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美育走進孩子們的心靈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小學音樂教育是整個音樂教育的基礎階段,是實施美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徑,是小學必修課程之一。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小學低年級音樂課已越來越重視審美型的育人教育。然而,要想做到“美育為目標,審美為核心”的 “育人”教育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這需要每個小學音樂教師都應該結合小學低年級學生的特點,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真正達到“美育為目標,審美為核心”的“育人”教育。
關鍵詞:教師;學生;小學低年級
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美育尤為重要。音樂美育,也叫審美教育,學校實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美育教育。良好的美育可以培養低年級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喜愛,還能在音樂教學過程中陶冶高尚美好的道德情操,塑造良好的品格,從而樹立他們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使學生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另外,美育可以樹立學生對美的生活向往和追求,是不容忽視的教育內容。
在小學低年級音樂教學中,音樂教育不僅是某種意義上的文化教育,更是藝術、審美的教育。小學低年級音樂教學,必須從學生的身心實際情況出發,圍繞小學低段學生的特點,教育觀念也應該站在兒童的角度出發,善于運用兒童已有的生活和學習經驗來幫助和豐富兒童的音樂學習,努力發展每一個兒童的智慧,形成其個性特征,讓他們能順利和快樂地學習音樂。在音樂教學中真正做到以“美育為目標,審美為核心”的 “育人”教育。
那么,在教學中我們應如何從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身心實際情況出發,圍繞小學低段學生的特點進行“育人”教學呢?如何圍繞小學低段學生的特點,在小學低段音樂教學中真正做到以“美育為目標,審美為核心”呢?
一、好奇激發興趣
小學低段的學生,年齡一般在7-9歲左右,他們無論在生理上或是在心理上,一般都帶有不同程度的幼兒特點。小學低段學生的思維雖然有了抽象的成分,但他們通常還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擅長具體形象識記。在行為方面,他們通常表現出好奇、既愛說又愛動等特點。在遇到熟悉的事物面前,學生的課堂積極性也比較高。
想象是構成審美經驗的重要因素之一,各種藝術美的創造和鑒賞都離不開想象的心理活動。想象可以擴大學生的生活和知識領域,培養學生準確的音樂感知和理解能力,培養學生的音樂創造能力。小學低年級學生想象具有模仿和簡單再現的特點,所以要充分發揮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想象力。
二、感受節奏律動
節奏是音樂的生命,是音樂中最重要的因素。節奏感的培養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音樂教育首先要通過音樂與身體結合的節奏運動喚起人們的音樂本能,獲得體驗和表現音樂的能力。奧爾夫教學體系認為節奏可以脫離旋律而存在,旋律則不可能脫離節奏而存在??梢姽澴嘣谛W低年級音樂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節奏教學中,應該加強學生對節奏的體驗和感受,讓學生懂得去體驗音樂中的節奏,感受節奏對旋律的影響,并懂得去配合音樂中的節奏是最重要的。小學低年級學生可以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種聲音,能夠用自己的聲音和身體動作對節奏進行模仿。
三、發揮想象創作
在我們生活的環境中,無論是自然界還是社會生活中都充滿著各種聲音。音樂是聲音的藝術,是聽覺的藝術。音樂需要通過聽覺來感受美,進而培養和提高音樂審美感知能力。音樂藝術最基本的特征是聽。小學低年級學生情感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情緒不穩定,而優美動聽的音樂有利于抒發并激勵人的情感,培養學生音樂感知能力。音響感知是音樂教學過程中欣賞的前提和基礎。學生在反復聆聽過程中,才能具體感受到樂曲所表現的音樂形象。
歌唱是表達思想情感的高級形式。在學生學習唱歌的過程中,必須把情感的體驗與表達作為核心任務。在學唱之前,教師要深入淺出地分析歌曲的內容、時代背景等,使學生能夠有一個初步的印象。隨著對歌曲的學習練唱,將逐步加深對歌曲所表達情感的體驗。在學生學會歌曲之后,就要集中時間做好對歌曲情感表現的處理。
四、動玩樂中學
好玩好動是小學生的天性。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的認識活動更多地依賴于自身對事物的興趣,而且年齡越小越需要直接的興趣來激發他們的動機。游戲教學是開啟兒童認知活動的金鑰匙。教學中把音樂游戲與音樂教學有效地結合在一起,把節奏訓練等教學內容以有趣的音樂游戲的表現形式展示給學生,讓兒童在有趣的音樂游戲中,在快樂玩耍中不知不覺地練習和掌握一定的音樂知識和技能,從而順利完成教學目標。
要想更好地進行音樂教學,達到“美育為目標,審美為核心”的教育,了解小學低年級學生生理、心理、思維等特點是不容忽視的問題。我們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藝術素質修養,充分發揮豐富多樣的教學形式,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才能讓學生帶著濃郁的興趣走進音樂課堂,積極體驗音樂。才能讓音樂走進孩子們的世界,走進孩子們的心靈!
參考文獻
[1] 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解讀(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5月第一版
[2] 曹理,陳琪,陳蓓蕾,《小學音樂教學案例及評析》,上海音樂出版社,1999
[3] 曹理等,《音樂學科教育學》,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4] 廖家驊,《音樂審美教育》,人民音樂出版社,1993
[5] 張連啟,譚天靜,張亞紅合著,《中小學音樂新課程教學法》,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5月第一版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94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