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安慶市宜秀區生態果業發展對策探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本文介紹了安慶市宜秀區果業的基本情況,指出了果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從實際出發,分析了生態果業發展的思路與對策,以期為當地果業的健康穩定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生態果業;發展思路;對策;安徽安慶;宜秀區
  中圖分類號    F32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10-0249-02
  安慶市宜秀區位于皖西南,長江中下游北岸,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物產豐富,是安慶城區重要的“糧袋子”和“果(菜)籃子”生產基地。全區轄兩鄉、三鎮和1個街道辦事處,土地總面積410.3 km2,其中耕地面積6 666.7 hm2,優質山場1.3萬hm2,水面積0.87萬hm2,總人口23.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4.4萬人。區內有風景秀麗的大龍山、小龍山兩山和石塘湖、菜子湖、破罡湖三湖,為黃梅故里、書畫之鄉、人杰地靈之地,同時是安徽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區、省級生態示范區、安徽省食品安全示范區。近年來,宜秀區委、區政府大力實施“生態宜秀”“宜游宜秀”的發展戰略,圍繞城需型現代生態果業目標,積極推進優質高效果業和生態休閑觀光果業的發展,各類較有特色的生態休閑果業示范園區、規模種植示范基地和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不斷涌現,促進了美麗鄉村建設和農民增收致富[1]。
  1    果業基本情況
  安慶市宜秀區果樹栽培歷史悠久,清代同治、道光、康熙年間編纂的《安慶府志》《桐城縣志》《懷寧縣志》都記載了清代中葉本區果樹栽培的盛況。區內山清水秀,人文底蘊深厚,果樹資源豐富,區位優勢明顯,非常適宜休閑果業的發展。安慶市園藝場坐落宜秀區大龍山鎮,楊橋鎮等沿大龍山南麓濱湖地帶果樹集中連片,素有“花果鄉”美稱,已經成為安慶城市的后花園,廣大市民休閑游樂的首選之地。
  宜秀區現有果園總面積520 hm2,其中柑橘147 hm2,桃67 hm2,楊梅67 hm2,葡萄33 hm2,草莓27 hm2,獼猴桃40 hm2,梨53 hm2,藍莓33 hm2。水果年總產量7 000 t,年產值達2 800萬元。高效生態果業已成為特色產業扶貧的支柱產業,也是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目前,宜秀區有連片3.3 hm2以上的果園20個,果樹生產經營龍頭企業10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1家、市級龍頭企業9家。注冊了“龍山園林”“龍麟”“龍泉”等果樹品牌,申報認定綠色果品12個、無公害果品1個,從事果樹技術推廣和管理的人員逾30人,直接從事果樹生產和經營的人員逾1 000人。
  2    果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建園標準低,果園規劃不合理
  首先是果園整地、挖宕、施有機肥等基礎工作缺乏,影響果樹后期的生長發育;其次是樹種(品種)多亂雜,結構不合理。如引進的大櫻桃、火龍果等樹種(品種)適應性差,毀園的現象時有發生,給投資者造成了一定的經濟損失;有些樹種中品種(如20世紀80年代初引進的中晚熟溫州蜜柑品系、早熟桃品種等)果品成熟期過于集中,導致了果品難賣和豐產不豐收的現象,嚴重降低了果農生產積極性。
  2.2    重栽輕管,果品質量差
  由于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留守農村的人員年齡偏大,接受新技術的能力較弱,果園常年疏于管理或者管理不對路,影響了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應用。一些果樹樹齡老化、樹形雜亂、病蟲嚴重、品質退化等現象比較突出,嚴重影響了果樹產量、品質和效益。
  2.3    政策扶持比較少,資金投入不足
  由于區級財政比較困難,政策資金扶持匱乏,果樹專項工作經費和生產經營性投入少,果業發展后勁不足,產業發展步伐不快[2]。
  2.4    龍頭企業少,示范帶動力不強
  龍頭企業小而弱,品牌影響力和示范帶動力不強農戶分散經營,組織化程度低,應對市場能力弱。
  3    生態果業發展思路
