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線下”相結合,優化小學數學作業模式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作業作為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采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等方式完成。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應向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傳統的書面練習作業,功能和形式相對單一,內容比較枯燥,學生的作業積極性不高,容易受時間和地域的限制,對學生做作業具有局限性。為改變小學數學課外作業形式過于單調乏味這個問題,教師應積極探索“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作業新模式,增加作業的趣味性,增大作業的靈活性,增強作業的實效性,進一步優化小學數學作業模式。
【關鍵詞】小學數學 線上線下 作業模式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8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線上線下混合式數學作業的案例研究》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立項號:GS【2018】GHB1126。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1-0150-01
前言: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各種網絡平臺,學習軟件,為實現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有力支撐,也為優化小學數學作業模式搭建了平臺,充分運用信息化學習軟件的各種功能設計作業,不但豐富了作業的內容,也為學生自主探究作業行為提供了大量學習資源,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下多角度理解數學知識,積累運用數學知識得到了實現。
一、信息化軟件在優化小學數學作業模式中的作用
大部分學生都喜歡趣味性作業、實踐性作業。信息化軟件作為一種技術支持打破了傳統作業模式中的時間和地域限制,為學生提供了作業實踐情境。同時,學習資源,是自主探究學習的重要前提,信息化軟件具有集成性、共享性功能,可在線為學生提供大量課程資源,讓學生更為積極主動的完成數學作業[1]。此外,信息化軟件可將典型數學作業以視頻、動畫、聲音、影像等動態化方式呈現出來,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做作業的積極性。
二、“線上線下”相結合,優化小學數學作業方式
?。ㄒ唬┻\用信息化軟件,創新作業方式
數學來源于生活。在小學數學課堂上,為提高學生作業的實效性、趣味性,教師可充分利用信息化學習軟件的強大功能,為學生布置生活型作業、調研型作業,以調查采訪性、生活養成性作業方式增強學生的實踐體驗,使學生能夠靈活運用已學的數學知識解決更多生活問題。例如,在《統計》一課學習完畢,教師可布置這樣一個作業:調查本班同學喜歡吃什么水果的情況統計,要求制作成統計表。期間,學生可登陸小學數學專業網等數學學習專題網站搜集一些資源,不斷充實自己。在這樣一種“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作業模式下,學生通過網絡平臺完成了生活型作業,實現了“統計”知識點的鞏固強化。
?。ǘ┻\用信息化學習軟件,創新作業模式
在小學數學課堂上,為了激發起學生做作業的興趣,實現“線上線下”數學作業的優勢互補,教師可運用信息化軟件為學生設計個性化作業、趣味性作業。例如,教師可運用 “作業盒子”APP,為學生布置 “速算”練習作業,在線進行簡單的速算練習,嘗試練習。當學生完成作業之后,教師就可以從“作業盒子”教師端及時了解學生的作業情況,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優化作業內容。在“作業盒子”這個APP上,還提供了“森林闖關”等游戲作業形式,教師可運用APP創新數學作業的形式。例如,在《乘數是一位數的乘法》知識點講授完畢之后,教師可在“作業盒子”APP上設計一個“幫助小兔子找門牌號”的闖關游戲,將一道道計算題目融合到故事中。故事中的小兔子要到小熊家去做客,但小熊家小區門牌號都是乘法算式,算出正確的結果,就會幫助小兔子找到門牌號。在這樣一個闖關游戲中,學生不僅鞏固了所學知識,對做作業也產生了濃厚興趣,增加了作業的趣味性,增強了學生作業的主動性和實效性,減輕了學生的作業負擔。
?。ㄈ┻\用信息化軟件,增強作業的實效性
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信息化軟件,打破時間的限制,設計短期型作業和長期型主題作業。其中,在短期型數學作業設計中,要重視對學生數學知識的鞏固、理解、掌握情況的訓練;長期型作業,要為學生創設特定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解決實際問題,發展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比如,在教學《時分秒的認識》時,教師可以利用 “一起作業”這個APP設計兩種不同形式的作業,包括“時分秒的對話”、“計時器的歷史”、“時間大拼盤”和“我的作息時間”。其中,前三個都是短期型作業,可鞏固學生對時、分、秒數學知識點的認識,而“我的作息時間”作為一個長期型主題作業,可訓練學生設計《我的一天》作息時間表,培養成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在這種作業模式下,會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作業質量。同時,利用信息化軟件設計短期型作業和長期型主題作業相結合的作業模式更能夠提高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積極性,對學生學習數學知識起到較好的作用。
?。ㄋ模┻\用信息化軟件,優化作業設計
在實現線上作業和傳統紙筆作業相結合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軟件的大數據功能優化作業設計。首先,教師可利用在線學習軟件豐富數學資源,隨時隨地的獲取一些課程資源設計作業,優化作業內容設計。比如,利用“作業盒子”APP的“數學練習周報”功能,可以分析學生作業的積極性、作業的難易度、學生掌握知識的薄弱點、每個學生的答題情況等,為教師優化作業設計提供科學的參考依據。其次,教師可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基礎上,利用信息化軟件特有的功能,設計趣味性很強的數學作業。比如,《身邊的行程問題》就是“線上線下”優勢互補結合的體現,整個學習過程,要求學生在信息化軟件上自主搜集游一游洛陽龍門石窟等景點路線,制定假日旅行路線。在完成這一項數學作業過程中,學生不僅掌握了課堂所學知識,也在數學作業探究中體會到了數學學習的樂趣。除此之外,在數學課堂上,教師還可以運用網絡平臺,信息化學習軟件,引導學生對數學作業展開自我評價、相互評價、小組評價。結合作業評價結果不斷提高自己的作業質量。比如,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借助“班級優化大師”APP,及時評價學生在課堂上的作業表現,給學生以鼓勵和鞭策,讓學生及時調節學習狀態,有助于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作業習慣。
綜上所述,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作業方式,可以打破了傳統書面作業的時空限制,有利于學生自主完成作業,減輕課業負擔,提升學生作業的興趣,提高作業效率,增強作業的實效性。為了進一步優化小學數學作業模式,教師應重視運用信息化學習軟件的大數據、可視化等強大功能,優化作業設計,讓學生在做作業過程中、實踐操作中,積累更多數學知識,培養創新精神,訓練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王美.微課在小學數學作業輔導中的開發應用探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8(13):104-10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01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