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廢棄物走進我們的生活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開展綜合性學習要學習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在生態環境大保護前提下,上至國家,小到學校深刻認識到生態環境的重要性。為了讓學生了解環境現狀,增加環保意識,充分利用再次資源設計《再次利用,幸福你我他》活動。讓廢棄物走進我們的生活,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一道亮麗的色彩,讓我們的資源用到極致。
【關鍵詞】 綜合性實踐;環境資源;活動設計;廢棄物
一、課題的提出
綜合實踐課是一門綜合性學習的課程。《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指導綱要》中對綜合性學習是這樣進行描述的。“綜合性學習是一個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綜合實踐活動是一種以學生的經驗與生活為核心的實踐性課程,選題必須以學生為本,選擇具有社會性、趣味性、實踐性、探究性的主題,盡量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才華、發揮潛能的機會。設置綜合性學習的目的,在于改變學生以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渠道、多層面的實踐學習機會,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真正實現‘人的發展’這個根本性的要求?!?
在生態環境大保護前提下,上至國家,小到學校深刻認識到生態環境的重要性,但在當下環境污染、資源浪費等問題已經嚴重影響了社會的發展,為了讓學生了解環境現狀,增加環保意識,充分利用再生資源設計了本次活動。所以我們學校在《生態童年》德育課題指引下開展了《再次利用,幸福你我他》專題課題研究。
二、活動主題分析
主題分析:《再次利用 幸福你我他》這一主題是根據在平時生活、學習的時候,有很多物品我們用完后就把他們遺棄了,有的時候影響了周圍人們的生活、學習,有的時候又有礙環境的美化和保護,有的時候甚至還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許多麻煩……本次旨在通過活動讓學生重新認識廢舊物品的價值,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合理利用,讓廢舊物品變成我們生活、學習的有用物品。
設計意圖說明:通過本次主題的學習,不光要讓學生利用廢舊物品各自的特性制作出生活、學習的有用物品,還要能通過本次活動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清楚地認識到保護環境人人有責,以及保護環境能給我們的生活、學習帶來許多好處,更重要的是通過活動,讓學生明白與別人合作的快樂,懂得與人協作的生活意義,從而明白在集體生活中學習的快樂。
三、活動目標
為了使活動順利開展,我根據《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從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確定了以下活動的目標。
?。ㄒ唬┲R目標
讓學生了解我們生活環境的現狀,獲得的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以及對文化的認識和經驗。
?。ǘ┠芰δ繕?
1. 學生通過搜集各種廢舊材料,將其加工成工藝品,培養學生實踐操作能力。
2. 培養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培養學生的認真做事、勇于創新的態度。
2. 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
3. 提高學生的評價和鑒賞能力。
四、活動準備
1. 調查身邊環境,設計調查問卷、填寫調查表。
2. 收集各種廢舊材料、準備制作工具。
五、活動過程
依據本次主題特點,確定本次主題活動需要兩課時:
第一課時:垃圾回家
?。ㄒ唬┈F狀調查(在“垃圾回家”這一版塊,我先組織學生對居住環境進行大調查,和對現狀進行分析)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這千古名句,就是偉大詩人李白對宜都逼真如畫的描繪。宜都,漂亮的名字,人類宜居之都,干凈舒適。但在這座讓人舒適的城市也有一些不和諧的音符,一些死角有一些垃圾,影響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因此在活動中,創設情境用兩組圖片進行對比,激發學生對我們身邊環境進行大調查,通過調查走訪發現:一些市民亂丟垃圾,在丟垃圾的過程中不對垃圾分類投放。讓學生在自身體驗的基礎上明確保護環境、不亂扔垃圾的重要性。就像《課標》中所說——從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轉化為活動主題,這樣學生就主動去研究如何進行生態大保護。學生就自發的開班會、利用課余時間帶領家長到社區和公共場所清理垃圾,并且把垃圾送回家。在把垃圾送回家的過程中知道了垃圾回家的意義。
?。ǘ├厥占袄诸悾ㄍㄟ^社會調查、采訪,孩子們對自己的居住環境和垃圾有了一定的了解,從而引導學生將問題轉化為研究小課題,即對垃圾進行回收和分類,體驗課題研究的過程與方法,提出自己的想法,形成對問題的初步解釋)
世上本沒有垃圾,垃圾只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垃圾要回家,就要讓不同的垃圾回到屬于自己的去處,所以就要進行垃圾分類。垃圾分類首先要營造氛圍:通過辦組刊、黑板報、手抄報、知識競答等多種形式如何進行垃圾分類,有了一定理論基礎就可以指導學生在生活中如何分類,然后讓學生動手實際體驗模擬進行各種垃圾的分類;在此基礎上學生回家和家長一起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投放,這充分展現了《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要求,讓學生在通過探究、服務、制作、體驗等方式,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在知識競答中給學生介紹了如何區分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生活垃圾的分類,讓學生知曉廢紙、塑料、紡織物也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等方面的知識、生活垃圾投放與處理。為后面制作循環產品做鋪墊。
第二課時:《制作循環產品》
?。ㄒ唬z查準備工具
各種舊紙盒、塑料袋、塑料瓶、食品袋等自己覺得能用得著的廢舊物品都可以,水彩筆、 小刀、硬卡紙、膠水或膠棒、皺紋紙、軟卡紙等輔助用具。
【設計目的】 檢查學生用具準備情況,為活動中教師安排任務做到心中有數,也為后面安排學生進行制作做好充分準備。
(二)激趣引課,調動積極性,明確學習任務 1. 引課
同學們,在你們的學習生活中,一定有過許多美好的回憶和夢想。有的同學可能利用廢舊物品制作過生活用具、學習用具;有同學可能利用廢舊物品制作過小發明、小創作;有的同學在教師節的時候利用它們制作成禮物送給過老師;在母親節的時候做成禮物送給過母親;制作過生日禮物送給過同學、爺爺、奶奶等;還有的同學曾利用它們做過筆筒、盛瓜子、水果的盒子等;還有的同學曾做過小汽車、小輪船等,還有的小制作連自己也起不上名字,但都有創意還對周圍環境保護做出了貢獻。下面我們來欣賞么?(出示課件)
【設計目的】 巧妙引課,意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告訴學生,我們利用廢舊物品制作既可以利于環保又可以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制作出自己需要的有用物品成為循環產品。
2. 交流
明確循環產品原料來源于我們的生活。
說說以上物品都是什么做的?
