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學習群讓語文學習走進現場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現場學習將學生置于真實的學習情境中,可以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提高學生言語實踐能力。而學習群的建構,能為學生走進現場學習搭建更好的平臺。學習群以“選擇”為前提、以“活動”為關鍵、以“分享”為保障,學生選擇具體的言語任務,開展言語實踐活動,分享語言成果。學習群,讓現場學習彰顯出“開放多元”“自主選擇”“自由對話”的特性,讓學生的語文學習熱情高漲,讓學生的言語實踐能力和交往能力得以提升。
  【關鍵詞】學習群;現場學習;學習情境;語文綜合性學習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9)25-0011-03
  【作者簡介】呂俐頻,江蘇省溧陽市燕湖小學(江蘇溧陽,213300)教導主任,高級教師,常州市語文學科帶頭人。
  所謂現場學習,是指學生走進真實而有意義的學習情境中,獲得豐富的直接經驗。這種學習,既能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又能提升學生的理性認識,特別是能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學習群的建構,為學生走進現場學習搭建了平臺,在開放多元、自主選擇、自由對話的現場中,學習得以真實發生。
   下面,筆者以我校開發的江南課程“油菜”為例,談談如何建構兒童學習群,從而讓語文綜合性學習走進現場。
   一、學習群,讓語文學習走向“開放多元”
   語文學習不能僅限于課堂和教科書,還要走進開放的生活,在生活現場中學習。開放式的語文現場學習,使學生各方面的言語能力得以真正提升。學習群,為語文學習走向“開放多元”打開了一扇窗,可以更好地滿足學生形成自己的語言成果這一需求。
   我校實施的“油菜”課程,共4課時,分“種植”“學古詩”“揉菜籽”和“成果匯報與展示”四項內容,此課程主要是利用中午閑暇時間開展活動。
   “油菜”課程,很受學生的歡迎。油菜種植體驗課開始之前,二(1)班的學生就迫不及待地組建了收集資料、寫作、攝影、繪畫等多個學習群,并共同商討,擬定了學習和活動目標。
   秋天的一個午后,不同學習群的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了學校的小菜園,開始體驗油菜種植課。在認真聽取油菜的種植方法后,孩子們開始熱火朝天地行動起來,挖坑、扶苗、填土、澆水……雖然手忙腳亂,弄得滿手泥巴,但卻樂在其中。許多孩子還擔任起了技術指導:坑不能挖得太淺、菜苗要扶正、澆水要澆透。遇到了難題,同一學習群的孩子們就聚在一起討論、思考,齊心協力解決。
   在這個真實的學習情景中,學習群的活動是動態的。收集資料學習群的學生及時記錄下油菜的生長周期、種植要求、氣候要求等內容,做好觀察跟蹤記錄;攝影學習群的學生用鏡頭捕捉活動的精彩瞬間;繪畫、寫作學習群的學生則用心與自然對話,感受自然之美,體驗種植快樂。
   回到教室,全班學生交流活動感受,并用他們喜歡的方式記錄下了這段經歷。收集資料學習群的學生做了精美的手抄報。寫作學習群的學生這樣寫道:“門衛彭爺爺看到我們來了,高興地教我們怎樣種油菜。先是把油菜放在挖好的坑里,再把松軟的土蓋在油菜的根部,最后再澆點水就好了?!薄拔也坏珜W會了種油菜,還理解了《憫農》這首詩的意思。農民伯伯勞動真辛苦,從現在開始,我再也不浪費糧食了?!崩L畫學習群的學生則用畫筆表達了自己的最真實感受:
   在這節種植課中,教師提供了一個開放性的實踐活動場景,讓學生在有意義和真實的活動環境中獲得鮮活體驗。這樣的課程設計,有助于學生在體驗、參與、協作中獲得多元化的發展。
   二、學習群,讓語文學習走向“自主選擇”
   常態下的語文課,教師確定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帶著學生在營造的虛擬情境中被動學習。而走進現場的學習,能把虛擬情境和真實情境有效地融合,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滿足學生學習需求,充分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
   我校兒童學習群的建構,是以“愿景·朝向每個兒童的真實生長”來架構育人目標的。給予學生、教師、家長充分的選擇權,將學習需求、動機和興趣置于核心地位,為其自由發展創造空間。走進現場學習的語文課,有了學習群組織形式的介入,其效果更加突顯。
   三月底,校園里金燦燦的油菜花開了,一片又一片,整個空氣中都彌散著油菜花的香味。每到這時,老師們就會帶著學生一起賞花、學詩,這是“油菜”課程的第二課時——“學古詩”。教師會針對不同班級設置不同的學習內容,比如有的班級是一起收集描寫油菜花的古詩詞,有的班級是邀請對古詩詞有研究的家長與學生分享學習詩詞的收獲,還有的班級則是鼓勵學生自主創作有關油菜花的詩。
   四(2)班的虞老師帶領學生賞完菜花后,與全班學生一起商定共同學習《宿新市徐公店》這首詩。學生自選伙伴組成學習群后,各自確定了學習目標:把古詩讀好,讀出節奏和韻味;逐句理解詩意,并能把整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品讀鑒賞古詩……不同學習群確定的學習目標難易程度不同,但都基于學生的內在需求。學習群之間并不孤立,而是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相互提升,全班學生在古詩學習的最后還一起讀懂了:詩的一二兩句是靜態描寫,第三句是動態描寫,這樣動靜結合的描寫,更能刻畫出農村恬淡自然、寧靜清新的早春風光。這樣學習現場,是具體、動態的,是由師生共同創造出來的。
   三、學習群,讓語文學習走向“自由對話”
   教育并非簡單地外部引導、塑造,更重要的是一種源于精神內部的活動。將對話置于真實、開放的現場學習中,兒童的心靈就會得到自由的釋放空間。
   五(1)的邵老師在上“油菜”課程的第三課時“揉菜籽”一課之前,收集了學生的疑問:油菜完整的生長周期是怎樣的?油菜籽是怎么收集起來的?菜籽油是怎么榨出來的……根據學生的疑惑,邵老師先設計了研究單,然后請學生自由組群,合作完成研究單上的項目。
   不同學習群在開始“揉菜籽”的實踐活動之前,討論了研究成果的匯報方式,最后學生確定了以攝影、繪畫、撰寫活動新聞稿、制作PPT的形式呈現。根據學生設想的匯報方式,邵老師為每個學習群聘請了專業指導教師,并邀請了具有專業特長的家長作為特別顧問。例如,想以新聞稿形式呈現學習成果的學習群,不僅有語文老師為學生講授新聞稿的寫法,還有記者家長和學生分享新聞稿的寫作技巧。這樣的教學,以學習群為基礎,建立在溝通之上,建立在開放多元的現場學習之上,建立在自由對話之上。通過“自學、對學、群學”“小組合作與討論”“展示與互辯”“感悟與點撥”,來體現自由心靈對話的過程。
   總之,一切實踐研究,都要基于兒童立場,滿足兒童學習需求,以服務個性化學習為核心,以個體生命成長和個性的充分發展為旨向,使學生的權利和主張得到更充分的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得到更充分的保障。學習群的構建,為語文課走進現場學習搭建了平臺,在充分體現“選擇”的基礎上,讓學生在一個個活動中,自由對話、分享成果,獲得多元化發展。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0093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