  緊抓安慶市委、市政府“宜游宜秀”“5211產業”等發展戰略機遇,充分發揮宜秀區生態資源優勢、地理區位優勢、人文景觀優勢和果樹產業優勢,圍繞著適應市場需求抓綠色果品生產,圍繞著生態休閑觀光果業抓配套服務的工作思路,并且按照規劃先行、因地制宜、科學發展的原則,大力發展綠色生態果業和休閑觀光果業,促進宜秀區果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和健康穩定發展[3]。
  3.1    科學規劃設計,穩步提高果園面積
  規劃到2020年,宜秀區果園面積發展到666.7 hm2,其中6.7 hm2以上的規模果樹種植示范基地發展到20個,累計種植面積達333.3 hm2;年產水果1萬t,產值達5 000萬元。
  從生態立地條件、產業結構調整、市場需求等實際情況出發,堅持適地適樹的原則,大力開發荒山、荒地、荒灘,發展優質高效生態果園,不僅美化農村環境,提高土地利用率,而且豐富城鄉市場供應,促進農村經濟高效發展。境內沿大龍山低山丘陵區自然形成一個果樹帶,果樹資源占全區的80%以上。
  近幾年,宜秀區通過土地流轉和招商引資,新開發了晚熟雜柑生產基地33.3 hm2,楊梅生產基地26.7 hm2,藍莓生產基地33.3 hm2,大棚草莓、櫻桃、葡萄等生產基地33.3 hm2,早熟梨生產基地13.3 hm2。一批規?;?、集約化、標準化生產基地的建立為果樹產業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4]。   3.2    調優樹種結構,適應市場消費需求
  宜秀區地處北亞熱地南緣,北部有大龍山山體屏障,南鄰長江,內有石塘湖、破罡湖、菜子湖等湖泊水體調節氣溫,加上城市“熱島效應”,水熱資源豐富,南北果樹匯集,栽培果樹以柑橘、桃、梨、杏、楊梅、葡萄較多,其次是藍莓、草莓、棗、石榴、櫻桃等。在長期的自然淘汰和人工選育過程中,形成了一些群眾喜愛的地方特色品種,如耐寒豐產、果色紅艷的朱紅橘,酸甜適度、汁多爽口的白沙枇杷,果大皮薄、籽小味美的水晶石榴以及深受市場歡迎的冬瓜棗、香杏等。20世紀80年代大力開發經濟果林,從浙江等地引進了溫州蜜柑種植,現已成為柑橘銷售的主打品種。近年來,利用政策引導、資金扶持、典型示范以及農業招商引資等,從六安市果樹研究所等地引進了加州早甜桃、夏黑葡萄、東魁楊梅、澳洲紅肉李、凱特杏、紅美人柑橘、南方紫珍珠櫻桃、白沙枇杷等20多個名特優新果樹樹種(品種)苗木30多萬株,逐步改善了果樹樹種和品種結構,提高了果品產量和品質,適應了市場消費需求。
  3.3    推行綠色標準化栽培,提高果品品質和效益
  在上級業務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宜秀區農技推廣部門以組織實施財政支持優質水果生產基地建設項目、標準果園創建項目、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特色產業扶貧項目和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項目為契機,制定綠色(無公害)果樹栽培技術規程,開展技術宣傳培訓和指導服務。示范推廣果樹優質豐產、節本增效、綠色無公害標準化栽培技術及“豬—沼—果”生態模式栽培技術,加強產地環境監測和產品質量管理,確保果品質量效益大幅提升,果品品牌影響力進一步增強。
  3.4    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增強示范帶動能力
  積極培育果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主、種果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形成以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以合作與聯合為紐帶、以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立體式復合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不斷提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適應市場能力和示范帶動農民增收致富能力。
  3.5    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生態休閑果業
  依托各具特色的生態果園建設,培育發展以生態觀光、休閑度假、品嘗采摘、農事體驗、科普教育、科研培訓為主要內容的農家樂生態休閑觀光示范基地。打造特色節慶活動,帶動服務業興旺發展,廣大果農也能分享到實實在在的生態綠色福利和“家門口”紅利。目前,全區已發展生態觀光果園旅游示范戶逾50戶,戶均年旅游收入都在10萬元以上,尤其是楊橋鎮余灣、鮑沖湖村,五橫鄉楊亭、白林等村,生態小果園比比皆是,村莊內外果木蔥蘢,一年四季花果飄香,別有一番風景和韻味,昔日的農家小院和綠色田野如今成為城里人向往的世外桃源與精神樂土。
  4    生態果業發展的主要對策
  4.1    加強果園規劃管理,提高果樹種植水平
