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2017年重慶市巫山縣死因監測結果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目的  分析重慶市巫山縣死亡原因監測數據,以期反映該地區的居民健康狀況、分析當地居民的主要衛生問題,從而為政府保障公民健康決策提供科學依據。方法  統計2017年重慶市巫山縣居民死亡及人口監測資料,按國際疾病分類法ICD-10標準進行分類,用2000年全國人口構成進行標化率計算,進一步計算各種死亡疾病的減壽率。結果  2017年巫山縣死因順位前5位為呼吸系統疾病、腫瘤、腦血管病、心臟病、傷害,死亡率分別為215.66/10萬,154.88/10萬,120.27/10萬,89.98/10萬,74.84/10萬。這5類死因引起的死亡人數占總死亡人數的86.40%。減壽分析表明,腫瘤、心腦血管、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4大慢性病是影響巫山縣居民人群壽命上升的四大主要疾病。結論  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已經是導致我縣人群死亡的主要疾病,進一步加強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防控已經是迫在眉睫。
  關鍵詞:死亡率;死因順位;期望壽命;死因監測;慢性非傳染性疾病
  中圖分類號:R195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9.09.046
  文章編號:1006-1959(2019)09-0140-04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eath cause monitoring data of Wushan County, Chongqing, in order to reflect the health status of residents in a region and analyze the main health problems of local residents, so as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government to guarantee citizens' health decision-making. Methods  The data of death and population monitoring of residents in Wushan County of Chongqing in 2017 were collected,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ICD-10 standard of 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and the standardization rate of the national population in 2000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life reduction rate of various death diseases. Results In 2017, the top 5 causes of death in Wushan County were respiratory diseases, tumors,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heart disease and injuries. The mortality rates were 215.66/100000, 154.88/100000, 120.27/100000, 89.98/100000,74.84/100000. The death toll from these 5 types of deaths accounted for 86.40% of the total death toll. Life reduc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four major chronic diseases of cancer,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s and diabetes were the 4 major diseases affecting the life expectancy of residents in Wushan County. Conclusion  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have become the main cause of death in our county population. It is extremely urgent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Key words:Mortality;Cause of death;Life expectancy;Cause of death monitoring;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死因監測數據是公共衛生信息最重要和最基本的信息之一,可以反映一個地區的居民健康狀況和衛生狀況[1]。巫山縣是渝東北農業大縣,也是三峽庫區移民大縣[2]。為掌握我縣居民健康水平,分析當地居民的主要衛生問題,從而掌握人群健康與死亡水平、死亡原因、死亡順位、預期壽命和死亡率變化趨勢等指標,為政府保障公民健康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現利用巫山縣2017年的死因監測數據進行分析,報告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資料來源  2017年巫山縣死因監測數據來自“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子系統“人口死亡信息登記管理系統”,轄區人口數據來自于巫山統計年鑒。由37個縣、鄉備網絡直報的醫療機構,其責任醫生填寫院內死亡病例的《死亡醫學證明書》,報公衛科進行網絡直報;各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個體診所通過主動收集轄區內的死亡個案,填寫《死亡醫學證明書》,報至轄區衛生院公衛科進行網絡直報。監測對象為轄區范圍內所有的居民,報告對象為發生在轄區內的所有死亡個案,包括在轄區內死亡的戶籍和非戶籍居民。
  1.2質量控制  縣級專業人員每年按時參加上級培訓,并組織轄區內各報告單位的負責人員進行再培訓;各個報告單位定期開展對本院(轄區)自查,及時發現漏報和漏填、以及填寫不規范的病例卡片,及時進行補報和修改;縣級按時對各醫院上報的死亡病例數據進行審核和分析,保證數據資料的完整性和準確性;縣疾控中心每年組織開展全縣范圍的漏報調查[3],定期開展現場督導,有效控制數據質量。在本次分析前對現有數據進行了變量范圍和邏輯性檢查[4]。
