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7年浙江省某醫院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監測結果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目的 掌握醫院放射工作人員外照射個人劑量水平,為職業輻射防護提供參考依據。方法 以 2014年1月~2017 年12月醫院放射工作人員外照射個人劑量值為分析對象,按照《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中的個人劑量限制為標準,依據《職業性外照射個人監測規范》的要求采用熱釋光方法,在工作時間連續監測全體放射工作人員外照射劑量,對不同工作場所的人員以工作地點為單位進行分組,比較外照射計量水平。結果 放射工作人員4年集體劑量當量為179.12人·mSv,人均年有效劑量為0.44 mSv/年,低于5 mSv/年,其中98.27% 的放射工作人員年有效劑量低于1 mSv/年;18類不同工作場所的放射工作人員中,4年人均年有效劑量最高的是CT室的工作人員,為0.48 mSv/年,其次是1號服務臺的工作人員0.36 mSv/年,不同工作場所的工作人員年有效劑量存在較大差異。結論 浙江省某醫院醫療放射工作人員的放射防護條件良好,但放射工作人員的防護仍應值得重視,同時應加強放射工作人員的自我保護意識。
關鍵詞:外照射;個人劑量;熱釋光;放射防護;有效劑量;放射工作人員
中圖分類號:R14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9.07.042
文章編號:1006-1959(2019)07-0140-03
Abstract:Objective To grasp the personal dose level of external radiation of hospital radiation workers,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occupational radiation protection.Methods The personal doses of external radiation of hospital radiation workers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7 we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personal dose limit in "Basic Standards for Protection of Ionizing Radiation and Safety of Radiation Sources", according to "Occupational External Irradiation"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Personal Monitoring Regulations adopt the thermoluminescence method to continuously monitor the external exposure dose of all radiation workers during working hours, and group the personnel in different workplaces according to the work place, and compare the external irradiation measurement levels.Results The 4-year collective dose equivalent of radiation workers was 179.12 personomSv, and the annual effective dose per capita was 0.44 mSv/year, which was lower than 5 mSv/year, of which 98.27% of the radiation workers had an annual effective dose of less than 1 mSv/year; Among the radiation workers in 18 different workplaces, the highest annual effective dose per capita for 4 years is the staff of the CT room, which is 0.48 mSv/year, followed by the staff of the No. 1 service desk, 0.36 mSv/year, at different workplaces. There is a large difference in the annual effective dose of the staff.Conclusion The radiation protection conditions of medical radiation workers in a hospital in Zhejiang Province are good, but the protection of radiation workers should still be worthy of atten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awareness of self-protection of radiation worker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Key words:External exposure;Personal dose;Thermoluminescence;Radiation protection;Effective dose;Radiation workers
在放射工作單位從事放射職業活動中受到電離輻射照射的人員,稱之為放射工作人員,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監測在職業照射輻射防護領域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1-3],個人劑量監測數據既是職業健康監護、放射病診斷和評價放射工作人員是否受到輻射危害的主要依據,也是評價輻射防護效能、管理水平及突發放射事故物理劑量估算的主要手段[4]??刂漆t療單位放射工作人員的受照劑量應做到盡可能低的水平,放射防護的出發點是要減低輻射對放射工作人員健康的危害。醫院里面的部分工作人員,如放射科CT技術員、放療科加速器工作人員等,工作中長時間受到電離輻射的影響,對健康會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數據是客觀評價放射工作場所防護安全水平和防護狀態,以及職業性放射性疾病診斷的重要科學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第二十三條明確規定了放射工作人員的個人劑量監測工作[5]。本研究旨在調查某院放射工作人員在工作中所受到的輻射劑量水平,以及該院輻射防護的現狀,以加強防護工作中的薄弱環節,采取有效的改善措施,減輕電離輻射對放射工作人員的危害。
1材料與方法
1.1調查對象 遵循不重復、不遺漏的原則,對某醫療單位 2014年1月~2017 年12月所有放射工作人員進行監測,同時以放射工作人員工作地點進行分組,分為18類不同工作場所,對全部放射工作人員108人進行個人劑量監測。
1.2監測儀器 采用TLD MODEL469熱釋光劑量計上海明核儀器有限公司生產。
