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大足區旅游發展對策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該文在通過對大足旅游資源與旅游業發展過程分析的基礎上,指出大足旅游在旅游資源、旅游商品,特別是營銷宣傳上的不足之處。進而結合時代變化與當下消費需求,從加強資源整合、開發特色旅游產品、樹立宣傳新旅游品牌形象等方面提出了大足旅游發展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大足 大足石刻 旅游 困境 對策
中圖分類號:F5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3(c)-0255-02
大足因大足而豐得名,是著名的“石刻之鄉”“五金之鄉”[1],重慶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就坐落于此地。大足擁有豐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資源,但是遲遲不能取得質的飛躍,如何把資源優勢轉為經濟優勢,是大足旅游發展的主要任務。近些年來,許多學者也對大足的旅游發展進行了研究,但是大多數都停留在對旅游資源的開發研究,很少有人涉及到旅游資源的包裝和宣傳,特別是隨著近年來信息化的加快、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的普及和大量新媒體的出現,絕大多數人了解信息都來源于移動互聯網。因此在新時代的背景下,需對大足的旅游資源進行重新包裝與宣傳,以適應當下信息時代的步伐。
1 大足旅游發展優勢分析
1.1 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旅游資源
大足的自然景觀別具特色,被譽為“中國養生第一地”和“約會之都”的龍水湖、以及玉龍山國家森林公園都是大足自然景觀的代表。龍水湖位于重慶西部,因地處“小五金之鄉”龍水鎮,故名龍水湖,人稱“大足西湖”。玉龍山森林公園森林覆蓋率高達91.5%,于2004年批準為國家級森林公園。
大足人文旅游資源豐富且獨具特色,如大足石刻、寶頂圣壽寺、昌州古城、荷花山莊等。其中尤以大足石刻最為出名,大足石刻始于晚唐,歷經五代而盛于兩宋,是中國晚期石窟藝術中的優秀代表。石窟多達76處,共有造像6萬余軀,石刻銘文10萬余字,總稱大足石刻。大足石刻,“凡佛典所載,無不備列”,在藝術上達到“神的人化與人的神化”的高度統一[2],于1999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是重慶地區唯一的世界遺產,被評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每年吸引成千上萬的游客,是國內外游客川渝之行的必游之處。
1.2 良好的交通條件和區位優勢
大足位于成渝之間的中心地帶,連接成都與重慶兩大都市帶,具有良好的區位優勢。除了現有的成渝高速公路與成渝鐵路都從大足境內穿過,近年來新開通的成安渝高速和成渝客專成為大足旅游交通大動脈,在大足區內也修建了縣城通往旅游景區的快速通道,兩者之間有大量的旅游巴士,乘車極其方便。高速鐵路和高速公路的修建,為大足旅游區的發展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條件。
1.3 政府對大足旅游的大力支持
大足區政府積極鼓勵推動大足旅游的發展,根據當地實情,提出“123”的旅游開發思路:“1”即一個中心,以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旅游區為中心;“2”即兩個重點,以玉龍山國家級森林公園和龍水湖國家水利風景區為重點;“3”即三大板塊,打造寶頂山—化龍湖、龍水湖—玉龍山、縣城—南北山三大旅游區。開發建設以“石刻王國、影視基地、溫泉故里、萬國風情”為特色的旅游大項目。同時,大足政府還積極完善旅游基礎配套設施,如交通運輸業與交通服務、旅游商品與旅游購物服務、旅行社業與導游服務、飯店業與住宿服務、餐飲業與餐飲服務、文化娛樂業與娛樂服務等,以保障旅游業全面發展的需求。
2 大足旅游發展困境
2.1 營銷宣傳不到位,知名度不高
現代旅游的發展不僅要重視旅游資源的開發,更要注重旅游的市場營銷,要做到“以資源為基礎、以市場為先導”,僅僅去做資源開發,而不做市場營銷,一個地方的旅游業的發展絕對是不健全的。大足近年來旅游發展緩慢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不注重對旅游資源的宣傳與營銷,特別是近些年來隨著信息化步伐的加快,以及80后和90后消費群體日漸成為主力軍,傳統的宣傳模式很難接觸到這些年輕的消費群體,所以導致大足旅游資源的知名度不高。
2.2 現行旅游資源存在問題
大足現行的旅游資源主要是以體現石刻佛教文化,但是大多數旅游者對佛教文化并不是很了解,對于佛教文化的理解存在存在,而且佛教文化對于旅游者的素質要求較高,所以旅游者的文化素養就限制了他們對于石刻文化的理解,導致大足旅游的主導產品吸引力減弱,其最終的結果就是導致游客在一地方停留時間較短,間接消費較少,不利于當地收入的增長,呈現出“一張票、一頓飯、一日游”的尷尬局面。
2.3 旅游商品嚴重缺乏
