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學生心靈打開學生心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德育教育在我國中學學生的成長和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為中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發揮了重要的影響,是中學生德智體美勞健康發展的重要思想保障。隨著新課程的推進,傳統的德育教育已然更新換代,在當前的教育理念指導下,才能更好的促進中學德育教育工作開展,幫助老師走進學生的心靈,為中學生的帶來更先進合適的德育教育。
關鍵詞:德育 中學教育 工作方法
【中圖分類號】G 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08-0162-01
傳統中學階段的德育教育開展,初步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成效,為廣大小學生的健康身心發展提供助力。但是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社會的進步和人們物質需求的不斷增加,需要教師走進學生的心靈,能打開學生的心結,因此精神教育也應當隨之而發生改進。在新課程的教學理念指導下,轉變中學德育教育方式,更好的從中學生實際出發,為中學生德育教育的開展提供保障。
1.中學教學中德育滲透存在的誤區
德育目標過于空泛。當前各科課堂教學中,多數教師制定的德育目標虛泛、空洞,甚至存在不科學的方面,習慣于制造學校德育的“神話”。例如,有些老師將課堂的德育目標設計為: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這種目標高于學生的生活實際和認知水平,而學生在學習德育過程中花費的時間是有限的。落實這種類似于學科總目標的任務,僅僅在學校的某幾堂德育課中是不可能達到的。
德育內容過于形式化。在具體的學科課堂德育教學中,教師的授課內容上存在著“道德教育政治化”的問題,不少教師的德育認知等同于思想道德教育,課堂上用政治教育代替道德教育,只講政治立場,不講道德修養,這種片面的認識導致德育滲透枯燥、淺薄、無趣,減弱了學生德育學習的積極性。
德育模式過于單一化。時代在迅速發展,學生的思想和興趣實際也在不斷變化,但老師實施德育的模式卻相對不變或變化不大,時代、學生、教師三者之間不能統一協調發展,出現了滯后性的傾向。德育工作作為一個完整的體系,應當從防范、矯正和反思三個方面開展工作。當前學校的德育工作只注重矯正和反思兩個環節,不同程度上忽視了防范環節,造成了德育滲透的短期行為,只注重事中教育和事后教育,而忽略了未雨綢繆的防范意識。
2.完善德育教學工作進程
在當前教育模式下,素質教育成為中學教育的中堅力量,素質教育的開展有利于學生度過和諧的中學時光。但是,某些學?;蚶蠋煹慕逃砟钜廊晦D變不過來,仍然只重視傳統教育語文數學和英語等基本學科的開展,對于德育教育反而視之若鴻毛,經?;蚺紶栒加玫掠逃龝r間開展其他學科活動。尤其是九年級的學生,面對初升高的升學壓力,和父母對孩子取得優異成績的迫切盼望,一些老師不得已擠占德育教育課堂。德育教育經常性被其他學科擠占會嚴重增加德育教育工作開展的難度,老師對德育教育工作的不重視必然會導致學生對德育教育不重視,久而久之,德育教學工作的開展便很難進行,中學生的德育教育就得不到提高。
在新課程開展下,中學德育教育應當完善教學工作進程,明確德育教育章程,合理規劃時間和節奏。合理的規劃并按照規劃進行,才能為中學學生提供一個穩定的教學環境。但由于中學對于德育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影響了德育教育的有效開展。老師按部就班的進行,學生自然會重視并好好學習相關德育教學知識,以身作則,才能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為中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現實的表率。
3.建立和諧師生關系,促進德育教育積極開展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老師經常是“嚴厲”的代名詞。每當學生在家不服從父母管教時,一提起老師,學生就會乖乖就范,這種嚴厲的教育模式拉開了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距離,老師單純變成了一個傳道授業解惑的工具,學生和老師之間的隔閡越來越大。
幫助學生完善道德品格,立德樹人的基礎就是要求人應該要有較完善的品格,良好的道德基礎能為德育工作的順利進行打下堅實的基礎。要幫助學生完善品格,首先應該在課堂上做好觀察工作,中學階段的學生心智還不夠成熟,品格容易受到周圍同學的影響。而老師的言行舉止對這個時期的學生來說還是具有權威性,學生一般對老師很敬畏,同時也希望得到老師的認可。因此,教師合理利用好學生這個時期的這種特殊心理狀態可以很好的幫助學生樹立好的品格,教會學生如何與同學相處,如何表達自己的情感等等。比如,在課堂中發現有同學被孤立,首先老師應該去認真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了解后發現由于該生性格霸道,平時又很喜歡向老師打其他同學的小報告,該生自己學習成績優秀但是又不愿意幫助其他同學提高成績,有同學問她問題時她不愿意告訴同學。在了解到這些情況時老師首先應該鼓勵該生多與其他同學交流,為了讓心智不成熟的學生能理解內涵,可以采用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開導教育。具體如,讓學生幫忙收作業交到辦公室,幾次幫忙后,以獎勵她幫忙為理由,送學生一些糖果禮物等,和學生成為朋友,走進學生的心靈。引導學生發現自己的問題,而后又可以在班級上組織游戲,讓其他同學看到她的改變,幫助她融入班級。
改變中學德育教學模式,摒棄傳統德育教學模式的弊端,吸收和學習先進的學校德育教學模式,完善中學德育工作進程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從而走進學生心靈幫助學生打開心結。進而促進中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郭靜.談課堂中德育的滲透[J].新課程·中旬,2018(7):228
[2]高建勛,劉秀蓉.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的誤區及對策[J].中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03):120-12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96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