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一個會規劃的學生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做事情缺乏條理、沒有規劃是兒童時期的一種自然反應,科學合理的規劃是高效做事和學習的前提。教師要引領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做好一日規劃,養成做事有規劃的好習慣,還要充分利用各種機會引領學生進行規劃。
【關鍵詞】規劃 一日規劃 課堂規劃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0-0197-01
學會做人、做事、學習、生存是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四種重要的能力,科學合理的規劃是高效做事和學習的前提。為了學生的長遠發展,在小學生階段就要重視其規劃性的養成教育,以規劃引領學生的自主、健康成長。
1.缺乏規劃性的原因
1.1對規劃認識不夠。
做事情沒有規劃是兒童時期的一種自然反應。許多小學生整天忙于被動應付作業和考試,對事情缺乏主動的安排。他們總是考慮“家長、老師要我做什么”而不是“我要做什么”。如果小學老師在學校不注意引導,學生往往不會養成規劃的習慣。
1.2小學生時間觀念差、自制力差。
有些學生沒有時間觀念,做事拖拖拉拉,還有學生的自制力差,管不住自己。學生沒有制定作息表并嚴格執行,不知道什么時間應該做什么事,什么時間不應該做什么事,導致生活無規律。
1.3沒有掌握相關技能。
有些事情對于大人來說很簡單,如收拾書包、鉛筆盒等,但對于孩子來說,這是他們提高生活能力、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如果只有規劃而沒有引領學生掌握相關的方法和步驟,學生很難完成。
2.培養規劃性的方法
2.1引領學生做好一日規劃,養成做事有規劃的好習慣。
教師要引領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做好一日規劃,以名人的時間表為例教育學生。如:曾有記者問美國偉大的科學家富蘭克林:“你怎么能做那么多事呢?”富蘭克林笑了笑,說:“你看看我的時間表就知道了。5:00起床,規劃一天事務,8:00~11:00,13:00~17:00工作。12:00~13:00閱讀,吃午飯。18:00~21:00晚飯,談話,娛樂,檢查一天的工作,并自問:“我今天做了什么事?”讓學生明白古今中外,大凡在事業上有所建樹的人,其實并不比普通人更有運氣,只是比普通人更能注重規劃。在制定規劃時,要讓學生留出一定自由活動的時間,保證規劃的可行性,規劃一旦確定,就要嚴格執行。由制定一日規劃,逐步擴展到一周、一學期等比較長遠的規劃,從而養成做事有規劃的好習慣。
為養成做事有規劃的習慣,要求學生堅持每天做好九件事:(1)早讀前列出當天的學習計劃,晚上回顧自己的計劃落實情況。(2)學習前握緊拳頭自我激勵,暗示自己一定要集中精力,全心投入。(3)課前3分鐘做好下一節課的必備物品。(4)做完習題及時反思,總結經驗教訓。(5)做錯的題目找出錯誤的原因。(6)課間時間要和班里有學科優勢的同學交流學習方法。(7)睡前用10分鐘回憶一天所學內容。(8)每天鍛煉不少于30分鐘。(9)每天用心做一件有意義的事。
2.2 引領學生合理安排時間。
任何事情有主次之分,所以在時間的安排上要有所區別。要充分利用好零星時間,如在家完成某科作業之后,要稍微休息一下,在這期間,可以洗衣服,聽一曲音樂,再繼續做作業。一天之中,人的精力不可能始終保持旺盛,要合理分配時間。一般來說,早晨空氣清新,精神飽滿,這時最好朗讀或者背誦課文;上午要集中精力聽老師講課;下午較為疲勞,應以復習或做些動手的練習為主;晚上外界干擾少,注意力容易集中,應抓緊時間做作業、復習功課、預習功課。還要按時睡覺,保證睡眠充足,這樣堅持下去,就會養成科學利用時間的好習慣。
2.3教給學生提高做事效率的方法。
有些事情交叉來做,比一項一項分開做效率高,如上、下學路上可以順便買一些學習用品。讓孩子知道很多事情互相搭配著做,會節省出很多時間。做作業的規劃,一定要限定的時間,讓學生有緊迫感,想辦法在規定的時間里完成任務。當他完不成或做得不太好時,鼓勵孩子自己想辦法,改進做事的方式方法。在必要的時候,老師給予一些幫助。要注意,是“幫助”而不是“干涉”。如果在規劃的時間里學生盡了力還是做不好,老師可以告訴學生一種新的方法或思路,提高效率。
2.4充分利用各種機會引領學生制定規劃。
這些規劃包括每節課的規劃、每天的規劃、每次活動的規劃、臨時性事情的規劃等。如每天的上課活動前,可以請學生談談自己對這節課的規劃,然后再進入課堂活動,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樣,學生每天放學后的時間、雙休日的時間也會有很多的事情要做,比如看書、畫畫、購物、玩玩具、看動畫片、散步、看望爺爺奶奶等等,讓學生合理規劃,養成有規劃做事的習慣。
3.關注規劃的執行情況,及時給以評價
良好習慣的養成需要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老師的鼓勵和肯定能促使學生堅持做下去,達到鞏固的效果。老師要善于觀察和發現孩子的進步,當看到學生在規劃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有了順序安排或分清主次的意識時,要給予肯定與鼓勵;當看到學生能夠在一定時間內交叉做好幾件事情提高了效率時,要及時表揚;當學生在規劃中出現了問題,如做事安排不夠合理或步驟不科學時,要有耐心,針對具體問題給予必要的指導、幫助和示范。小學生做事的規劃性并不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自發形成的,需要我們有意識的進行培養,引領學生制定規劃、按規劃做事,為以后的學習和長遠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曾維平.在快樂中成長——有感于《英才是怎樣造就的》[J].江西教育,2010(z1):9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98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