旅游商品是旅游六大要素之一,但是大足目前對此還沒引起高度的重視,主要問題表現在3個方面:一是缺乏一個強有力的管理機構和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3]。大足石刻景區的旅游商品開發基本上還處于各自為政的無序狀態,至今尚未形成一套全面的旅游商品開發的長遠規劃[4]。二是旅游商品缺乏創新和特色,而且實用性和觀賞性都較差,外形與包裝丑陋,難以激發游客的購買欲望。三是旅游商品銷售網點不足,缺乏規范管理。在大足的許多景區可見旅游商品店的分布比較零散且較少,缺乏一個集中的且管理規范的旅游商品銷售地點,不便游客的挑選與比較,降低了對游客的吸引力。
3 大足旅游發展對策
3.1 樹立大足旅游新形象,加強品牌建設與宣傳 “石刻之鄉”是大足固有的品牌形象,但是隨著時代的變化,固有的旅游形象已經老化,不再適應當前市場的需求。對于大足旅游新形象,在對大足的人文、受眾和競爭者進行系統調研的基礎上,提出具有代表性的旅游品牌形象,新的旅游品牌形象必須在原來的基礎上突出變化與升級,如杭州從“上游天堂、下有蘇杭”轉變為“休閑之都”“愛情之都”,桂林從“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旅游形象轉變為“山水甲天下、魅力新桂林”[5]。
大足的旅游品牌形象確立以后,品牌的營銷與宣傳就尤為重要,筆者認為可采取以下幾種方式:第一,電視廣告營銷,拍攝大足旅游形象宣傳片,在電視媒體和網絡媒體上投放廣告宣傳;第二,平面廣告投放,諸如雜志、報紙、海報、室外巨型廣告等;第三,完善電子商務網站,加強海外宣傳[6];第四,舉辦旅游節或文化節之類的旅游產品,如龍水湖音樂節,讓龍水湖的知名度就大大提升;第五,選擇合適的旅游形象代言人;第六,借助新媒體宣傳;第七,借助電影和電視劇進行宣傳。
3.2 擴展核心景區,加強大足全區旅游資源整合
大足旅游的核心資源是大足石刻,而寶頂山又是大足石刻的核心,由于受地形的限制,寶頂山的景區容量相當有限。故可增加寶頂山景區的面積,增加可參與性項目,如在化龍鎮和寶頂山之間可打造許多可參與性的項目,或者利用大足海棠的優勢打造海棠主題公園等。
大足石刻雖是旅游的必去之處,但是大足同樣有許多其他的景區值得一看,如龍水湖、昌州古城、荷花山莊、玉龍山國家森林公園等,如何讓參觀完大足石刻的游客們停留腳步去往其他地方參觀,這是大足旅游應該值得深思的問題。筆者認為,在各景區之間建立一個旅游環線,把整個旅游環線包裝成一個整體,進行整體宣傳,最后達到完成旅游資源整合的目的。
3.3 開發特色旅游商品,提高經濟效應
購物是旅游六大要素之一,旅游者都想買點當地的特色旅游產品作為紀念,所以旅游商品的開發就要注意發揮旅游地的資源優勢、文化優勢,傳統優勢與高科技含量的優勢,突出地方特色,把商品的開發與宣傳相結合,做到良性循環。在制定大足旅游商品的開發策略時,需要重點關注青年和中青年旅游者的消費需求,兼顧商務旅游者和中老年旅游者的需求[7]。如制作仿古文物的壟斷性產品、利用旅游景物風光裝飾商品、利用旅游景物風光裝飾地方商品、建立商店管理機構和完善商店網點等。
3.4 提高景區從業者的素質和服務
大足旅游景區的重點是人文景觀,對于從業者特別是導游的文化素質要求較高,所以對導游和工作人員需進行培訓,提高他們對大足旅游知識的理解和認識,把復雜深刻的文化內涵用通俗簡單的語言講述給游客聽,才能更好地讓游客理解大足文化的深刻內涵。
旅游業屬于服 務性行業,所以服務質量也關系到大足旅游的發展,旅游服務包括導游、景區工作人員、電話網絡客服人員,最重要的是吃、住、行、購、娛的服務質量,雖然他們是景區之外的服務,但是他們才是老百姓真正衡量一個景區綜合服務質量的標準,所以政府應加大對這些行業服務標準的規定,同時設立服務監督與投訴機制。良好的游客服務,能給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形成良好的口碑,才能更好地促進大足旅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黃大勇.關于大足旅游商品開發的思考[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2003(5):25-26.
[2] 李薇娜.大足石刻旅游商品開發對策分析[J].科技資訊,2008(3):190-191.
[3] 李丹.淺談大足旅游的困境與對策[J].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4):87-90.
[4] 田哩.重慶大足石刻假日旅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特區經濟,2010(8):169-170.
[5] 樊信友.對大足旅游發展的深度思考[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2008(4):37-39.
[6] 鄭治偉.大足旅游發展的突破口:旅游電子商務系統[J].江蘇論壇,2002(11):15-17.
[7] 李瑱.重慶大足旅游商品購物市場調查和旅游者分析[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2016,33(3):94-10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747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