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學生”的學“生”故事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大家好,各位評委老師好!我叫羅婕,來自昆明滇池中學。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一個“學生”的學“生”故事》。
從教16年,我做了13年的班主任,今年39歲,明年就40。按理說,也該是一枚油膩的中年婦女了,可你們知道嗎?在許多老教師眼里,現在的羅婕比剛工作那會要顯得年輕。前不久,班里的一名家長無意間說起了孩子對我的印象:羅老師,我們家孩子可喜歡您了,說您沒心沒肺的。電話另一端的我哭笑不得。
老了老了,“可愛”“善良”“沒心沒肺”這些形容孩子的字眼都落到了羅婕身上,也真是三生有幸!“老”與“小”的混淆,細細想來,全是心境使然,而這心境的改變,自然是在這13年班主任工作中的潛滋暗長。
我永遠記得2004年4月的那個下午,一個男生眼里透著不屑,用失望的聲音對我說:“我以前覺得你和別的老師不一樣,是個好老師,沒想到你是個虛偽的人?!本瓦@一句話,令當時的我不知所措。我掩飾著內心的慌張,仍故作鎮定地維護著自己的謊言:“是你媽媽主動聯系我,我才請她來的?!币粋€年輕班主任,遇到強勢的問題學生,竟不敢說是我要請你的家長。她怕什么呢,她怕這個學生報復,她怕這個問題學生最后拖班級后腿,她想要好成績,也想要好名聲。這就是剛剛從事教育工作的羅婕,一個遇事會逃避,一個總想著自我得失的懦弱班主任。這樣一個老想著向外討要肯定的人怎不顯老?那一年,她還不如一個問題學生來得真實。
2011年,工作第九年,她送走了一批學習刻苦的好學生,好成績自然得到了學校領導的認可,可只有她自己知道這三年過得不快樂。這批學生來自郊縣,成績是好,可成長環境的相對滯后,讓他們在城市的校園里背上了自卑的枷鎖,人與人之間很難有真誠的交心,班級活動都是冷漠待之,畢業散伙飯那天,相處了三年的同學還因為座位的安排紅了臉。就是在那時,她才明白人心的火熱遠比成績更可貴,懂得為人遠比會學習更重要。
畢業一年后,班里一個從未讓我操過心的模范生被大學退學了,原因是天天打游戲,成績老掛科。我不相信這是真的,但這確實是真的。我很后悔,后悔自己被所謂的好成績、不犯錯蒙蔽了雙眼,忘了他是個孩子,犯錯是孩子的天性。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誰要是自己還沒有發展培養和教育好,他就不能發展培養和教育別人。”一個班主任,自己的人生價值都偏離了人生主線,把自己的得與失、名與利看得比學生還重要,把學生成績看得比學生生命成長還重要,這怎么能稱得上是老師? 把原來的自己打碎是一個痛苦而漫長的過程,可也是讓人成長的方式。這幾年,我就是一名學生,學習陌生的知識,認知生命的價值,獲得求生的韌性,做一個真實的自己,擔負起生生不息的使命。就這樣,我漸漸從遇事逃避,做事只想自己的幼稚中逐漸蛻變出遇事敢擔當,心中有他人,事后常反思的成熟。我也真正懂得了成長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我一個成人尚且都要花十多年的時間才能改變自身一些不好的舊習和固有的思維習慣,更何況是十多歲的孩子!現在的我以等待花開的淡定與耐心去引導我的每一個學生,讓學生在不斷犯錯中認識自己,不揠苗助長,不千篇一律,不走模式,不急不躁。
去年12月,我帶著我們小二班的孩子們種植小白菜。在這一過程中,孩子們用自然筆記的方式記錄下了他們對成長的理解與感悟,我也把我對教育的理解寄寓其中:我們每天都在向上生長,即使磕磕絆絆,即使跌跌撞撞,但只要施的是“農家肥”,喝的是“晨光雨露”,真誠的是初心,用心的是成長,我們一定會長成一棵棵健康的“小白菜”。
最后我想說,我是學生,我要好好學“生”。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76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