1.3方法 根據《職業性外照射個人監測規范》(GB128)進行檢測,常規監測周期綜合考慮放射工作人員的工作性質、所受劑量的大小、劑量變化程度及劑量計的性能等諸多因素。監測以年為單位,每年監測4個周期,監測單位為浙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所用檢測系統經檢定在有效期內,同時該單位具有放射防護監測評價及放射人員檢查甲級質資。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計佩戴在左胸前,工作時間必須攜帶個人劑量計方可出入工作場,所監測的指標為外照射個人劑量當量HP(10)。HP(10)適用于體表下10 mm深處的器官或組織的監測,在特定條件下用于有效劑量評價。每個周期的個人劑量當量相加的總和為年個人劑量當量。當放射工作人員的年個人劑量當量<20 mSv時,則將年個人劑量當量視為年有效劑量,否則按有關公式估算有效劑量[2]。職業照射年有效劑量評價按GB18871的B1.1的規定[6],當工作人員監測結果小于最低可探測水平(MDL)時,檢測結果記錄為1/2MDL。當劑量計丟失、損壞、因故得不到讀數或所得讀數不能正確反映工作人員所接受的劑量時,檢測結果以“名義劑量”替代。“名義劑量”在該“檢測報告”上對該數據的左上角以*號標示。名義劑量用于職業照射年有效劑量的計算,名義劑量按規定[2]的方法確定。
1.4質量控制措施 按照《外照射個人劑量系統性能檢驗規范》(GB207)[7]的要求進行。熱釋光劑量計經國家認可的計量部門浙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檢定,并在檢定有效期內使用,探測器經退火處理。定期參加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輻射防護與核安全醫學所組織的全國個人劑量監測盲樣比對。每個周期對本單位發放跟隨本底劑量計,以扣除不同環境對本底的影響,從而減少因本底帶來的測量誤差;同時對異常監測結果進行調查,剔除因非職業照射引起的異常結果。
1.5統計學處理 使用衛生部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管理系統外照射個人監測管理子系統進行統計匯總。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經正態性檢驗符合正態分布,采用成組比較t檢驗對醫院不同工種、不同工作場所的放射工作人員劑量監測數據進行比較。
2結果
2.1放射工作人員受照劑量及頻數分布 97.28%的放射工作人員年有效劑量在MDL~1 mSv,1.23%的放射工作人員年有效劑量在1~20 mSv,0.5%的放射工作人員的受照劑量超過20 mSv的國家限值,年有效劑量在20~50 mSv,沒有年有效劑量達50 mSv及以上的工作人員。2014~2017年監測放射工作人員人數和年有效劑量結果見表1。
2.2不同工作場所放射工作人員的年有效劑量與人均年有效劑量水平 18類不同工作場所的放射工作人員中,4年人均年有效劑量最高的是CT室的工作人員,其次是服務臺1的工作人員,不同工作場所的工作人員所受輻射劑量有較大差別。從監測人數來看,4年年平均監測92人,其中監測人數最多的工作場所是物理室1和物理室2,占所監測人員總數的19.57%,其次是1號機房,占8.4%。從年集體有效劑量來看,CT室工作人員所受有效劑量較大,但物理室1、物理室2、服務臺1、服務臺2、后裝機房等場所放射工作人員所受到的劑量也不容忽視。2014~2017年醫療單位不同工作場所放射工作人員劑量監測結果見表2。
3討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浙江省某醫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人均年有效劑量為0.44 mSv/年,低于山西省2010~2012年間省管醫療機構放射工作人員的0.69 mSv/年[8],低于2012年遼寧省放射工作人員的0.82 mSv/年[9],低于2012年陜西省放射工作人員的0.58 mSv/年[4],低于河南省放射工作人員的0.984 mSv/年[10],但高于江蘇省2009~2013年部分放射工作人員的0.20 mSv/年[11]。連續4年內人均年有效劑量均在國家限值20 mSv以下,任意一年中有效劑量均<50 mSv,其中98.27%的放射工作人員受照劑量<1 mSv,人均年有效劑量穩定在較低水平。說明該院開展放射工作人員健康監護、現場防護監測及監督檢查等措施卓有成效,同時射線裝置的更新換代和輻射防護設施的改進,使職業照射水平穩定在較低水平,工作條件是安全的。在監測的4年中,共有2人次的放射工作人員人均年有效劑量超過國家規定的公眾劑量管理限值5 mSv。經調查,原因均是將個人劑量計長時間遺忘在工作場所,還有個別工作人員佩戴個人劑量計接受放射性檢查。CT室放射工作人員人均年有效劑量較高,其放射防護仍然是今后放射防護工作的重點,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降低放射工作人員輻射劑量涉及到放射防護工作的每個環節,應進一步加強放射工作人員的法律法規及防護知識和專業知識的學習,明確工作流程,縮短受照時間,加強屏蔽防護,采取各種有效防護措施,使放射工作人員的輻射危害降到最低。及時糾正放射工作人員對個人劑量監測工作的錯誤認識[12],增強對個人劑量監測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防護意識,積極配合個人劑量監測工作。同時需落實管理責任制,各放射單位應指定專職或兼職的放射防護管理員負責個人劑量。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發布.GB18871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附錄B《個人劑量限值》[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4.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發布.GB128職業性外照射個人監測規范[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6.
[3]中國人民共和國衛生部.GB235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監護技術規范[Z].2011-01-21.
[4]羅強,石圣瑞,李俊嬌,等.2008-2015年陜西省部分放射工作人員外照射個人劑量監測結果分析[J].中華放射醫學與防護雜志,2017,37(6):466-470.
[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Z].2017-11-4.
[6]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GB18871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標準[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3.
[7]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GB207外照射個人劑量系統性能檢驗規范[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8.
[8]劉慧芳,范東梅.山西省2010-2012年省直管醫療機構放射工作人員外照射個人劑量分析[J].中華放射醫學與防護雜志,2013,3(6):655-656.
[9]孫璐,鮑松濱,崔勇,等.2012年遼寧省放射工作人員外照射個人劑量監測結果分析[J].中國輻射衛生,2013,22(6):674-675.
[10]程曉軍,田崇彬.河南省2003-2007年放射診療工作人員個人劑量水平調查[J].中國輻射衛生,2009,18(3):310-312.
[11]秦永春,楊小勇,陳維,等.江蘇省部分放射工作人員外照射個人劑量五年檢測結果分析[J].中華放射醫學與防護雜志,2015,35(9):702-704.
[12]章雷,王興功,戚麗華,等.2012-2014年北京部分軍隊醫院放射工作人員異常劑量結果及分析[J].中國輻射衛生,2016,25(3):301-303.
收稿日期:2018-12-13;修回日期:2019-1-3
編輯/錢洪飛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10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