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差生的心靈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何謂優生、后進生?家長、教師的眼里心中的答案是成績好又聽話的學生便是優生,成績差又不聽話的學生當然是差生了。其余的便是中等生,其實這是我們的主觀片面的看法這并不能給優生、差生、中等生劃分界線,優生差生他們并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今天的優生并不是明天的優生,今天的差生也并不是永遠都是差生,只要我們教育有方、工作得法,差生可變為優生,“名師出高徒”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我們放眼看看,回頭想想,現實中不是同樣有許多在教師、家長眼里的差生都成了今天社會建設中的佼佼者嗎?他們同真正的優生共同肩負著描繪著祖國的藍天的重任。
二十年的教學工作中我主動接近學生,特別是差生,走進他們的心靈,了解他們內心真實的想法,鼓勵他們實話實說。在與他們接觸了解中,我個斷地思索著,差生產生的原因是什么。
一、是自身因素
有些學生自我調節能力差,一且犯了錯誤受到教師的批評便覺得沒面子,反而產生抵觸情緒。
二、是家庭影響
有些孩子因家庭經濟稍為寬裕,父母又認為不管怎樣都不能窮了孩子,孩子伸手要多少給多少,父母從不過問錢的花費,養成了孩子的只講享受,不能受一點苦或受一點委屈的習貫。
三、是社會因素
由于市場經濟的繁榮,社會上勢利的人越來越多,只要有利可圖的他們便干,什么電子行、網吧,傍著學校開,政府雖三申五令可哪間電子行關門了呢?又有哪間網吧里沒有未成年人吧?由于整天泡在網吧里,學生逐漸荒廢學業,所以一見到課本就像見到了老虎。更為嚴重的是色情片腐蝕他們純潔的心靈 ,使得他們行為放蕩不羈。 但不管多差,號稱“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我們都應負起教育他們的責任,如何才能更好的教育好這些中、差生呢?這是我們面臨的一個大問題,因為優生只是莘莘學子中為數很少的一部分,中差生占大多數,如果丟了差生,只靠為數不多的優生來挑起建設祖國的全部責任,那廖若晨星的建設者即使是再鳳毛麟角式的優秀人物也支不起這個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社會主義泱泱大國的。差生這一問題是非常值得我們思考的迫切需要解決的大問題。下面談談近幾年我在教育教學中如何走進差生的心靈的嘗試。
第一,只能做他的貼心人,千萬不要走到他的對立面。
老師們目中的林華是一位很調皮的同學,不是他的后媽討厭他,就連他的親媽也不想理他,因此許多老師課堂上都不理睬他,感到他是學校里讓老師最感頭痛的人。他進入六年級后,我想,他真的是一點可取之處也沒有嗎?慢慢地我終于發現,實際上他也是一位很可愛的孩子,他好奇愛動,想到啥就說啥,從不隱瞞自己的觀點,他的膽量比同年齡段的我們大得多。我用心地聽他說的話,看他做的事,發現他是個多么聰明的孩子??!我從心底發出對他的贊賞。至于他性格上有冷漠的一面,那是他從小缺乏家庭的關愛的結果,只要我們留心觀察,就不難發現他一舉一動中他所獨具的性格的優點,我在課堂上多次對他的正直大膽給予及時表揚,讓他漸漸懂得怎樣做人的意識,從此課堂上他不再搗蛋了,最后簡直像是換了一個人。
人總是喜歡聽好話的。討厭別人的指責,這是人之常情。未成年人由于感情豐富,并不善于抑制,所以聽到指責批評時,很容易產生抵觸情緒,甚至產生反感。所以“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我們必須提防這一點, 如果你所教育的對象產生跟我們對著干的情緒了,那就越教越糟了。我千萬不能走到他的對立面,我絕不是他的指責者,我必須是他們的貼心人。
第二,尊重他們的成果,尊重他們的人格,為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作為教育者千萬不能歧視差生,特別是某方面存在缺陷的學生,一旦存在歧視他們的情況,便會給他們的心靈帶來很大的傷害,使他們產生自卑感。認為自己是爛泥涂不上壁,甚或甘心墮落,以此來麻醉自己。我們要學會尊重學生,尊重他們的人格,尊重他們已有的知識,尊重他們的成果,課堂上的活動也只是平等對話互動的,以此達到培養他們的自信,樹立他們的雄心斗志的目的。
第三,多關心、多接觸。
多關心,多接觸它可以改變已經惡化了的關系,更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睦更加親切,如果我們能多關心這些差生,多與他們談心,做他們的知心朋友,那么一切困難就會迎刃而解。
小帆是我們班成績很差的一位同學,但我從未輕視過他,對他我處處留心,多給他關愛、多與他接觸、課間休息時有意無意地多陪他聊天,在聊天中讓他感到溫暖,讓他懂得自己存在的價值,在聊天中讓他樹立起信心。有一次他曾告訴我他推備退學去打工,我與他聊開,現在聯系好工作沒有,是什么工種、工作時間長短、待遇怎樣、幫他聯系工作的人可靠否?當了解了這些之后,我告訴他,當今社會打工的人很多,但要想有發展有作為,沒有高層次文化知識是不可能的,如果你吃得了打工的那種苦那種累,在學習中你同樣可以吃得消。在我的勸導下,他經過了一翻思考,終于決定留下來,改以往的懶散作風。
第四,培養學習興趣。
非智力因素體現在學習上沒有興趣,上課好動,注意力不易集中,不求甚解,解決困難時意志薄弱,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等,他們并不是“朽木不可雕”的差生。他們主要是行為習慣、態度等方面的缺陷。那么針對??的非智力因素如何進行轉化呢?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思考問題的積極性,采用啟發式、討論式等多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減輕??回答問題的心理壓力和恐慌癥,對他們的作業要逐步批閱,對錯誤的地方要幫助分析錯誤的原因,給予誘導性評價。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教具的直觀性模型的逼真性 、板畫的形象性等來創設輕松愉快,形象逼真的教學情境。
與差生的接觸中使我深深的體會到了,差生并不是我們想像中的那么差,他們并不是朽木不可雕,他們既可雕也可刻,問題是我們花了多少功夫去雕刻他們了,我們自身的雕刻技術是否到位了。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71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