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南縣2009—2017年流行性出血熱流行趨勢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分析輝南縣2009—2017年流行性出血熱的流行趨勢特征,為防病工作提供依據。方法 運用描述流行病學方法對輝南縣2009—2017年流行性出血熱病例資料進行分析。結果 輝南縣2009—2017年累計報告流行性出血熱病例141例,年均發病率為4.31/10萬。發病有明顯的季節性,呈雙峰型特點,以每年2月份和11月份為發病高峰。發病區域山區高于半山區。人群分布以男性,農民,青壯年人發病為主,發病主要集中在30~59年齡組。結論 輝南縣近幾年流行性出血熱發病率呈現下降趨平穩態勢。應加強疫情監控,開展疫苗預防接種,做好滅鼠和鼠類控制,加強重健康教育宣傳,降低發病率。
[關鍵詞] 流行性出血熱;發病率;流行特征;流行病學;分析
[中圖分類號] R512.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3(c)-0181-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in Huinan County from 2009 to 2017 and provide evidence for disease prevention. Methods Descriptive epidemiological method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 of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in Huinan County from 2009 to 2017. Results A total of 141 cases of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were reported in Huinan County from 2009 to 2017, with an average annual incidence rate of 4.31/100,000. The onset has obvious seasonality and is characterized by a bimodal type, with peak incidence in February and November each year. The mountain area in the affected area is higher than the mountainous area.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population is mainly male, peasant, and young adults, and the incidence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30~59 age group. 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of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in Huinan County has declined in recent years.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monitoring of the epidemic, carry out vaccine vaccination, do a good job in rodent control, strengthen health education and publicity,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rate.
[Key words]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Incidenc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Epidemiology; Analysis
流行性出血熱(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EHF)是由漢坦病毒引起的,以鼠類為主要傳染源的一種自然疫源性傳染病。近年來,吉林省流行性出血熱發病率雖呈平穩態勢,但在全國范圍內仍屬高發省份。省內部分地區疫情較高,疫區由山區,半山區逐級向平原地區擴散,由農村向城市擴散[1]。輝南縣屬吉林省通化市,地處吉林省東南部,位于長白山脈與松遼平原交會處,屬于半山區。2014年通化市在吉林省流行性出血熱發病率排名位于全省第2位[1],監測資料顯示,輝南縣流行性出血熱發病率在通化市位居前列。近幾年輝南縣每年均有流行性出血熱病例報告,特別是隨著城鎮大規模的棚戶區拆遷,城鎮化對城鎮城區的不斷改建和擴建,生態平衡遭到破壞,鼠類的遷徙使得疫源地在不斷擴大;同時流動人口的增加,也使流行性出血熱疫情管控面臨著挑戰,成為重點監控的疾病。為進一步掌握輝南縣流行性出血熱流行趨勢特征,提供有效防治對策,現對輝南縣2009—2017年流行性出血熱資料進行匯總分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流行性出血熱病例資料來源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報告數據;人口資料來源于輝南縣統計局人口統計資料。
1.2 統計方法
對流行性出血熱流行趨勢進行描述流行病學分析,采用Excel2003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和繪圖。
2 結果
2.1 流行概況
輝南縣2009—2017年累計報告流行性出血熱病例141例,年平均發病率為4.31/10萬,每年均有病例報告,均為散發,無死亡病例報告。2009年發病率最高為7.51/10萬,其次是2010年發病率為5.62/10萬,2016 年發病率最低為2.20/10萬。見圖1。
2.2 流行特征 2.2.1 時間分布 輝南縣2009—2017年流行性出血熱,全年各月份均有病例報告,發病有明顯的季節性,呈雙峰型特點,發病高峰出現在的每年2月份和11月份。2月份和11月份發病數分別占總病例數的10.63%和14.18%,4月份月份發病數最低,占總病例數的4.96%。見表1。
2.2.2 地區分布 輝南縣2009—2017年全縣11個鄉鎮均有流行性出血熱病例報告,年平均發病率最高的鄉鎮,為縣域南部和東南部山區的樣子哨鎮、金川鎮、輝南鎮,分別為10.44/10萬、10.13/10萬、8.16/10萬,3個鄉鎮病例數占全縣流行性出血熱總病例數的35.46%;年平均發病率最低為縣域西北部半山區的輝發城鎮和朝陽鎮,分別為5.13/10萬、3.70/10萬。見圖2。
2.2.3 人群分布 ①性別與年齡分布:輝南縣2009—2017年流行性出血熱男性病例115例,女性26例,男性發病人數明顯高于女性,男性發病率 81.56%,女性發病率18.44%,男女性別比例為4.42:1。
輝南縣2009—2017年流行性出血熱發病年齡情況,最小年齡14歲,最大年齡69歲,發病主要集中在30~59年齡組,占總病例數的69.50% 。30歲以下病例占總病例數的17.74%,60歲以上病例占總病例數的12.76%。見圖3。
②職業分布:輝南縣2009—2017年流行性出血熱職業分布,以農民為主,占總病例數的85.82%;其次是家務待業為8.51%;第三是學生占2.84%。
3 討論
輝南縣2009—2017年流行性出血熱發病率在7.51/10萬—2.20/10萬之間波動,年均發病率為4.31/10萬。發病有明顯的季節性,呈雙峰型特點,以每年2月份和11月份為發病高峰。發病區域山區高于半山區。人群分布以男性,農民,青壯年人發病為主,發病主要集中在30~59年齡組,占總病例數的69.50% 。流行性出血熱高發年齡組在30~59組,發病年齡后移,結合職業分布以農民為主的特征,分析可能由于近年來年輕人外出工作增多[2]。青壯年作為農村主要的勞動人口,大量的田間作業使得相比其他人群也增加了接觸風險[3],這部分易感人群成為當前流行性出血熱的高危人群。
輝南縣近幾年流行性出血熱發病率呈下降趨平穩態勢,但流行形勢依然嚴峻。①應加強對高危人群的流行性出血熱的疫情監控。②在發病高峰來臨前,在重點地區針對重點人群開展疫苗預防接種工作,提供人群免疫力。③做好滅鼠和鼠類控制,在發病季節高峰前1~2個月,每年集中兩次開展野外和農村居民點滅鼠工作。定期開展愛國衛生運動,保持防鼠滅鼠工作的常態化[4]④加強重點人群的健康教育宣傳工作,國家和政府要加強對流行性出血熱的知識宣傳,使人們認識到流行性出血熱對人體傷害的嚴重性,提高人們對流行性出血熱的預防[5]。⑤保管好糧食和食物,斷絕鼠糧;整治內外環境,消滅鼠類滋生棲息場所;改變人群行為習慣,減少與鼠接觸的機會,降低發病率。
[參考文獻]
[1] 王學海,劉剛,鄧立權,等.吉林省出血熱發病率影響因素病例對照研究[J].中國衛生工程學,2016,15(4):378-282.
[2] 趙慶龍,史玉婷,鄧立權.2005-2014年吉林省流行性出血熱流行特征分析[J].熱帶病與寄生蟲病,2015,13(4):201-203.
[3] 傅明慧,楊華富.2004-2012年全國流行性出血熱流行特征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4(28):35-36.
[4] 李青華,王利亞,李亞楠,等.2008-2012年中國流行性出血熱流行病學分析[J].軍事醫學,2013,37(12):895-897.
[5] 尹麗.流行性出血熱患者臨床特點研究[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5):53-54.
?。ㄊ崭迦掌冢?018-12-2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01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