(三)進行活動用收集的廢棄物品進行制作循環產品
1. 提出要求
?。?)在使用剪子、小刀的時要注意自己的安全,同時也要注意他人的安全。
(2)制作時要細心、大膽想象,充分發揮好自己的創作才能,合作的同學要有合作意識,合作時要商量好分工,心平氣和后的成功更有價值。
(3)溫馨提示:制作時不用的物品一定要扔進垃圾桶,不能隨地亂丟。制作時不能影響到其他同學。
?。?)我相信我們班的同學是最棒的,你們一定能制作出非常有價值的物品。舉起右手捏成拳頭一起說:我能行、我最棒!
【設計目的】 提醒學生注意正確使用小刀、剪子等用具,注意個人和他人的安全是對學生進行安全常識教育,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創新和探究是對學生創新才能的考驗和鍛煉,教育學生懂得環保、合作、學會自信是對學生保護環境意識的培養,還利于培養學生合作、樹立自信的意識。
2. 開始制作,教師巡視指導并參與到活動中。
3. 作品展示
(1)選出優秀佳作全班展示,重點談自己獨特的想法和制作過程以及所用的材料。
?。?)請制作人說自己的作品名稱,并簡單地談談作品的使用價值。
【設計目的】 讓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是對學生制作的肯定,讓學生介紹作品名稱、制作過程,目的在于加深同學的記憶,還有利于同學進行語言組織和表述。
4. 利用廢舊物品不但可以制作出有用的物品,還可以減少環境的污染和破壞。那么請同學們想一想,我們在平時生活和學習中怎樣做才能對保護環境,起到促進作用?
【設計目的】 通過一個啟發式問題的設計,意在調動學生對保護環境和美化環境的認識。
?。ㄋ模┗顒有〗Y
在活動中,同學們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制作才能,做出了各種各樣的學習用具和生活用具,還有同學的制作贏得了老師和同學們的聲聲贊揚:的確你們都很棒,在你們的內心世界、頭腦世界有許多美好的夢想,希望在以后的學習道路上,你們要堅信自己的能力和實力,發揮好你們的創造才能,努力把我們身邊的廢舊物品變成我們生活和學習的寶藏。
【設計目的】此環節教師意在肯定學生的聰明和能力,鼓勵學生只要肯動腦筋一定能制作出有價值的用具,進一步肯定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五)活動后實踐
把做好的作品選一個最成功的送給自己想送的人,讓他們使用。并記錄下在他們使用過程中對自己作品優缺點的評價,然后自己再想辦法進行改進,讓自己制作的物品能更有效地發揮它最大的作用。
【設計目的】 此環節意在鼓勵學生對已經制作出的作品進行改進,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探究能力。首先怎樣讓更多的人使用循環產品成為一種生活習慣呢?讓學生自主探究,采用了開班會,進社區宣傳、書畫、手抄報、特別的服裝展覽等方式讓學生明確循環產品就在我們身邊,使用循環產品既經濟又環保。
六、活動反思
通過本次活動的開展,活動結束后進行了一下反思:《垃圾回家》這一板塊,從孩子們的日常生活出發創設情境,開展環境大調查及現狀的分析,激發學生從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知道垃圾只是放錯地方的資源。垃圾要回家,就要讓不同的垃圾回到屬于自己的去處,組織學生進行開展垃圾回收及垃圾分類。目的是通過這些環節的活動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并逐步形成一種積極的、主動地、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本次主題活動的的第二大板塊《循環產品走進你我他》,安排了“廢物回收再利用”“宣傳性循環產品”“課堂制作循環產品”“課內制作延伸課外”等4個活動環節,也真正實現了《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指出的“通過動手操作實踐,初步掌握手工設計與制作的基本技能?!本唧w目標。讓循環產品真正走進我們的生活。通過本次活動,讓學生養成“變廢為寶”“廢物利用”的習慣,健康、簡約的生活。
實踐里求真知,本次綜合實踐活動我們研究了有關垃圾的一系列問題,在活動中孩子們都能積極參加,都快成垃圾處理專家了。孩子們不僅自己知道了,還積極當起了社區垃圾處理、循環產品制作與使用的宣傳員。學校也物化出了活動成果,編寫了出版發行的省級校本教材《圖說綠色生活》。
總之,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世上本沒有垃圾,垃圾只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把垃圾送回家,再次利用,幸福你我他!
【參考文獻】
[1] 劉金艷.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策略[J]. 中外交流,2018(5).
[2] 朱麗娟. 試析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整體設計[J]. 遼寧教育,2018(1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015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