  1.3評價指標  不同年齡、性別死亡水平變化情況,分析人群主要死因順位構成比,分性別4類主要慢病死亡率,居民出生、死亡及期望壽命情況,主要慢病去死因期望壽命。
  1.4統計學分析  應用Excel 2003, SPSS20.0軟件進行數據整理分析和作圖,采用構成比、率等指標進行描述性分析。
  2結果
  2.1人口基本情況  2017年巫山縣常住人口性別比為1.06∶1??側藬禐?62300,其中0~14歲組占19.45%,15~59歲組占62.01%,60歲以上占18.50%,見表1。
  2.2死因情況分析
  2.2.1總體情況  根據死因登記報告信息系統,按照現住址、死亡日期、已終審統計,2017年我縣共報告全縣死亡病例3508例,粗死亡率758.81/10萬,標化死亡率471.25/10萬(以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全國人口標化),其中男性死亡人數2198例,粗死亡率924.29/10萬,標化死亡率590.16/10萬,女性死亡人數1310人,粗死亡率583.53/10萬,標化死亡率345.98/10萬。
  2.2.2不同年齡性別死亡水平變化情況  死亡率整體呈隨年齡的增長呈上升趨勢,但0~1歲組死亡率較1~4歲組高,5~9歲組最低,之后開始逐漸上升,50~54歲較55~59歲組高,各年齡組男性的死亡率(除5-歲組)高于女性,見圖1。
  2.2.3死亡原因分析  主要疾病死亡狀況:按ICD-10疾病分類標準,2017年巫山縣死因順位前5位為呼吸系統疾病、惡性腫瘤、腦血管病、心臟病及傷害,這5類死因引起的死亡人數占總死亡人數的86.40%,見表2。
  2.2.4分性別4類主要慢病死因  4類主要慢病死亡率由高到低依次是心腦血管,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惡性腫瘤,糖尿病,見表3。
  2.3期望壽命分析  2017年根據分析我縣居民期望壽命為76.93歲,其中男性期望壽命為74.21歲,女性期望壽命為80.26歲,女性期望壽命明顯高于男性。我縣報告死亡人數3508例,死亡率7.72‰(758.81/10萬),出生率15.10‰(1499.24/10萬),自然增長率7.38‰。
  2.4主要慢病去死因期望壽命  4類主要慢病共損失7.69歲,其中腫瘤為1.37歲、心腦血管1.36歲、慢性呼吸系統疾病1.12歲、糖尿病0.81歲,見表4。
  3討論
  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全縣報告死亡病例3508例,死亡率為758.81/10萬,期望壽命為76.93歲,高于往年的期望壽命[5],主要是由于加強了死因監測和漏報調查的工作力度。4類主要慢病死亡率由高到低依次是心腦血管,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惡性腫瘤,糖尿病。4類主要慢病共損失7.69歲,其中腫瘤為1.37歲、心腦血管1.36歲、慢性呼吸系統疾病1.12歲、糖尿病0.81。分析各年齡組死亡率可見0~1歲組死亡率較1~4歲組高,5~9歲組最低,之后開始逐漸上升,但50~54歲較55~59歲組高,各年齡組男性的死亡率(除5-歲組)高于女性,這與全國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的現象相吻合[6]。按ICD-10疾病分類標準,2017年巫山縣死因順位前3位為呼吸系統疾病、循環系統疾病及腦血管病,占64.68%。而且在引起死亡的各種疾病中所占比例最多的5種疾病依次是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腦血管疾病、心臟病、肺癌、肝癌,說明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已經是導致我縣全人群死亡的主要疾病,進一步加強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防控已經是迫在眉睫。
  政府應該從政策、經費、人員、以及其他相關支持性環境等各方面大力支持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同時損傷和中毒外部原因也是影響我縣人群潛在壽命損失年的一個較重要的原因,自殺、機動車交通事故、機動車輛以外的運輸事故、意外跌落較過去明顯增多,因此交通管理、人群的心理問題也值得人們關注[7]。有針對性開展疾控預防控制工作,重點加強慢性病與傷害的預防控制十分必要。根據不同年齡死因特點,在嬰兒期重點防止新生兒圍生期死亡,在兒童及學生期應重點加強監護和健康教育,防止意外傷害的發生;對15~34歲的青壯年相關部門應把交通安全、勞動安全放在首位,增強青壯年的法律意識,防止意外傷害,同時定期體檢,進行腫瘤的早診早治。對中年人,則應適當提高健康體檢的頻率,以早期發現腫瘤病變,同時大力提倡健康生活方式,預防慢性病發生;65歲以后應將預防控制循環系統疾病死亡放在首位,充分利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開展慢性病高危人群的篩查與干預,將發現的高血壓與糖尿病進行規范管理,提高血壓與血糖控制率,降低慢性病帶來的社會經濟影響。
  參考文獻:
  [1]廖學舟,趙成坤.鄂州市華容區2014年居民死因類別分析[J].上海預防醫學,2017,29(2):139-140.
  [2]謝金輝.學以樂業幫扶安業庫區移民安穩致富新思路——移民工作的巫山經驗[J].重慶行政(公共論壇),2014,15(1):62-64.
  [3]邢秀雅,陳葉紀,劉志榮,等.安徽省全國疾病監測點2013-2014年死因監測漏報調查[J].中國公共衛生,2017,33(7):1101-1104.
  [4]萬霞,劉利群,楊功煥.2014-2016年云南省宣威市死因監測數據庫清洗探討[J].疾病監測,33(6):82-86.
  [5]李珩.重慶市居民健康狀況報告[N].重慶日報,2018-01-30(21).
  [6]王曉飛,馬挺,邱晶,等.張家港市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社區診斷分析[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4,22(5):625-627.
  [7]李愛霞,張軍波,魏孝侃,2008~2013年北京市昌平區小湯鎮人群死因監測分析[J].疾病監測,2015,30(1):75-78.
  收稿日期:2019-1-2;修回日期:2019-1-15
  編輯/馮清亮作者簡介: 李承炎(1973.11-), 男,重慶人,本科,副主任醫師,中心副主任,主要從事疾病預防控制方向的研究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105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