  一是重視果園的整地、挖宕、改土、培肥、灌溉等基礎性工作,實行高標準建園;二是從良種、良法和適地栽培入手,引進果樹優良品種,淘汰落后或不適宜的品種,早、中、晚熟品種合理搭配,有計劃地更新改造老果園或低產果園。三是在提質增效的栽培管理措施上狠下工夫,積極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工作,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治、綠色防控和統防統治、核果類果樹主干形整枝、葡萄避雨栽培、柑橘大枝修剪等綠色果樹標準化和省力化栽培技術及“豬—沼—果”、林間養殖等生態模式技術,減少農藥、化肥使用量,降低生產成本,努力提高果品品質和生產效益。
  4.2    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增強示范帶動作用
  出臺政策措施,扶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進一步增強示范帶動能力;同時,扶持果樹專業合作社、社會化專業服務組織的成立和發展,提高果農的組織化程度和凝聚力。按照“效益型、示范型、生態型”的農業發展定位和“強基礎、調結構、抓重點、突特色、促增收”的工作思路,以科學規劃為前提,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為抓手,以提升特色農業示范帶動作用為核心,鼓勵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科技創新,實行規模化、專業化種植、品牌化營銷、產業化經營,提升果樹產業發展水平。積極組織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創新培訓機制,培養一大批新型職業農民和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使之成為農村的“土專家”“田秀才”。
  4.3    推行一、二、三產業融合,提高果業綜合效益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利用生態果園休閑旅游正成為一種時尚。宜秀區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結合“生態宜秀”“宜游宜秀”“龍山風水”生態旅游區以及美麗鄉村建設,大力開發生態休閑觀光果園,開展豐富多彩的賞花節、采摘節等節慶活動,打造“徽姑娘農家樂”品牌和獨具特色的節慶文化品牌,并開發“旅游+”新產業、新業態,推進果業與旅游、體育、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生態價值轉變為經濟價值,資源變資產。
  4.4    開展優質為農服務,促進果業高質量發展
  各級農業部門要以大力推動農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為抓手,立足本職工作,積極為生態果業發展出謀劃策,并提供跟蹤技術指導服務?!爱a前”主要抓優質品種苗木生產供應和檢測保護;“產中”主要抓果品生產基地建設,圍繞名優果樹的豐產優質、節本增效和綠色生態栽培促進規?;N植和產業化經營;“產后”積極推行果樹商品化處理,創建名優果品品牌,并搭建果品銷售平臺,拓寬果品銷售渠道,提高果品市場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同時,要努力探索組建功能齊全、服務周到的工農貿一體化的龍頭企業和合作經濟組織,全面提高果樹產業化水平。
  4.5    制定出臺優惠政策,吸引各類資本投入
  積極出臺優惠的投資政策,創造優越的投資環境,吸引工商和民營等社會資本投資果業;同時,整合安慶市現代農業獎補政策、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特色產業扶貧、農財項目等項目資金,形成強大的發展合力,促進生態果業快速發展。
  5    參考文獻
  [1] 任天明.阜新市林果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8(5):153.
  [2] 耿繼東.陜西省果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1.
  [3] 鄭軍,史建民,楊曉杰.山東省棲霞市生態果業集群發展模式實踐考察[J].林業經濟問題,2009,29(5):395-399.
  [4] 陳怡.浙江果業發展現狀與產業提升對策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09.
  作者簡介   肖端蘭(1963-),女,安徽安慶人,高級農藝師,從事農技推廣工作。
  收稿日期   2019-02-1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9390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