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論傳統游藝民俗的起源、分類與功能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游藝一詞,古已有之。直到近代,游藝才突破傳統語意,指各種娛樂活動。游藝民俗在童蒙教育、生活調劑、精神塑造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對形成共同民族心理,提升文化自信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傳統游藝  民俗活動  民俗功能
  【基金項目】重慶郵電大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編號:K2017-17。
  【中圖分類號】K89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0-0227-01
  一、傳統游藝民俗
  “游藝”最早源于《論語·述而》,孔子所講的“藝”是指禮、樂、射、御、書、數六藝。 宋代朱熹進一步解釋曰:“藝,則禮、樂之文,射、御、書、數之法。 ”筆者則認為從口頭文藝的“講”到民間游樂的“表演”,從“踢毽子”等民間游戲到“賽馬”等民間競技,都在游藝民俗研究之列。正如著名民俗學家、民間文藝學家烏丙安所說:“凡是民間傳統的文化娛樂活動,不論是口頭語言表演的還是動作表演的或用綜合的藝術手段表演的活動,都是游藝民俗?!碑斎唬螒?、競技也不例外。
  二、游藝民俗的起源
  關于游藝民俗的起源,學界沒有定論,比較主流的有“宗教說”、“巫術說”和“勞動說”。
  (一)宗教說
  我國是農業古國,原始農業對自然氣候嚴重依賴,季風氣候影響下降水、氣溫的周期性變化對古人而言充滿神力。人類不斷認識和把握自然力量,逐步形成對自然事物的信仰,在此基礎上產生了多神崇拜,各類祭祀活動應運而生。伴隨生產力水平的提升,人類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逐步提升,祭祀活動嚴肅性式微,最終演變成游藝民俗。
 ?。ǘ┪仔g說
  我國巫文化內容豐富、形態多樣,作為民間信仰的一支與人們的日常生活關聯緊密。嚴格說來,巫術是原始宗教的一部分,它企圖借助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對某些人、事、物施加影響或加以控制的手段, 實現非人力所能實現的意圖。許多游藝活動都帶有巫術色彩,比如某人得了病,把病癥涂在風箏上,風箏放飛后剪斷引線,象征病人將擺脫病痛,可知,放風箏本是消災避禍的行為。
 ?。ㄈ﹦趧诱f
  考古學和人類學研究及近百年世界各地發現的古人類化石和石器時代的遺物,都證明了勞動在從猿到人進化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正如恩格斯說道:“首先是勞動,然后是語言和勞動一起,成為兩個最主要的推動力,在它們的影響下,猿的腦髓就逐漸變成了人的腦髓?!痹诎肫逻z址和河姆渡文化遺址中均發現不少用于狩獵的石丸,證明了彈弓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用于狩獵和防護莊稼的工具。
  三、游藝民俗的分類
  游藝民俗項目繁多、門類龐雜,它不是獨立或單獨進行的,它往往配合生產勞動、社會生活及信仰中的禮儀展開。根據性質和種類的差異,可分為民間口頭文學、民間游戲、民間歌舞和民間雜藝等類型。
  民間口頭文學是指以口頭形式傳播的民俗活動,主要有神話傳說、諺語俗語謎語和繞口令等藝術形式,講笑話、說故事、唱歌謠是較常見的表演形式。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重慶市走馬鎮民間故事就是民間口頭文學的典型代表,走馬鎮也因此成為遠近聞名的“故事窩窩”。
  民間游戲俗稱“玩?!保且枣覒?、消遣為主的娛樂活動,可分為智能游戲、體能游戲和體智能相結合的游戲。它不追求活動難度和勝負,不注重心理和感官刺激,往往在較為緩和、放松的氛圍中進行。
  民間歌舞主要以傳統的口耳相傳或模擬表演的方式進行,一般包括歌舞、樂舞等表演形式。與宮廷歌舞相比,它隨意性強,不受場地和人數拘束,借助樸素的人體動作,傳達真實的心理感受和情感。
  民間雜藝是處于上述內容邊緣狀態的一類娛樂活動。其中較為重要的一部分是帶有表演性質的雜藝活動,安徽省郎溪縣飛鯉鎮湖濱大村的“馬燈戲”,以劉備赴東吳娶親故事為原型編排, 表演陣式多變、舞姿優美、音樂動聽,表達了村民祈求五谷豐登的樸實心愿。
  四、傳統游藝民俗的功能
  鄧迪斯認為,民俗活動在教化規范、維護社會穩定、調劑不良情緒情感和消除疲勞、提高工作效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游藝民俗能繼承和擴布,正是在于它潛移默化的深層行為控制力。
 ?。ㄒ唬┤の秺蕵沸?
  游藝活動給人的直接感受就是其趣味娛樂性, 沒人把講故事、做游戲和聽笑話當成是一種工作或者沉重的負擔,相反,它是人們在學習工作后的主動放松和調節。 如講故事一般選擇在晚飯后, 或夏天在室外乘涼時,亦或是孩子睡覺前,總之講故事、說笑話是為了緩解生活中的緊張狀態,是借助游藝活動來調劑生活的重要手段。
 ?。ǘ┙逃龑?
  在一些文化教育欠發達地區,游藝民俗就變成了教育工具。它引導和約束后輩人的思想道德和日常行為,在傳播知識、提高辨別是非善惡能力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它不是法律,但在某些情況下卻具有法律的意義,它借助強大的社會輿論和人們的良心、負罪感、內疚感等心理活動對人們的思想和行為產生強烈的約束作用。
 ?。ㄈ┪幕瘋鞒行?
  在社會生活的世代交替中,民俗活動不斷被后代模仿,以此來保持社會文化的連續性,它維系著整個民族的文化心理。當下,民族間生產生活方式日漸趨同,只有在民族節日中,穿本族服飾,吃本族食品,參與民族活動,才能感受到民族特色。各種游藝活動不僅保存了文化,而且強化了人們的民族意識,它推動人們養成愛祖國、愛民族、愛鄉土的情感,形成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進一步提升文化自信。
  五、結論
  游藝民俗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從日常的少兒游戲到有明顯競技性質的賽力、賽技比賽,從不拘場地的即興戲耍到豐富多變的程式表演,無不包羅其中。在當今時代背景下,對傳承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和提升文化軟實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黃欣.從傳統游藝到表演展示項目[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6.
  [2]唐婷婷.河南傳統游藝的源流及保護思考[D].華中師范大學,201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986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