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輻射環境監測及個人劑量探測下限討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目前人們對輻射的相關知識相當重視,越來越多的人關注環境以及個人的輻射安全。本文針對電離輻射環境監測和個人劑量檢測實際遇到的問題進行討論,結合輻射環境監測目的、特性說明探測下限的重要性,以及統計監測和探測下限的內涵和關系,并結合實踐對有關問題進行討論。
關鍵詞:輻射環境;探測下限;個人劑量
隨著輻射安全知識的普及和輻射事故的發生,輻射環境得到了空前的重視。人們都很清楚的知道,從事放射性工作人員要佩戴個人劑量監測儀器;在放射性輻射源裝置的場所,應該配置輻射劑量率儀;在輻射水平相對較高的放射性工作場所必須備有報警功能的輻射劑量率儀。但是大多數情況下這些安全措施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1 個人監測的方法
采用規范的個人劑量監測數據同樣可以當作是一種量化指標來實施,同樣亦可以很直接的反應出工作環境的安全水平,并以此來有效保證人員的健康;與此同時,作為監管單位來說,也可以通過對于個人的劑量監測數據來及時地了解各個單位的防護工作狀態,它屬于是工作場地是不是保證確切安全的一個具體的驗證手段,能夠及時地發現在誤照事故和單位的防護工作當中出現的漏洞,進而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1953年第一次成功地把熱釋光用于劑量測量方面,而到了1960年的時候,以氟化鋰作為主要代表的熱釋光劑量計技術已經逐漸成熟,并且也慢慢成了個人劑量監測工作領域的主要監測手段。此外,TLD具備的易于使用及易于推廣的特征,也依舊是部分個人監測工作起步比較晚的國家在開展個人計量監測劑量計的首選。在1980年我國推出的TLD探測器LiF(Mg,Cu,P),在其靈敏度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且性價比也很高,衰退力度同樣有所降低,她開始逐漸躋身于國際上比較先進的各個行列,更是助推了TLD在國內的應用。在經過一番技術改造之后,新推出的熒光玻璃劑量計(RPL,Radiophotoluminescence)又很值得我們關注。RPL劑量計其最低的探測限度是與TLD相同的(0.1mSv),并且與此同時,它的探測數據亦能夠長期的進行保存乃至重復讀取,另外探測器間的平行性也比較好,基本上沒有任何衰減。尤其推出了RPL讀數儀的小型化新產品,它推廣起來更方便,而PRL劑量計在日本劑量監測市場上也占據了超過六十個百分點的份額。RPL被同樣稱為是二十一世紀的劑量計。0而熱釋光劑量計的使用范圍非常廣,相關的一些研究同樣比較全面,早在1988年的時候國家就頒布了《個人和環境監測用熱釋光劑量測量系統》(GB10264-88)、《環境熱釋光劑量計及其使用方法》(GB8998-88),其用途在于規范熱釋光劑量計的使用。而熒光玻璃劑量計與光致光劑量計作為是一種新興起來的個人劑量計,其同樣具備靈敏度高且量程寬以及能量響應好等優點,與此同時,測量儀器的使用也更加方便。
2 輻射環境監測
近年來,輻射監測能力建設得到了政府和各部門的重視,實驗水平和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工作從單一的形式變為多種形式,范圍由以前的省級城市到現在的市一級。輻射環境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電離輻射,一個是電磁輻射兩個部分。在運行機器的時候周圍的輻射環境監測中的劑量率,有很多比周圍運行中的數據還要高得多的情況。還有放射性測量數值單次測量數值標準差計算,工作人員的個人累積劑量片數讀數與伴隨的片數相差沒有很多,還會有更多的情況,這些問題的關鍵點是要注意放射性測量的統計特性和探測下限。
3 探測下限的含義
3 1低水平放射測量
輻射的環境測量一般是屬于低水平的放射測量,采用專門的測量儀器和特殊方法。經過比較和評價,有兩個主要技術指標,一個是優質因子,一個是最小可探測限。優質因子是測量的樣品和所用總時間的倒數。測量樣品和本底所用時間短,它的優質因子就大,反之則小。最小的可探測限度被用作測量裝置乃至測量方法能夠探測的最小的放射活度的一個量,最小的顯著能夠測量的活度,此被稱作臨界水平或者判斷限,而基于最小的可探測的真實活度,又能夠被稱為是探測下限。
3 2定義
放射性衰變其實是一個隨機事件,再重復一件實驗上不一定會有兩種一樣的結果。測量儀器的計數率判斷中,由于放射性計數固有的統計性,這種判斷有一定的錯誤機率,所以在測量環境中天然的放射性和儀器的噪聲等,都要進行凈計數兩次的測量。個人劑量探測方法是,在輻射工作中個人佩戴的劑量或者水樣體積,合理的添加測量時間、選擇正確的測量裝置、給他一個良好的實驗室測量環境。
根據上面的討論,可以知道輻射環境監測中不能說單一的儀器本身的探測下限,也不是樣品為基數的探測下限,是隨著監測目的、對象不同而不同的。對于大部分工作人員而言,準確理解和應用探測下限主要得理解放射性測量的統計特點與統計統計檢驗原理兩個概念以及關系,特別是這些關系的落腳點。對于周圍環境的探測、個人劑量的評價以及電離輻射應用實踐這些的分析,通過一系列實踐的測量,才能得出實際準確的結果。
4 結束語
如今生活中輻射越來越多,應該更深入的了解我們周圍的輻射環境,特別是工作在放射物中的工作人員,更加要注意安全知識,加強專業知識水平,掌握輻射環境中個人劑量的探測,分析探測下限測量因素之間的關系,得出更準確的實驗結果。我國現階段要不斷的加強輻射環境監測的技術水平,不斷的改進數據分析和評價的方法,不斷的讓輻射環境在人類的可控制范圍中。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06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