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讓DIY走進課堂教學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DIY”原意為“DO IT YOURSELF”,是指不依賴或聘用專業的工匠,利用適當工具與材料自己來進行居家住宅的修繕工作。DIY的概念最初只涉及家居領域,漸漸地被擴展到所有可以自己動手做的事物上。
  現代科學研究表明,經常開展DIY活動,既練手又練腦,對人的智力、創造力的開發有著積極的意義。新課程標準指出:“要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教育資源,優化學習環境,努力構建課內外聯系、學科間融合的教育體系,開展豐富多彩的綜合實踐活動,拓寬學習的內容、形式和渠道,提高學習能力?!被谛抡n程標準,我校在課堂教學中逐步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把DIY引入課堂,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使學生在親身體驗中完成對課程內容的學習與把握,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比如,讓學生設計制作家鄉的特色印記,可以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讓學生利用廢舊物品制作各種藝術裝飾品,能美化生活,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讓學生設計制作英雄人物的泥塑,能培養和提高學生對人物動態的觀察能力、立體造型能力等。
  DIY需要學生親自動手制作,熟悉各種材料特性,掌握制作工藝,增強材料和工具的運用能力,能使學生得到一種直觀的審美愉悅。學生通過創造性思維活動,把藝術感知同工藝制作手段、制作材料有機結合在一起,在玩中學到知識,體驗到把普通材料變為一件藝術品的樂趣和喜悅。這對培養學生健康的生活趣味,激發學生對學習和藝術的興趣,十分有益。
  比如,為了讓語文教學融入生活,筆者在教學中設計了如下課程:小麥的種植與收獲、尋找春天、我和落葉交朋友、家鄉的春節等。這些活動和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讓學生在增長知識的同時獲得了綜合性學習的體驗,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在DIY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精益求精的態度和耐心細致、和諧有序的習慣。集體合作的手工活動還能讓學生團結友愛、遵守紀律,增強合作意識。
  比如,學習課文《落花生》時,筆者在校園里找到了一處沒有綠化的花圃,于是策劃了一個活動:種花生。筆者沒有給學生講解如何種花生,而是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己策劃,并把可能遇到的問題列出來,再想出解決的辦法。然后,學生分小組開始行動:查閱資料、互相商討、請教有經驗的人,最后他們自己動手把花生種了下去。接著,是靜靜等待花生發芽、開花、結果。每隔一段時間,筆者就帶領學生去觀察花生的生長情況,并提醒他們適時澆水,寫好觀察日記。到收獲的時候,我讓孩子們親身體驗了一次收獲過程,切實感受了一把豐收的喜悅。為此,我們還專門寫了一篇關于收花生的作文,孩子們用平實的語言寫出了真實而又令人難忘的過程。學生在經歷過這些DIY活動之后,對這篇課文的理解可謂“游刃有余”了。
  不管是種小麥、花生,還是走進大自然尋找春天,生活中處處留下了學生的身影,留下了學生的足跡,留下了學生的歡聲笑語……學生在快樂中學習著,在學習中思考著,在思考中收獲著,這一切都源于讓學生走進生活、走進大自然,源于讓DIY融入課堂教學。
 ?。ㄘ?編 帕 拉)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7757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