達成有益于健康行為和生活方式的目標,使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4.植入安全意識,預防運動損傷。
   健康行為培育要素中關于預防運動損傷的問題,是針對體育運動和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安全意識較為薄弱而提出的。因此,植入安全意識,預防運動損傷是體育教學設計和實施時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從體育教師的層面來說,一是做好課前運動場地器材的檢查工作,及時排除安全隱患,二是結合教材特點,將安全措施和教育行為納入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強化學生的安全意識。三是在教學過程中,仔細觀察學生運動的表情姿態,及時調節運動負荷。四是偶遇突發事故,迅速妥善處置,及時啟動應急預案措施。從學生的層面來說,一是從準備活動中理解安全運動的意義和價值,做到認真對待,積極做好;二是在學練的過程中,注意自身和同伴的運動安全,預防運動損傷的發生。三是學會沉著冷靜的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處理發生的傷害事故。
   5.引導心理健康,提高心理品質。
   體育運動的競爭性、合作性、應變性、意志性等方面對學生的情感和情緒調控都有著獨特的心理健康引導作用。因此,我們要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于教學之中,通過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引導學生的心理狀態,使學生了解體育運動對其良好心理的影響,學會調控情緒的方法;通過項目挑戰式的競賽,引導學生克服心理障礙,幫助學生獲得積極向上的心理體驗;通過體育活動角色的轉變,增強學生自我管理和與人交往的能力,提升樂觀開朗、包容豁達的心理品質,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三、結合體育教材特點,培養良好體育品德
   1.研究教材特點,挖掘教育因素。
   體育品德既是應當遵循的行為規范,又是應當發揚的精神風貌,對于豐富體育與健康的內涵,彰顯體育與健康的風尚具有積極的作用。因此,在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中,一要準確把握新課程理念,以課程目標引領課程建設,將體育品德培育融入到模塊教學和單元教學計劃中,使體育品德培育呈現出系統的教育工程。二要針對學生體育品德現狀,結合體育教材的特點,深入研究分析教材的技術結構,挖掘每個運動項目體育品德教育的元素,制定教學策略,落實教育措施,充分發揮不同運動項目教材的健身育人功能。
   2.結合球類教材,培育競爭意識。
   球類教材具有競爭性特點,在球類教學比賽中,技術與戰術的運用,進攻與防守的變化都有著激烈的競爭性,體現在精神、意志、作風的較量和技術、戰術、體能的競賽,只有團結協作,勇于拼博才能爭取勝利。因此,要積極利用球類教學比賽時機,對學生進行機智、勇敢、果斷、競爭、團結、協作精神的教育,培養遵守規則、尊重裁判、文明禮貌、公平競爭、勝不驕、敗不餒的良好體育作風。
   3.結合體操教材,培育審美行為。
   體操類教材具有藝術性特點,其內容豐富優美,形式多樣,動作舒展,呈現優雅的姿態,對高中生氣質的塑造、自信的培養、審美的提升等方面有著積極的作用。因此,對高中生開設體操類模塊教學不僅是動作結構的教學,還要進行審美行為的培育:一是了解音樂的特點,能判斷和選擇音樂的層次,知曉音樂的內在含義和所要表達的音樂語言。二是將簡圖繪制的方法與體操教材的配置相融合,為學生的審美教育和審美意識的增強創造條件。三是強化組合動作創編的學練,引導學生對節奏感、韻律感和力量感等肢體語言的強烈表達,逐步鍛煉成健美的身體形態,顯示出人體自然結構美和精神活力美。
   4.結合田徑教材,培育意志品質。
   田徑教材具有健、力、美的特點,田徑運動中的跑、跳、投能全面發展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還能培育學生克苦耐勞、勇于超越的意志品質,是學科核心素養中體育品德素養培育的重要內容。因此,基于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依據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的目標,針對高中生對體育學習的認知水平,開展田徑運動教育,創設田徑教學情境,使學生在體驗田徑運動中,享受田徑運動健身的價值,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和諧發展,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926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